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九第一個大笪地

炎熱的夏夜,擠住在「白鴿籠」裡的小市民,難熬蒸籠之苦,都會上街去喘口大氣,順便找點廉價消遣,然後回家去睡,準備第二天開工。坐冷氣汽車去兜圈子,或到燈紅酒綠場合去嘆冷氣,都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大家喜愛的,還是大笪地上人聲燈影、五光十色的另一種夜生活。

因此大笪地這種公眾場合,早就有了「平民夜總會」之稱。九龍油麻地的榕樹頭,港島港澳輪船碼頭西邊,只要是天色晴好的晚上,這些地方便都成了燈光輝煌、百業開檔、吸引遊人、顧客的平民夜總會了。

夜總會雖是近代較新玩意,但大笪地卻是流傳了較長時間的舊事物了。據老街坊說,港九第一個能讓大家去乘涼消遣的大笪地,是港島荷里活道近大道西的一塊空地。八十多年前,那裡還是一片小山坡,據說在英國割佔香港前,那一帶曾是昔日漁民的亂葬崗,後來才被遷葬了。

時移世易後,那附近一帶逐漸變成許多人聚居之區,許多商店也開設起來了。居民多了,大家的居住環境都不好,晚飯後不少人都會到仍空著的大笪地來透口氣,閒談一下;跟著就有飲食小販去開檔,另一些飲食業以外的攤檔也來趁熱鬧之下,不久就形成「平民夜總會」的雛型了。

今天的平民夜總會,仍有人擺檔「照田雞」(即看相)。在當年的大笪地上,看相、占卦、算命、擇日等生意,卻是成行成市的,不但做夜市生意,還租起小鋪來日夜長駐候教。全盛時期,大笪地的大小相命館與攤檔,多達八十多個單位。那裡的另一項特色,就是不論新舊、大小招牌,大都鄭重聲明淵源來頭,大字寫著「省城城隍廟」,然後才寫上「X筆耕」、「X吊桶」等藝名。

當年的大笪地,還開設過一家收費大眾化的「大笪地茶居」,使大家可享受「一盅兩件」之樂。茶居附近就是經常吸引著許多聽眾的露天「講古場」。二十多年前有一位常在廣播電台講古的老先生,就曾在大笪地擺檔,講《三國演義》、《水滸》、《說岳全傳》等章回小說,也講《兒女英雄傳》、《濟公傳》。此公講古時很喜歡加插一些自出心裁的教忠教孝老生常談,且不時強調他那一套因果報應的定命論。

在發展中區土地的處理下,荷里活道大笪地已成陳跡,再無遺痕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