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幅拍賣的官地

近來街談巷議的一個熱門話題,是座落於九龍尖沙咀區的一幅廣達四萬八千多方呎的土地,在公開拍賣時竟然市況不振,競投的出價者胃口十分膩滯,在氣氛冷落的拍賣場中,原定底價是二億七千萬元,有人只願出到三億三千萬元。主持這次交易的港府拍賣官,認為這還不是「合理價格」,因此立刻代表港府出價三億五千萬元,收回這幅地皮,擇日另行拍賣。

港府推行三高政策以來,提出來拍賣的土地,一向是各大財團的搶手貨,使地價越叫越高,高到嚇人。像這一回拍賣了半天都賣不出去的冷落氣氛,也是三年來的第一次。

自從一八四二年英國佔據香港後,香港政府便成為港九的唯一地主,而且一直利用土地的使用權來增加收入。但採取價高者得的公開拍賣方式來拋售土地,卻是由一百三十多年前的一八四一年就開始的。第一次拍賣的土地就有一百幅。

大概當時的香港還相當荒涼,許多在香港做生意的洋商財團都仍然麕集在澳門,所以港府將要拍賣土地的廣告,也只刊登在澳門的報紙上,聲明於一八四一年六月十二日,在香港公開拍賣土地一百幅,有意者可去出價競投。

也不知為了什麼原因,到了舉行拍賣的那一天,拍賣場上除了拍賣官與職員之外,竟然沒有一個顧客光臨,更不要說出價競投了。最後只好臨時宣佈改期,改到兩天後的六月十四日再拍賣。可是屆期的場面仍很冷落,一百幅土地只賣出了一幅。拍賣官大感掃興之餘,又宣佈可以再給些時間,讓要出價的人仔細考慮清楚,所以由六月十五日開始,一連多日都繼續舉行土地拍賣,歡迎大家來出價競投。

當年的地租,規定座落於維多利亞城(如今的中環、上環一帶)內的土地,每四份一英畝,年納地租二十英鎊。所有城外的土地,四份一英畝的年租是五鎊。

第一次拍賣的一百幅土地,也不知拍賣了多少時日才賣光,其中最大一幅地有一萬一千二百方呎,也只以每方呎五十二英鎊成交。最便宜的一幅,成交價僅為每方呎二十一英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