九龍得名的由來

那天偶然在茶座上,遇到一群相熟的年輕人,他們剛從新界旅行回來,自不免各抒觀惑,談興甚濃。座中一位才上中學的小妹妹突然問起了,新界是指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較北部分的地方,可是這個從中國大陸向南伸出來的半島,何以會叫做九龍,而不叫八龍或十龍,九龍這個名字是不是來自什麼古代神話,或民間傳說呢。

幾個年輕人爭相臆測,莫衷一是,喧鬧了好一會,還是得不出個結論來。幸而鄰座一位老街坊一直在旁聽著,他這時才不惴冒昧地開口,談笑中替他們解決了疑難。

老街坊說,「九龍」這名字與神話或傳說都無關,它只是因自然環境而得名:這個半島的南半段全是平地,而北端卻橫列著九條山脈與高嶺,通稱為「九龍群峯」。這九條山脈都不大而各具走勢,似九條龍,故又叫「九龍半島」。

在九龍半島上的九個山嶺中,包括了大家都已熟知的慈雲山、飛鵝山、獅子山、大老山在內,還有亦稱「中山」的東山、雞胸山,亦叫「大蓮藕」、「小蓮藕」的鷹巢山和琵琶山。再加上那個往日一直叫做「煙墩山」的筆架山,剛好是九龍。

聽得興趣盎然的年輕人,謝過老街坊後,又七嘴八舌地談起來。有人說,如能坐在直升飛機裡,在上空盤旋一番,俯看九龍半島上的九條龍,一定更覺栩栩如生了。有人說,在鷹巢山上不知是否還有鷹在營巢。有人說,那座古稱煙墩山的筆架山上,久已無人上去燒狼煙、傳警訊了。

有位年輕人因此想到,中國古代的邊防多設在西北兩方,為防備敵人泛海入侵而設的煙墩,大概是近代的事吧。老街坊又告訴大家,據他得自傳統的講法,九龍煙墩山上之設煙墩,由來已久,但設立的目的並非為了防敵入侵,而是為了傳遞風訊。當中國與南洋、中東、非洲等國的海運日趨繁密時,就有了在海邊高山建立煙墩的必要,因當時航行只用帆船,沒有風就無法行駛。六月間船舶雲集屯門,一見燒煙傳訊,就知季候風——又叫貿易風起,可以啟碇遠航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