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陸徵祥就任外交總長不久,國民黨激進派報紙《民權報》突然在頭版頭條刊髮長篇評論,對當前國家大政方針提出了犀利的見解。文章的大致意思是:
「近一兩個月來庫倫之亂甚囂塵上,全國上下都在激烈討論武力征討外蒙之事。誠然,武力平叛是解決外蒙叛亂的有效手段,但國民卻不知道在武力平叛之外還有解決蒙亂更有效的方法,那便是國會大選。因為現在是民國初始,無論對內平定叛亂,還是對外解決外交糾紛,首先必須得鞏固國基。國基鞏固與否,此次大選為第一決定性因素!有志之士無不知此。——意思就是說,如果你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你就out了。而且你也不再是有志之士,轉而變成為一小撮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
「現在國內民眾往往以不能抵禦外侮來責備政府,殊不知政府中人正是利用邊疆危機來愚弄國民,轉移民眾對於內政尤其是國會競選的注意力,以便於他們上下其手從中播弄。所以,儘管愛國民眾都希望邊疆早日平定,政府卻遲遲不願出兵,根源就在於他們不願邊疆平定。這種心理就好像列強想利用我國內政混亂來實現其侵略意圖一般,雖然手段不同,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等當不為政府所引誘,集中注意力於國會競選,選舉出符合民眾意願的政黨議員,進而組建符合民眾意願的政府,對內迅速平定叛亂,實現民主共和;對外解決外交爭端,建設睦鄰友邦。如此則和平隨至、富強可期!」
這個論調很像後世論壇上民煮柿油黨的語氣。
在他們看來普世價值就是靈丹妙藥,只要民主自由實現了,中國現在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以前咄咄逼人、對中國領土垂涎三尺的列強立馬搖身一變,成為溫文爾雅、知書達禮的文明紳士,不僅會迅速退兵,甚至連以往割地、賠款都會吐出來。而那些國內的土豪軍閥們也會溫良恭儉讓起來,只要國會一聲令下,馬上就「十四萬人齊解甲」。
什麼,饑荒問題怎麼辦?切,真沒見識!只要民主自由了,天上會噼里啪啦自動往下掉牛奶麵包,要多少有多少,哪還會有饑荒問題?——當然,如果你只喜歡愚昧落後的稀飯饅頭,吃不慣高貴冷艷的牛奶麵包,那就另當別論了。
雖然在孫元起看來《民權報》的社論很有些陰謀論的味道,不過卻有效地把媒體的注意力轉回到內政方面來。記者們似乎也厭倦了一群政客坐在會客廳里高談闊論數千里外喇嘛、王公和牧民在不毛之地的窮折騰,開始關心起發生在身邊的國會競選。
如同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指出的那樣,群體是無意識的,衝動、急躁、缺乏理性、沒有判斷力和批判精神。在媒體有意識引導的情況下,社會輿論頓時為之一變,大家突然間都忘記了外蒙獨立帶來的邊疆危機,開始熱烈討論起國會議員競選來。而且國會競選也確實精彩,絕對夠十五個人瞧半個月的!
清末實行新政時曾設立資政院,資政院議員分欽定、民選兩種,共200人。其中欽定議員包括宗室王公世爵十六人,滿漢世爵十二人、外藩王公世爵十四人、宗室覺羅六人、各部院官三十二人、碩學通儒與納稅多額者各十人,合計100人,均由皇帝委派。另有民選議員100人,雖然名為「民選」,其實卻是由各省諮議局推選,大多數是地方士紳,少數是留學歸來。要說如此大規模「民選」,民國元年的國會競選可真算是破天荒的頭一回。
正因為這是頭一回,所以才倍加熱鬧,各種手段是層出不窮。
正大光明的公開競選手段自不消說,比如各黨派充分利用本黨的輿論機關、報刊雜誌進行廣泛宣傳;組成「助選團」到各地演說,張貼海報、標語、傳單鼓吹本黨政見,炫耀本黨候選人的聲望權威;開設夜學,發放候選人名片,教選民填寫本黨候選人姓名等。這些大家都司空見慣。
