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一江春水 三二六、田園將蕪胡不歸

1912年2月18日,大年初一。

日本。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和中國一樣使用夏曆修改而來的陰陽曆計年,也過大年三十的除夕、大年初一的春節。守夜、敲鐘、壓歲錢,風俗和中國並無二致。明治維新以後,中華的一切傳統都被視為糟粕而拋棄。1873年日本採用現在通行的格里曆,定公曆1月1日為新年,最先日本人和中國現在一樣,過元旦和春節兩個新年。隨著福澤諭吉1885年發表「脫亞入歐」論,過春節的習俗漸漸在日本的大多數地方消失。

在前兩年,春節都和平常的日子沒什麼區別。只因為今年的這一天是星期天,日本的街頭才比往常稍稍熱鬧些。在神戶下山的一戶人家住宅門上,此時居然還貼了一戶萬年紅的對聯,上面寫道:

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鴃;

屢回顧,最可惜一片江山。

這副集宋詞的對聯和門上「留春別墅」的匾額大為切合,足見撰聯者的良苦用心。

過了七八點鐘,開始陸陸續續有訪客登門。儘管來客有中國人也有日本人,但見面一例是鞠躬作揖,看得出都是特地來拜年的,而出面迎接大家的赫然是名動中外的梁啟超。訪客無一例外被迎進客廳,坐在榻榻米上喝著熱茶,說些恭喜祝福的好話。期間不斷有訪客起身告辭,也不斷有新的訪客加入其中。等到近午時分,屋裡只剩下幾位親密好友,終於可以說些知心話。

作為梁啟超師弟,麥孟華率先問道:「任公,再過幾天就是你四十初度。孔夫子云:『四十不惑。』不知仁兄惑是不惑?」

梁啟超出生於1873年2月23日,按照中國虛歲演算法以及「過九不過十」的習俗,確實過幾天就是四十歲了。

梁啟超聞言一聲浩嘆:「是啊,轉眼愚兄已到四十不惑之齡!回首四十年間,但見社稷傾覆、國君遜位、民生凋敝,平生志業一事無成,年華如流水去而不回,一念及此,便覺五內如焚。如今流落海外,馬齒徒增,實在是愧對父母教誨、恩師訓育、君上恩澤啊!」

麥孟華道:「雖然社稷傾覆,然社稷猶在;雖然國君遜位,然國君尚存;雖然民生凋敝,然民生可救。所以我等萬不可心灰意冷,當以餘生奮力報效國家,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使君上複位、國統重光,方是不負父母教誨、恩師訓育、君上恩澤。仁兄現在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而且是海內聲望所在,更應當快馬加鞭,讓老師南海先生稍稍息肩!」

梁啟超搖了搖頭:「孺博,要是一年前你和我說這句話,愚兄還會不負師教勉力而為。現在國家形勢如此,即便想實現虛君共和政體尚不可得,又怎麼可能回到之前的君主專制呢?」

麥孟華一愣:「那任公打算將來怎麼辦?」

梁啟超道:「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愚兄現在日日徜徉在松濤柏林中,獨思天地悠悠,領悟萬物哲思,覺得頗為輕鬆愜意,將來以此終老也未可知。」

麥孟華笑了:去年年底他還在撰寫《財政原論》、《新中國建設問題》,現在又打算寫作《中國立國大方針商榷書》、《財政問題商榷書》。這種一心想著救亡拯急、積極為統治者獻言獻策之人,怎麼可能甘心嘯傲山林息影林下?

徐佛蘇問道:「任公,您去年九、十月間發表《新中國建設問題》一文,不是還秉持虛君共和的政體么?」

梁啟超道:「不錯!當時在下認真分析了各種西方先進政體,並相互比較,認為中國最適合英倫式的虛君共和政體。因為在專製成風、奴性十足的中國社會實行美式民主共和,必然會導致軍閥混戰不止、百姓流離失所的慘況,中國將長期不能重歸平靜。而中國四周列強環伺,如果沒有一個頑強統一的中央政府以引導國家走向富強,很有可能成為它們的俎上魚肉。——其實這番言論早在八、九年前,孫百熙就和在下說過,而時至今日在下才逐漸明白,足見梁某駑鈍!

