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晚香時候 二七三、劍外忽傳收薊北(四)

11月6號這一天,大江南北有很多人非常鬱悶:

比如張紹曾、藍天蔚。他們前腳通電全國要求清廷改組皇族內閣、召開國會、實行憲政,後腳電台、報紙上就刊登了《皇族內閣於5日夜見宣布總辭職》的消息,這明顯是打臉嘛!誰都知道他們提出改組內閣等要求,好比西漢吳楚七國之亂時提出的「誅晁錯,清君側」口號,只不過是造反的借口罷了,沒想到清廷居然和漢景帝一樣果決,真的把解散了皇族內閣!

張紹曾、藍天蔚等不用多想,就認定是自己身邊出了內鬼,讓清廷事先得到消息,做好了應對措施。他們鬱悶的是,借口已經被化解掉,接下來該怎麼辦?

比如載灃。關於奕劻辭職,本來只是內閣中的口角之爭,他還準備第二天早上主動服軟,去勸慶王收回成命呢。誰成想第二天一大早,《皇族內閣於5日夜見宣布總辭職》的消息已經滿天飛,慶王就算再沒臉沒皮、沒羞沒臊,也不可能繼續擔任內閣總理大臣了。難道真要讓袁四組閣?

更要命的是,一直滯留在灤州的第二十鎮統制和第二混成協居然通電全國,要求改組皇族內閣、召開國會、實行憲政。說是這麼說,其實他們的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昨天江蘇、安徽、陝西、山西等四省獨立已經夠鬧心的了,如今灤州又發生兵諫,——灤州和京師可是近在咫尺!載灃能不鬱悶么?

再比如奕劻。本來他在醇親王府說辭職不過是一時氣話,按他熟知的載灃性格,肯定會主動求饒,登門懇請他出來處理事務,所以才敢拂袖而去。誰知第二天一早,廣播匣子里就播報了自己昨晚宣布內閣總辭職的消息,隨後各大報紙競相報道,造成「生米煮成熟飯」的局面。你說奕劻鬱悶不?

載濤也很鬱悶。載灃和奕劻都認為電台、報紙上的消息是他放出去的,天地良心!他在醇親王府鬧完後,回家喝了幾兩悶酒,和小妾胡天胡地折騰到深夜,一覺睡到日上三竿。誰有需要、有能力來布置這個殺局?想來想去,只能袁四那個狗賊!可把這個推斷告訴兄長時,載灃確認為這是拙劣的掩飾,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沒幹壞事,卻得罪了兄長和慶王,還要替仇敵背黑鍋,載灃鬱悶得回家又開始喝悶酒。

身在鄭州的袁世凱未能免俗,也跟風鬱悶起來。

本來他是聽阮忠樞、張一麐等人建議,準備坐鎮中原,靜觀京城官場波譎雲詭、晉陝戰場硝煙瀰漫、長江以南江山易主。沒想到居然消息走漏,被人與皇族內閣總辭職聯繫到了一塊,認為自己是在得到奕劻宣布總辭職的消息之後便匆忙動身北上,足見自己對內閣總理一職垂涎。——即便真是這樣,也不能說透啊!顯得自己好像有多猴急似的,吃相太難看。

更令他鬱悶的是張紹曾、藍天蔚等人突然舉行兵諫。在他看來,河南、山東、直隸、京師等處是北洋軍的根據地,也是問鼎天下的根本。尤其直隸京畿,更是絲毫亂不得。現在張紹曾猛然放了這個大招,很有可能在他和立憲派、革命黨、孫元起達成協議之前,先把清廷給推翻了。如此一來,便徹底打亂了之前計畫好的如意算盤。

就在程子寅、張輝瓚與何遂密議的時候,袁世凱和心腹幕僚也在鄭州就目前國內形勢進行緊急磋商。

袁世凱一臉陰沉地坐在主位,恨恨地說道:「袁某認識張敬輿那麼久,居然不知道他原來如此膽大!什麼『召開國會』、『實行憲政』,不就是想造反嗎?盧子嘉(即第五混成協協統盧永祥)、潘丹庭(第四十協協統潘矩楹)也是放肆,居然跟著張敬輿一起胡鬧!」

張一麐勸解道:「大帥,張敬輿張將軍為人寬和、老成持重,要求改組皇族內閣、請大帥出面組閣之心或許是有的,但要讓他稱兵犯闕,想來他沒這個膽子。唯一可慮的是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光緒二十九年(1903)他在日本的時候,曾和逆首黃興等人發起組織拒俄義勇隊,並擔任隊長。誰知道他私下裡有沒有加入叛黨?」

