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會議雖然草率結束,但參議院中一邊倒的局面還是讓黎元洪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感。接到參議院發來的質問案後,他連發數封長電,詳細臚列張振武的罪狀,極力為自己辯解,企圖扳回一點印象分。
但他知道,雖然現在參議院中亂如蜂衙,對自己大肆聲討,但主要著力點並不在此,問題關鍵還在袁世凱、孫中山、黃興、孫元起等四五人。只要這幾個人里有兩到三個明確支持自己,那麼自己的副總統之位就會穩如泰山。
可是這幾個關鍵人物的態度如何呢?
先說袁世凱。
別看之前黎元洪幫著袁世凱化解內閣危機,現在袁世凱又幫黎元洪除掉心頭大患,一副你儂我儂的親密樣子,其實不過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現在雙方合作結束,彼此之間山是山、水是水,再也沒有半點牽扯。
而且袁世凱幫忙殺掉張振武,其中用意也不是那麼單純。此舉不僅可以打擊湖北革命黨的勢力,而且還離間了黎元洪與同盟會之間的關係,迫使黎元洪不得不向袁世凱靠攏,從而在南方革命黨盤踞的地盤上打入一個楔子。而且在殺掉張振武之後,袁世凱馬上貼出公告,將兩人來往密電公開刊布出來,使黎元洪一下子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嚴重損毀了副總統的名望,之前湖北擁護副總統的文武官員也出現意見分歧,甚至有群相解體的危險。
端的是一石三鳥的妙計!
現在袁世凱還指使陸軍部電復黎元洪,讓他把殺張振武的責任承擔起來,自請處分。其中陰謀味道,黎元洪在千里之外的湖北武昌都能嗅見。由此可見,袁世凱是靠不住的。別說請他出面支持,如果他不落井下石,黎元洪就該燒高香了!
次說孫中山。
孫中山自從卸任臨時大總統之後,一直在武昌、上海、福州、廣州等地流竄,名義上是考察修建鐵路事宜,其實是到處演講,宣傳自己的三民主義,順便刷刷存在感。
黎元洪自忖和孫中山的關係還比較密切。四月份的時候他曾邀請孫中山來武昌視察,全程以高規格接待,確保孫中山一行吃好玩好,臨行又有好禮相送;孫中山則極力肯定黎元洪的首義功勞,稱讚他為「民國第一偉人」。雙方各得其所,一時間賓主盡歡。而且孫中山是典型的沒有關注會死星人,非常喜歡對國內政壇大事發表意見,本身還沒有多少節操。這種人最適合拉攏!
聽說最近孫中山準備邀請黎元洪、黃興聯袂北上,與袁世凱、孫元起就當前國家大政方針舉行會晤。當下黎元洪派人卑辭厚幣前去拜會孫中山,希望他能出面「主持公道」。
再說黃興。
表面上看,黎元洪和黃興是武昌首義時一起扛過槍、一起加過班、一起逃過難的親密戰友,而且黃興為革命向來是謙讓為懷、不計名利,應該屬於黎元洪的統戰目標。但黎元洪自己知道自家事,他跟黃興的關係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融洽。
話說武昌首義成功之後,時任陸軍暫編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的黎元洪被強推上湖北都督的寶座。最初黎元洪是非常不樂意,誰知坐上之後發覺都督可比原先的協統好了不止一點半點,頓時就不想動了。偏偏此時黃興來到湖北助陣。
黃興是誰?那是同盟會中能與孫中山較一日短長的革命領袖,他來了,還有黎元洪什麼事兒?而且在前往湖北的途中,黃興就跟同行諸人商量好了:「黎宋卿並未革命黨人,我到武昌後,當取而代之,暫稱兩湖大都督。」嘗到甜頭的黎元洪自然不肯讓出都督寶座,而且湖北地域觀念較重、與同盟會不大對付的文學會和共進會頭腦也不願意外人居上,於是就謀划了一出「登台拜將」的鬧劇。
史書所載的登台拜將,是劉邦為了提高韓信威望而搞出的儀式。然而黃興威望卓著,遠在黎元洪之上,何須通過「登台拜將」來提高?其中玩這一出的真實目的,就是把黎元洪比作劉邦,將黃興比作韓信,明確兩人的上下級關係。黃興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不過為了革命大局,只好捏著鼻子認了。
認了是認了,但不代表他心中沒有怨言。等湖北局勢稍微,孫中山抵達上海準備籌建成立臨時中央政府,黃興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湖北。現在再想拉攏黃興?難!
果然,黎元洪還沒來得及給黃興緻電,黃興就主動致電袁世凱,把黎元洪臭罵了一頓,大致意思是:
——
大總統,你好。
前幾天聽說張振武被槍斃,當時我就震驚了!今天上網才知道,原來國安宣布張振武的罪狀完全是轉載自副總統的小報告。
帖子中所說的拉幫結派、目無領導等罪行,似乎都是生活作風問題,和反革命罪扯不上關係。最後歸根結底是「愛既不能,忍又不可」八個字,對張振武不能愛又不能忍的,究竟是副總統的私人基情?還是國家法律的公正判斷?
