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葛樓歷盡滄桑

不時可以在電視上看到比較簡陋而大門陳舊的一個法院即是港島中環亞士厘道上的中央裁判署。這座已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建築物,已於今年初暫時封閉,大興土木的加以修葺改裝,改為四個法庭,供往日俗稱「大葛樓」的高等法院使用,預算修建工程,可於二月下旬完成,隨即啟用。

這座建築物,建了兩年時間,於一九一五年落成啟用時,叫做「香港裁判署」,二十六年後的一九四一年,日軍侵佔本港後,將這座建築物用作「監察廳」。直到日本投降,重來的香港政府,初時將這樓宇改名為「軍政府簡易法庭」,到一九四六年中,復稱「香港裁判署」,一九六○年銅鑼灣裁判署建成啟用,位於中環的舊裁判署,才改名為「中央裁判署」。

至於俗稱「大葛樓」的高等法院,於一八四四年成立之初,是設在中環威靈頓街的一幢小型木樓內。三十多年後,德輔道如今中國銀行大廈對門的高院新廈建成了,才遷到那邊去。

這座屋頂前邊早已裝有手持天平的盲目女神雕像的大廈,本來就是為了要做法院而建,所以除了日軍佔領下的三年零八個月時間之外,一直都是「大葛樓」。沒想到地下鐵路動工後,挖地工程迫人而來,使看來穩如磐石的高等法院,也出現了環生的險象,而且情況日益嚴重,不得不亟謀遷地為良。直到地下鐵路工程告一段落,才驗明原址已無危險。

可是,對於這座危而復安的「大葛樓」,高等法院已不感興趣了。因為香港政府已有計劃,要在較東接近灣仔的金鐘道上,另行興建一座多層的大廈,作為高等法院的新址。等到這新址落成啟用之時,高院才從舊中央裁判署遷往。

已經驗明夠安全的「大葛樓」,當然也不會空置長久。聽說它將被改為「香港博物館」,這樣也可讓大家多了個好去處。

香港的高等法庭,是一八三三年就在廣州成立,叫做「駐華司法院」,那是不平等條約之一的「治外法權」產物。審理駐華英人與英人,及英人與華人的訴訟。一八四一年英國佔領了香港,才將廣州的駐華司法院遷來香港,到一八四四年才正式改組為香港高等法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