真正令記者和讀者們感興趣的是那些見不得光的非法手段,諸如選票作弊、投票違規、開票做假、金錢賄選、裁判不公、政府干涉等等,幾乎每天報紙上都有報道。但要說最刺激、最吸引眼球的,還是競選的全武行。在這個領域,國民黨出鏡率最高。
國民黨如此露臉,除了己方候選人數眾多、對手報紙刻意渲染等原因外,還在於它前身同盟會便具有很濃重的暴力傾向,甚至黨內高級領導人之間也時常因為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比如1912年4月孫中山、宋教仁、蔡元培等人在南京臨時大總統府議事,因為宋教仁贊成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被馬君武認為是替袁世凱當說客,出賣南京政府,對宋教仁大肆言語討伐。宋教仁年輕氣盛,按捺不住性子,便打了馬君武一耳光。馬君武立即還以顏色,照著宋教仁臉上就是一拳,宋教仁左眼頓時受傷出血,在醫院躺了大半個月傷口才勉強癒合。
當然,馬君武素來驍勇善戰,當眾鬥毆的光輝事迹屢屢散見於野史軼聞之中。如果為民國知識分子的勇武好鬥,他必定當仁不讓位列前茅。除了宋教仁被他辣手摧花外,慘遭他荼毒的還有曾任臨時參議院全院委員會委員長的李肇甫、著名詩人蘇曼殊等人。
在暴力行為方面,同盟會的女會員也是巾幗不讓鬚眉,尤其以唐群英為甚。1912年3月20日南京政府臨時參議院,唐群英等因為女子參政權問題企圖闖入會場,參議院下令禁止入內。唐群英惱怒之下,揮拳擊破窗戶玻璃,手掌受傷鮮血四溢。警衛上前阻攔的時候,她毫不客氣地用腳「踢之仆地」。
唐群英最光輝的業績還是毆打宋教仁。因為宋教仁在黨綱中取消婦女參政權,唐群英於1912年8月27日國民黨成立大會上對宋教仁進行公開毆打。據當時報紙描述,唐群英是「舉手抓其額,扭其胡,而以縴手亂批宋頰,清脆之聲震於屋瓦」。
國民黨(同盟會)對待自己人尚且如此,對於敵黨自然更下得去手了。1907年梁啟超在東京成立政聞社,成立大會召開那天,以陶成章、張繼為首,革命黨幾百人攜帶手杖跑來砸場子。梁啟超剛講了幾句,張繼就用日語大罵道:「八嘎!」(日語「馬鹿」,笨蛋的意思)接著就喊「打!」革命黨人舉起手杖就開始橫掃千軍,梁啟超等人則抱頭鼠竄。梁啟超對此事終身難忘,從此一直把革命派叫做暴烈派、暴民政治。
國民黨員不僅打人,而且以打人為驕傲。比如《中國報》主筆程夢余,無緣無故打了法制局局長施愚兩個耳光,第二天還得意洋洋地把打人事件刊登在報上,自以為很英雄。而號稱最懂《莊子》的國學大家劉文典,平生也以踢了常凱申一腳而自得不已,不過踢沒踢、踢沒踢著現在還是兩說。
在民初這場紛紛攘攘的選舉中,一方面是初始實行民選時的蓬勃朝氣,一方面是各種醜態畢露的烏煙瘴氣,兩種似乎對立的氛圍卻有機地交織在一起,醞釀出某種類似於午夜酒吧的喧囂與頹廢。
根據袁世凱九月份公布的第一屆眾議院議員選舉日期令,各省及蒙藏青海眾議院議員初選舉定於1912年12月10日舉行,複選舉定於1913年1月10日舉行。在整個十二月中,各地上都在不斷演著同樣悲喜劇,有些人因為因緣際會而當選省議會議員,頓時彷彿如同范進中舉,房屋、田產、奴僕、財貨都蜂擁而至;有些人則是耗盡家財,破產競選,最終依然未能如願,以至於懸樑自縊。
在已經完成的各省眾議員初選中,國民黨穩居榜首,佔據了36%的份額;新中國黨雖然不敵國民黨,卻也有28%,暫居第二位;而共和黨以24%的份額,屈居第三位。初選成績和最終結果之間雖然還有不少的變數,但變化不會太過懸殊。
這樣的結果對於新中國黨算是上佳表現,令孫元起、湯壽潛、楊永泰等都心滿意足地長舒了一口氣;不過對於國民黨、共和黨來說,這樣的結果卻是難以接受的。尤其是對國民黨,他們儘管坐穩了國會第一大黨的寶座,優勢卻不夠明顯,很難實現宋教仁在競選之初設立的「在國會裡頭獲得半數以上的議席,進而在朝組成一黨責任內閣」的目標。
孫元起此時已經在全國各地奔波了兩三個月,其中勞苦可以想知,好在結果非常令人滿意。他在上海稍事休整之後,乘飛機返回了北京。
在那裡,他將面臨一場特殊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