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間英文書院

香港的第一間英文書院,是一八四三年從馬六甲遷來的英華書院,它是由英國教會人士所主辦的。跟著就有其他國家的教會,亦先後來此辦學。同年另一家英國教會,創辦聖保羅書院於港島中環鐵崗,初期只為培養傳教人材,後來改為一般性英文書院,並在堅島設立女校,且招收男女學生,並不限於教徒的子女。中國早年的外交家伍廷芳博士,就曾是聖保羅書院初期的學生。

此間第一間官辦書院,是創立於一八八九年的中央書院,後改名為皇仁書院。該書院主要是培養傳譯等文員,據說早期獲得考取的學生,不但免收學雜費用,而且還可領取點膏火津貼。後來更多國家的不同教會,來此設立學校的越來越多,港府才於一九一三年頒行教育法例,並由教育司署來專責執行。該法例規定除非特准豁免,一切不同稱謂、形式的學校,都必須向教育司署登記,並接受管理。

至於最早由中國人在這裡設立的學校,是位於九龍城的龍津義學。這間規模不小、設備完善、款式上近乎昔年開科取士試場的「貢院」式的學舍,大門上有石額,是當年新安縣知事黃銘鼎所題「龍津義學」四字,壁上另鑲有黃所撰的《九龍司新建龍津義學敘》碑記,說明龍津義學是建立於清朝道光二十三年,而這一年也恰好是公元一八四三年。正好和外來的英華書院同一年成立。

在龍津義學內,除了應有的講堂等必需校舍之外,還附建有一座兩層約二丈高的魁星閣。校舍的另一項特色,是設有一個相當大的議事廳,那是因為當年的龍津義學,還兼有了鄉公所的作用。凡是屬於九龍司的鄉眾有什麼事務,都會到龍津義學去集議座談。

辛亥革命後不久,九龍城居民曾在那裡辦過九龍城公立高初兩等義學,但不久就停辦了。到抗日戰爭前,那裡仍存有荒廢了的龍津義學校舍,在老人院旁,戰後就消失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