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愁眉不展,唯有楊度瀟洒地搖了搖扇子,不緊不慢地說道:「百熙不用擔心。《大清律》雖然規定不準燒化遺體,卻也開了一條口子,那就是病歿之後子孫沒有能力歸葬而燒化者,應該聽從其便。如今癘疫橫行,地硬如鐵,自然應該事急從權。在奏摺中援引此條,朝廷定會同意的。
「至於解剖遺體,卻是能做不能說。你在奏摺里提了,朝廷肯定不準。你再去做,那是抗旨不遵的大罪;如果不做呢,又會耽誤救治。反而不如不提,私底下把這事做了。沒走漏消息,自然最好;即便走漏風聲,反正聖旨里不是讓你『辦理關內外防疫等事務』么?別人也無話可說,頂多被朝廷訓斥幾句,沒什麼大不了的。」
解決了這個大問題,孫元起又接著說道:「其次是後勤保障,除了備足的糧草餉銀,我們還需要消毒用的硫磺、生石灰、雙氧水,防護用的口罩、紗布,治療用的擔架、醫用手套、體溫計,焚燒屍體的煤油、木材等。
「這事兒,行嚴辛苦一下,糧草餉銀、防護治療物品都按一萬人三個月計算,消毒物品則按十萬人三個月計算。儘快拿出具體數目,附在奏摺後面呈遞給朝廷。」
章士釗連忙點頭應允。
「最後是人員問題。」孫元起覺得這個問題也挺棘手的,「隔離病人、焚燒屍體,都是臟活累活,還要鐵面無私,普通人不願意干,也干不好,最好是由令行禁止的軍隊來執行。統觀京城附近,符合這一標準的只有六鎮新軍。我想請朝廷至少派出2000人協同處理防疫事宜。
「更關鍵的,我們是去防疫,總不能把所有感染者全部關起來等死吧?所以,我們需要大量合格的醫護、科研人員,尤其是高明的西醫,來給患者治病。這也得朝廷出面才行。」
倒不是孫元起看不起中醫,而是相對於基於科學定量分析的西醫,中醫對付烈性傳染病確實本領一般。中醫是傳承幾千年的治療經驗總和,對於固本培元、綜合辨治有不少高明之處。但它本身非常依賴於醫生的靈感和直覺。醫生們根據習得的經驗下藥,看誰猜的對、醫死的人少,誰就是名醫。
幾位幕僚也是搖頭不已:庸醫去了,基本沒用;至於名醫,基本上都小有身家,誰會嫌自己的命短,主動跑去和鼠疫打交道?
大家也想不出什麼妙招,只有把這些問題寫進奏摺,讓軍機處幫忙協調解決。軍機處動作倒是不慢,很快發下最高指示:政策沒問題;餉銀先支付部分,其他防疫物品陸續調撥;至於軍隊、醫生,對不起,請你這位欽差大臣自行招募,所到各處負責糧草餉銀。
孫元起拍案大怒:「真是豈有此理!放著六鎮七八萬新軍不讓動,偏要我去招募幾千民夫。民夫散漫拖沓,亂鬨哄一團,怎麼隔離病人?別沒防好疫,倒把自己給染上了!」
楊度笑道:「軍機處也正是出於你這種考慮。六鎮新軍編練最久,兵強馬壯,拱衛京畿,乃是國之利器。怎麼可能借給你去防疫呢?萬一把疫情帶回軍營,那還得了?」
「那就讓我自行招募啥也不懂的民夫?」
楊度卻胸有成竹:「百熙,你手頭便有成千上萬訓練有素的兵士,何必去招募民夫呢?」
「嗯?」孫元起一愣,「在哪裡?」
楊度屈指算道:「經世大學有1500名學生,京城、江浙、皖贛、湘鄂等處附屬中小學在校學生有6000人以上。這些人每年都要軍訓,可謂訓練有素,雖然比不上軍隊,至少比一團散沙的民夫強吧?而且他們有知識、有文化,只要略加培訓,就能學會簡單的防疫措施,豈不是比民夫好上百倍?」
孫元起連連搖頭:「怎麼能派學生去呢?他們都才十多二十歲,正值青春大好年華,是家庭、學校乃至國家的巨大財富,萬一死於癘疫,豈不可惜?」
「難道參加防疫九死一生?」楊度反問道。
「那倒不是。如果舉措得當,感染率、死亡率應該都很低才對。」孫元起答道。
「那你還怕什麼?」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楊度嗤笑道:「朝廷愛惜新軍,你愛惜學生,道理上還不是一樣的?如果徵募民夫,肯定死得比學生還多,你怎麼不擔心民夫的安危?難道學生的命比民夫的命值錢?」
「……」孫元起無言以對,不過在他心底里,每個學生都是寶貝蛋子、無價之寶,確實其他人誰也比不上。
楊度又勸說道:「如今防疫還短缺大量醫生、看護,勢必要在全國徵集招募。你連自己的學生都不願派到東北,又能說動誰去做更危險的治療工作?」
孫元起沉思良久,才嘆口氣:「我先問問趙景行吧。」
