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劉明昭等人所料,張我權心中對粵督之位還有幾分念想,對於勸降完全是不屑一顧。但不知是威脅起了作用,還是張我權故意在虛與委蛇,總之對不破壞廣韶鐵路的條件滿口應允,聲稱:「為修通此段鐵路靡費六七年之功,耗盡全省士紳心血。張某不才,不能施恩惠及全省民眾;但身系粵人,斷不敢因一己之私拆毀鐵路,成為萬夫所指!」
得到張我權信誓旦旦的保證之後,接下來大家都秣馬厲兵,靜候肇慶西江防線局勢發生變化。
說到西江防線,那就不能不說到龍濟光和他的「濟軍」。
龍濟光出生在雲南省蒙自縣的一個土司家庭,因為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承襲土司之位基本無望,成年之後只好到省城昆明尋找出人頭地的機會。經過鑽營他還真跟一位大人物搭上了關係,那就是時任雲貴總督岑毓英的三兒子岑春煊,而且兩人關係迅速升溫,很快便變得非常密切。儘管隨後岑毓英歿於任上,岑春煊扶柩離開雲南,龍濟光也返回故里辦理團練,但他與岑春煊的結識,成為他順利走上仕途的敲門磚,也成就了他輝煌但不光彩的一生。
曾國藩在家鄉大練鄉兵,最終率湘勇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博得生前富貴死後哀榮。這個生動的事例曾激勵了晚清無數的野心家,包括袁世凱,或許也包括龍濟光。他藉助土司工資的身份和家資在家鄉也編練了兩個營的鄉兵,並耐心地等待時機的到來。經過漫長時間的等待,他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春天。
光緒二十九年(1903),距離蒙自不遠的箇舊發生錫礦工人暴動,隨即蔓延到臨安、石屏等地。龍濟光乘勢而起,率軍參與圍剿,並駐守蒙自參贊軍機。在暴亂平定後,他以守御之功被擢升為記名知府,加鹽運使銜,從沒有品階的鄉兵頭領一躍成為廳級幹部。這也讓他初次嘗到了「平賊剿匪」的甜頭。
此後不久,當年故交岑春煊被朝廷委任為署理兩廣總督,並嚴令他迅速平定廣西民亂,以免滋蔓。——畢竟那裡有太平天國的前車之鑒。岑春煊覺得廣西官軍完全是兵匪一家,既不可靠,又沒什麼戰力,所以奏經清廷同意,另調雲南、廣東等外省軍隊到廣西會剿,並且以滇軍為主、粵軍為輔。
話說回來,滇軍的戰力在清末至民國確實享譽一時,使得蔡鍔、唐繼堯、顧品珍、龍雲、盧漢等滇系軍閥都有底氣、有實力與中央政府叫板。而且四川一直處於內亂狀態,川軍無暇南顧,同時分裂的四川可以作為雲南的屏障,抵禦中央政府對於西南的掌控,也使得滇系軍閥可以明目張胆地不服王化。
在岑春煊調遣的滇軍中,自然少不了他的昔日好友龍濟光,並允許龍濟光在雲南招募10個營5000人進入廣西參加圍剿。龍濟光大喜過望,極力擴軍後,率部開往廣西開始了大肆剿匪。短短几年時間,他先後剿平了廣西會黨起義、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等暴亂,他的帽頂子也由記名知府最終升至署理廣西提督、廣東陸路提督、新軍第25鎮統制。而他麾下的「濟軍」更是由最初的10個營擴充到30個營,兵力達到一萬五千多人,成為兩廣地區赫赫有名的一支武力。
辛亥革命爆發後,廣東也是蠢蠢欲動,但龍濟光卻極力抗拒,聲稱自己世受皇恩,要竭盡臣職以報聖主,企圖憑藉手中的濟軍和新軍第25鎮殺盡革命黨人。最後全國形勢急轉直下,民國大勢已成,龍濟光才不得不表示贊成革命。
儘管革命黨人已在廣東掌權,心裡對之前血腥鎮壓革命起義的濟軍仇恨萬分,必欲除之而後快,但民黨手中兵力根本不足以與濟軍匹敵,無奈之下,只好反過來極力籠絡龍濟光,並不斷給濟軍撥付優厚的糧餉,以保持兩者不發生衝突。龍濟光也知道兩者讎隙頗深,難以久安,日久必然生變,所以主動帶著濟軍離開廣州,駐紮於現在的廣西梧州。
龍濟光的濟軍主要以從雲南帶來的土司鄉兵為骨幹,這些土兵沒有經過嚴格的現代軍事訓練,也沒有多少文化,甚至就是文盲,但他們久經沙場,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每個人手中都有三五條人命,打起仗來毫不畏死,殺起人來更是毫不手軟,戰力實在不容小覷。這些人年齡大的跟隨龍濟光已有一二十年,小一些的也有七八年,對於主帥有著盲目的迷信和極強的愚忠,也難以分化離間。
還有一點,就是這些年來濟軍主要就是在兩廣活動,殺的也大多是兩廣民眾以及革命黨人,所以濟軍在桂、粵兩省凶名昭彰,「能止兒啼」絕不是一句空話!此刻聽說濟軍東下,從粵督胡漢民到普通士兵無不膽戰心驚,顯然大家都已經有了心理陰影。