請政府給個說法,讓我們這些不明真相的群眾能夠感受國家的溫暖。
此致敬禮!
——
袁世凱對於這封上訪信件的處理方法,是直接轉給黎元洪這個當事人。黎元洪看完氣得直跳腳:槍斃張振武具體什麼情況,你袁世凱還不知道么?直接把信轉給我是什麼意思?想讓我主動認罪?
儘管生氣,但袁世凱轉來的信件還是要認真答覆的。如果不答覆,黃興肯定還會鬧出鬧蛾子來。既然不能拉攏,至少不能讓他使絆子。所以黎元洪只好低聲下氣地寫了封回信,一邊回憶去年的同袍之誼,一邊訴說自己的情非得已。黎元洪寫完,自己都被感動得痛哭流涕。
最後是孫元起。
黎元洪與孫元起只有一面之緣,也就是今年年初孫元起出川路過武昌那一次。說實話,黎元洪對孫元起沒什麼太大印象,也沒有什麼太好印象。在他看來,孫元起很年青、很英俊,也很文雅,是典型的名家子弟、青年才俊,如果在承平時節,在翰林院熏陶一番,再外放歷練幾年,然後回朝做個侍郎、尚書什麼,倒也文採風流。
可現在是什麼時候?現在是改朝換代、群雄逐鹿的亂世,孫元起論沈機默運、智勇深沉,比不上袁世凱;論明測事機、襟懷恬曠,比不上孫中山;論堅苦卓絕、一意孤行,比不上黃克強;要說統將典兵、待人和厚,他也比不上自己。不過是憑藉運氣得了川陝之地,終究是劉表、劉璋一般的人物,不足為重。
雖然現在新中國黨在參議院中極力倒黎,但黎元洪對說服孫元起很有信心,因為長江水道和漢冶萍公司都捏在自己的手上。如果他不識抬舉,等湖北平定之後,自己也不介意以剿匪為名,率八鎮精兵沿江而上,平定巴蜀做一回劉備!
想到這裡,黎元洪心情大悅,提筆給孫元起寫信一封,信中對張振武遇害之事一帶而過,卻大談川鄂兩省唇齒相依的關係,綿里藏針地對孫元起提出告誡。黎元洪相信,只要袁世凱、孫元起保持中立,即便黃興趁人之危,他也有十成把握把張振武遇害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除了北京的張振武案,黎元洪最關心的還是能否儘快平定襄陽,捉住張國荃和方維。此次攻打襄陽、鄖陽,主要由鄂軍第七鎮、第八鎮負責。
鄂軍第七鎮下轄第十三、十四協,原駐紮荊州、宜昌、施南三府(州),因為荊門州臨近襄陽,正在方維逃亡的路上,所以第七鎮被抽調出來追剿方維所部,不成想卻造成宜昌府空虛,給了川軍劉明昭、尹昌衡部可乘之機。
至於鄂軍第八鎮,原擬駐紮襄陽、鄖陽兩府,不過襄陽一直被張國荃盤踞,他們只好在其他府縣寓居。此次追剿方維並順帶蕩平張國荃部的任務,他們自然要奮勇當先。
這兩個鎮雖然編成不久,訓練略顯倉促,但他們都有前清陸軍第八鎮的老底子,而且人數上萬,武器半數以上都是嶄新的漢陽造,算得上是較為齊整的正規軍。而反觀對手的實力,方維手下的將校團和軍令司衛隊雖然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可人數只有兩千人左右;張國荃手下人倒是多,足足編成三個協,不過卻是手持木棍、菜刀的農夫,絲毫不足為懼。所以對於這一戰,黎元洪有信心,第七鎮統制唐犧支、第八鎮統制季雨霖也很有信心。
在方維所部匆忙撤離襄陽四天之後,第七鎮、第八鎮終於在宜城一帶會師,然後北上迫近襄陽府。張國荃雖然心裡恨極惹來禍端的方維,卻不甘就此退出襄陽,於是親率麾下三個協在城外設防,準備迎頭痛擊來犯的敵軍。
唐犧支、季雨霖儘管看不起連棚長(班長)張國荃,但也不敢掉以輕心,對面畢竟是三個協七八千人。就算是七八千頭豬等著讓他們去抓,衝突之下也會有所損傷啊!何況是七八千手持武器的青壯年?第七鎮、第八鎮依照步兵操典紮下營寨,挖好戰壕,妥善布置步兵、炮兵的位置。待到第二天早上六點,季雨霖一聲令下,兩鎮集中僅有的數十門劈山炮、迫擊炮,開始向當面的張國荃部陣地狂轟濫炸。
此刻張國荃部大多數人剛剛起床,有人在穿衣服,有人在四處找飯吃,還有的仍在打瞌睡。第一顆校準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