正巧趙景行最近一直在經世大學支持軍訓,聽聞傳喚,連忙飛奔進城。孫元起把事情來龍去脈大致和他說了一遍,最後問道:「你一直在各附屬中小學組織軍訓,對學生應該非常了解。如果現在緊急徵募18歲以上志願者到東北從事隔離、消毒等工作,最多能有多少學生參加?他們的素質能夠勝任這些任務么?」
趙景行眼睛一亮:「素質絕對沒問題。如果有5天時間,我估計最多能招募700人;如果是15天,則不低於1800人;如果給我30天,保證絕對不低於3500人!」
3500人?這已經接近所有在校人數的一半了,這可能嗎?孫元起怕他沒聽清楚,趕緊重複一遍條件:「我們招募的必須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而且得是自願的。」
「當然!」趙景行嚴肅地說道,「如果放寬條件至14歲,一個月內招募到7000人也不成問題。」
坐在邊上的楊度也大吃一驚。
孫元起倒吸一口涼氣:「怎麼有那麼多?基本上是所有在校學生了!」
「為什麼一定是在校學生呢?」趙景行奇怪地說道:「軍訓可沒要求參訓人員一定得具有附屬學校的學籍。我們軍訓嚴格正規,而且包食宿,很受各地中小學生歡迎。尤其我們軍訓服裝,質量不錯,樣式也好,而且給參訓人員免費發放。所以為弄一身經世大學的軍裝,每年軍訓時都有大量外校學生臨時到附屬學校借讀,有時候甚至借讀生比本校學生還多!」
孫元起拍拍腦袋:一不留神,又讓別人鑽了空子!
疫情十萬火急,孫元起也顧不上追究軍訓的事情,直接吩咐道:「募集人員問題,還需要向軍機處彙報一下,但估計問題不大,你可以提前做些準備。我們只有二十天時間,所有志願者必須在此之前到山海關報到,學習《防疫手冊》。
「前五天趕到的志願者分成一批,負責檢查所有南下旅客,阻止疫情向關外擴散。之後趕到的志願者每二十人編成一組,學完後按照規定,陸續進入東北從事隔離、消毒、焚屍等工作。至於相關差旅費用,你去找章行嚴討要。還有什麼問題嗎?」
趙景行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下任務後,抬頭說道:「學生有兩個請求。第一,此次任務動用人員在2000人以上,僅憑我一個人,就算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所以請先生把大學的保安撥給我一半,另外再請先生寫信給閻百川、程頌雲、蔣志清等師兄弟,讓他們暫時過來幫忙。
「第二,此次任務涉及彈壓、隔離等武力行為,東北民風彪悍,治安狀況也不好,如果志願者赤手空拳手無寸鐵,難免會遇到危險。為了震懾宵小,請先生為我們準備2500支後膛步槍,新舊不論,單發連發都行,關鍵是要能用、帶刺刀,子彈按每支槍30發配備。」
孫元起點點頭:「派遣保安、給閻百川等人寫信,自然不成問題。只是步槍需要朝廷批准,我不能先給你答案。不過不用擔心,如果朝廷不給你們槍,我從北平鐵廠給你們調撥100門迫擊炮!」
「那不如先調撥給我們吧?」趙景行急切地說道。
「……」孫元起頓時無語,在趙景行軟磨硬泡之下才鬆口說道,「先給你們30門。」
趙景行大喜,興沖衝去了。楊度也隨之告辭退出。孫元起沒有多想,繼續伏案撰寫《防疫手冊》。
楊度一出門,就急忙去追趙景行,口中低呼道:「行止老弟,請留步!」
趙景行回過頭疑惑地問道:「楊師爺,先生還有什麼吩咐嗎?」
楊度一邊喘息一邊說道:「行止老弟,能借一步說話么?」
趙景行眉頭微微一蹙,婉言拒絕道:「你看,先生讓我在20天盡量動員志願者,這要涉及好幾千號人,我必須儘快著手才行。如果你有什麼事情,不如就在這兒說吧。」
楊度遲疑片刻說道:「百熙要你招募的志願者,必須是18歲以上的學生。這裡面自然有他自己的考慮。不過在我看來,卻應該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所以,不妨在年齡上適當放寬一些,比如14歲以上?」
「?」趙景行一言不發,雙眼緊盯著楊度。
楊度自顧自接著說道:「家師湘綺老人曾給在下講過一則陳年趣事,說他當年在曾文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