但要說最害怕的,自然要數位於粵軍與濟軍交戰前線的羅定、肇慶一帶兵士民眾,畢竟炮彈可不長眼睛。要是濟軍殺紅了眼拿他們泄憤,又或者想藉此立威恐嚇下游各地不要反抗,他們還能有活路么?還是趁著大戰沒有爆發,趕緊撒丫子跑吧!從傳聞濟軍出師到濟軍兵臨德慶,羅定、肇慶兩地民眾已經逃得十室九空。
胡漢民委派的肇羅綏靖處督辦汪道源也曉得龍濟光的厲害,知道僅憑自己手中的那點巡防營根本無法在陸地上防禦住濟軍的進攻,唯有憑藉麾下十艘軍艦在西江水道縱橫自如的優勢,以點帶面,聲東擊西,才能勉強堵截濟軍東下。打定主意之後,當下便找來德慶縣知事梁邁、肇軍第一團團長李耀漢商議詳細方略。
汪道源也不掩飾,開門見山說道:「梁知事、李團長,現在濟軍前鋒已經逼近德慶,形勢已經萬分危急,汪某便長話短說。肇慶為省城的西大門,德慶又為肇慶的西大門,所以咱們必須在德慶與濟軍一決高下,禦敵於大門之西。想來二位都知道,濟軍人數有兩萬之眾,而且久經沙場凶名遠揚;我軍巡防營加上李團長的第一團總數也不過萬人,還大半是缺乏訓練、裝備不全的民兵,聽聞槍炮之聲已經嚇得手足發軟,如何能與濟軍掘壕對壘、戰場衝殺?
「好在德慶水道縱橫,東西有西江貫穿,南北又有麻墟水、南江匯入,最適合水戰,而且汪某在赴任之前胡都督專門撥付十艘江防艦艇,給我們助陣。至於濟軍,諒汪某孤陋寡聞,從來還沒聽說他們有什麼炮艦,頂多就是幾艘小木船而已。如此,我們在水面上已經穩操勝券。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水道便利縱橫往返,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如果濟軍固守,我們可以避而不戰;若是濟軍冒進,我們則可以斷其糧道,襲其輜重,使他們不戰自潰。此乃取勝之道也!二位以為如何?」
梁邁與李耀漢對視一眼,然後小心翼翼地問道:「督辦大人,計是好計,只是德慶縣城該怎麼辦?」
汪道源一揮衣袖:「你沒明白我的意思么?咱們要放開陸路,專註於水路,至於德慶縣城,不煩就讓給龍濟光。如果梁知事覺得把縣城平白無故讓給龍濟光有資敵之嫌,咱們可以學諸葛亮火燒新野,把德慶城付之一炬。對!就算咱們不要,也不能便宜了龍濟光那個匹夫。」
聽說汪道源打算火燒德慶,梁邁和李耀漢嚇得魂飛魄散:汪道源是外地人,在德慶無親無故,自然可以不管不顧放開手腳,可他們倆可都是本地人,妻兒老小、財產家業都在附近,哪敢付之一炬再一走了之?再說,龍濟光的「屠夫」綽號可不是白叫的,惹毛了他,殺人放火都算輕的!
梁邁又道:「敵軍未至而自毀城池,使得民眾無家可歸,士卒心生怨懟,只怕有些不妥吧?」
汪道源答道:「這也是出於萬不得已!此戰近則關乎肇慶得失、省城安危,遠則關乎共和存亡、革命勝敗,關係重大,咱們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勝利。為了爭取勝利,就不能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只要革命勝利、民國成功,到時候國家必然會有所補償!所以梁知事一定要和民眾做好解釋。」
梁邁心道:這個解釋怎麼向民眾說得清?什麼肇慶得失、省城安危,德慶民眾根本不關心;至於共和存亡、革命勝敗,普通民眾更是做夢都夢不到;革命勝利、民國成功,誰知道是猴年馬月?相較之下,房屋財產才是實打實的。
李耀漢也說道:「說服民眾實非易事,而且濟軍前鋒已近,恐怕燒城不是上策。不如督辦大人再看看有無其他辦法?」
汪道源道:「唯有如此方是上策!二位不要事事求易避難,想當初清廷威權正重,我等革命志士悍不畏死,前赴後繼發動革命,終究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縱使龍濟光殺了我無數革命黨人,最終還不是向我們低頭?所以只要不怕死,萬事可成。此次德慶之戰亦然!」
李耀漢與梁邁再次對視一眼,這才答道:「是,屬下遵命!」
※※※※
註: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編輯通知何叔必須辭退朱代珍同學。胳膊擰不過大腿,何叔只好讓朱同學光榮下崗,回家療養去了。本來還有朱同學前世今生的番外篇,結果只能就此打住。朱同學空缺出來的職位由蠻幹將軍楊伯堅出馬頂替,讓他與水晶猴子鄧錫侯搭夥共事,也算是一番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