「君權其實如一尊金光燦燦的器皿,越是置於高台之上,越能增加其神秘感,最後足以讓臣民匍匐跪拜,崇敬萬分。故而日本皇室宣揚『萬世一系』,西方君主曾稱『君權神授』,我國則說『真龍天子』。既然現在皇帝已經宣布退位,共和政體開始肇端,君權便如器皿跌落塵埃摔得粉碎,世人都看清楚了它的本來面目。即便現在把它黏合好再捧上神座,誰還有崇敬之心?所以如今別說君主立憲,便是虛君共和也是難以施行了。」

徐佛蘇道:「難道任公打算就此寄情山水、歸隱田園?」

梁啟超憤懣地說道:「在下除了寄情山水、歸隱田園,還能幹些什麼?辦報?沒錢!組黨?沒人!從政?沒權!除了天天躲在院子里看看書、寫寫字,還能幹啥?」

梁啟超表面是在說自己,其實是在麥孟華面前隱晦地表達出對老師康有為的不滿。

康有為的「維新變法」主張,只在甲午戰爭(1894)到戊戌變法(1898)年之間火過幾年。自從庚子國變(1900)之後,這個主張就越來越遠離時代,最終陷入窮途末路。然而康有為卻始終抱著保皇主張不放,而且也不許他的學生棄暗投明,稍有忤逆便遭當頭棒喝,動輒扣以「欺師滅祖」「大逆不道」的大帽子嚴加斥責。所以大部分學生礙於師道尊嚴,不能越雷池半步,只能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

而且康有為野心很大,他的目標就是繼孔子創設儒家學派之後,將儒家學派改造為儒教並成為儒教教主。與孔子並立並超過孔子,便成了康有為一個令其無法割捨的夢想。於是,他給自己起了個名號為「長(zhang)素」,即長於素王(素王即孔子),弟子則稱呼他為教主、南海聖人等。由此可見康南海的雄心壯志。不僅如此,他還給自己五個得意弟子分別取了號:

陳千秋號「超回」,即超過顏回。話說陳千秋和顏回有兩點頗為類似:第一點,顏回是孔門七十二賢之首,而陳千秋則是康有為十大弟子中的大弟子,曾任萬木草堂學長;第二點,顏回早死,陳千秋也是。可見康有為在取號上還是花了心思的。

梁啟超號「軼賜」,即超過子貢。端木賜,字子貢,是孔子最親近的得意門生,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從這個號上可以看出康有為對梁啟超有多滿意,所以康有為對梁啟超也非常留意,不允許他稍有越軌。在這種頑固「保皇」標籤影響下,梁啟超1910年前往台灣募款,居然顆粒無收!

麥孟華號「駕孟」,即凌駕於孟子之上。麥孟華不僅是康有為忠實弟子,還是他的女婿。此次梁啟超在他面前表達不滿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康有為和麥孟華有翁婿之親。麥孟華青少年時與梁啟超齊名,在萬木草堂弟子中有「梁麥」之稱。

曹泰號「越伋」,即超越子思之上。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孫,被後世尊為「述聖」。曹泰與陳千秋齊名,不過也死得極早。

韓文舉號「乘參」,即追逐曾參之意,唐德剛則戲謔為「把曾參當馬騎」。曾參為孔子得意弟子,得到孔子真傳,後世認為《大學》、《孝經》都是他的著述。韓文舉也是萬木草堂學長。

不僅孔子被康有為立志超過,而且孔門四聖(亞聖孟柯、復聖顏回、述聖子思子、宗聖曾參)和得意弟子都要被康門弟子蹂躪,足見康有為的狂傲無邊。對此,章太炎用兩字準確評判了康有為:妄人。

徐佛蘇道:「現在海外華僑對於保皇一說確實不感興趣,募集捐款較為困難,無錢辦報倒可以理解。不過小弟記得前不久湯濟武(湯化龍)、林宗孟(林長民,即民國著名美女林徽因的父親)、孫伯蘭(孫洪伊)、張士林(即著名哲學家張君勱)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共和建設討論會,曾請你入會。會中負責人也時常與你書信往來,討論民國建設各種問題,隱然有以任公為該會黨魁之意。怎麼你還說組黨無人呢?」

梁啟超冷哼一聲:「他們之所以邀請在下入會,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以在下為幌子,招攬他人入會;二是以在下為幕僚,隔三差五幫忙出個主意。什麼隱然黨魁、精神領袖?都不過迷魂藥罷了!」

徐佛蘇又問道:「那從政呢?去年袁項城出山,就曾邀你歸國任職,你堅辭不就;如今梁燕孫(梁士詒)又數數請你出山,你又婉拒。明明是你不想從政,為何推說沒權?」

梁啟超氣咻咻地說道:「我要是回國任職,公路能給我什麼職位?」

公路,三國袁術的字,這裡是指袁世凱。這種文字把戲在清末民初的電文、日記、報章中經常採用,熟悉歷史典故的人在看到這些名號的時候會自動翻譯成真實人名,不熟悉的則如墜五里雲霧,完全不知所云。其實它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典故聯想遊戲,套路大致可以分為五種:

第一種是用古代同姓人物的名、字、號、籍貫來借指現代人,這種情況最多,常見的有過庭(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借指孫中山)、叔度(東漢名士黃憲,字叔度;借指黃興)、龜山(北宋學者楊時,號龜山;借指楊度)、江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