阮忠樞補充道:「軍諮府諸人也是無智,居然派吳綏卿去灤州宣慰勸導!雖然他們暗地裡是考慮第六鎮有不穩的跡象,想把吳綏卿調離石家莊,殊不知卻適得其反。吳綏卿個性急躁,思想激進,得到朝廷電報之後,要麼勾結山西亂軍,沿盧漢線北上迫近京師,要麼前往灤州鼓動張紹曾、藍天蔚改兵諫為叛亂。無論如何,都會雪上加霜!」

袁世凱臉色更加陰沉:「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多說無益,我們還是想想該怎麼辦吧!」

趙秉鈞屈指說道:「大帥,以在下看不妨如此處理:第一、穩住京師局面。根據情報,灤州兵諫消息傳到北京後,城中一片恐慌,官吏眷屬紛紛逃到天津準備乘船南下,隆裕太后也準備攜帶今上逃到承德避難。一旦帝後出京,則京畿形勢不可收拾,所以我們必須諫阻帝後出京。並調姜翰卿(薑桂題)所部毅軍進駐北京城,把守九門要衝,謹防不測。強令官吏在職、商戶開業、戲院開演,以安定人心。

「第二、把灤州、石家莊附近鐵路線上的火車盡數調離,防止第六鎮、第二十鎮叛亂後革命黨利用鐵路迅速進京,給我們留足處理平叛的時間。

「第三、除掉吳祿貞。如斗瞻兄(阮忠樞)所言,吳祿貞個性急躁,思想激進,又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期生,在北洋軍中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如今第六鎮正處於河南與京師的中間,位置關鍵,一旦發難,禍害匪淺。除掉吳祿貞,不僅可以防止第六鎮叛亂,而且可以殺雞儆猴,讓張紹曾等人重新認清形勢。」

袁世凱拍了拍太師椅的扶手:「有袁無吳,有吳無袁。吳綏卿一定要除掉!」

趙秉鈞眼睛一轉:「其實要想除掉吳綏卿,並不需我們出手,只要大帥一個命令即可。」

「派誰?」

「周符麟!」趙秉鈞乾脆地答道,「當年大帥在小站練兵時,周符麟就是一名正兵,後經大帥多次提拔,得以擔任第六鎮第十二協協統。去年吳綏卿擔任第六鎮統領,為了樹立威信,第一個就拿周符麟開刀,以有鴉片癮為由將他撤職。所以他一直對吳綏卿懷恨在心。只要大人示意他刺殺吳綏卿後便可以官復原職,我敢保證,吳綏卿絕對活不過十天!」

袁世凱這才露出一絲笑容:「一事不煩二主,這主意既然是智庵出的,那就得接著勞煩你大架。」

趙秉鈞連忙欠身遜謝道:「此乃在下分內之事,大帥客氣了!」

阮忠樞想到一個關鍵問題:「大帥,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儘快接任內閣總理大臣,才好出面處置張紹曾和吳祿貞的事吧?否則名不正言不順啊!」

袁世凱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心中卻有苦說不出:因為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和做皇帝的程序差不多,即便心裡千般垂涎、萬般願意,也要假模假樣謙讓三次才能答應就職,是為「三讓」。之前自己匆匆趕到鄭州,已經被人戳戳點點,如果再不按照慣例走完「三讓」程序,自己真就坐實了「熱衷名利」的謠言。

沉吟片刻,袁世凱才說道:「如果朝廷和諸君都認為袁某可堪此任,袁某也不想過多推辭,只是現在形勢如此,三讓程序不得不一步步來。希望朝廷能意識到國勢危急,儘快辦結此事方好。」

張一麐道:「我們預計在明早8時通電全國,宣布第二次推讓。如果不出意外,朝廷第三次任命的電報會在午時前後發布,明日下午四五點鐘我們可以奉命組閣。內閣成員名單是不是現在就可以擬定?」

在座眾人聞言精神一震:大家跟隨袁世凱混,不就是為等著這個時候么?

袁世凱道:「雖然有些著急,不過今早擬定也是好的,有備無患嘛!」

「那大帥可有腹案?」趙秉鈞急忙問道。

袁世凱微微一笑:「智庵不要著急,袁某準備任你為民政大臣,不知你肯屈就否?」

趙秉鈞大喜過望,急忙起身深鞠一躬:「謝大帥抬愛!」

袁世凱又轉向其他人:「你們也不用著急,人人有份的。」

屋內眾人頓時歡聲雷動,喜笑顏開。

「不過,」袁世凱停頓一下,「為了早日戡定亂黨,內閣中除了要有我們的人、朝廷的人,恐怕還要請一些立憲派和革命党進來。」

趙秉鈞有些疑惑:「不知大帥都準備要請誰?」

袁世凱道:「我想請國內立憲派首領張嗇翁(張謇)出任農工大臣,海外立憲派首領梁任公(梁啟超)出任副司法大臣,革命黨代表孫百熙繼續擔任學務大臣。你們認為怎麼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