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很快返回上海,把手中的橡膠股票清倉。儘管很多人對他們在此時拋售股票的行為大惑不解:這不是把會生金蛋的母雞拱手送人嗎?但這種疑惑顯然絲毫沒影響他們接盤時的熱情。
孫元起還讓莉莉絲給孫多鑫、孫多森哥倆捎去口信,希望他們如果購買橡膠股票的話,最好儘快退出來。至於他們具體會怎麼做,孫元起就不好干涉了。
除此之外,托尼還派出了集團中最有能力的幾位記者趕赴南洋,對藍格志、薛納王等幾家著名的橡膠公司明察暗訪,看看究竟如何。
藍格志拓植公司是英國人麥邊1903年在上海設立的,號稱公司經營橡膠種植園,開挖石油、煤炭,採伐木材,其實就是個純粹的皮包公司。在國際橡膠價格上漲之後,麥邊發動了廣告攻勢,花錢請人在上海的中英文報紙上大肆吹噓「橡膠時代」的到來,藍格志公司的商標長時間地佔據了中外大報的頭版。
麥邊還每周召開一次董事會,每次都拿出「從產地拍來的電報」,像模像樣地向董事們報告近期的橡膠產量。不僅如此,他還每3個月就給購買藍格志股票的「股東們」發一次紅利,每股可拿到12兩5錢銀子。在他一系列鼓動和操作下,藍格志公司的股票價格被越炒越高,面值約60兩銀子的股票很快突破1000兩一股的大關,並且還一票難求。
至於薛納王公司更是個騙局,它也效法藍格志每季度就給股東發股息,一股7兩5錢銀子。還聲稱薛納王公司出產的橡膠質量比藍格志公司更好,到了最後,股價居然超過了藍格志。
這些橡膠公司都曾在中華廣播公司做過巨額廣告,在托尼心底里,完全相信它們信息是真實的。他此次派出精兵強將,不過是想獲得第一手資料,從而給孫元起一個教訓,讓他以後盡量不要干涉公司的正常運營。
很快,調查就有了結果。這幾家著名的公司要麼在南洋的種植園才開始整地栽樹,要麼甚至連塊地都沒有。所謂的橡膠產量,完全是向壁虛構;所謂的紅利股息,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
看完調查報告後,托尼渾身冰涼:要不是已經脫身,真相曝光後,自己豈不是死得很慘?
事關重大,托尼不敢自專,趕緊拿著調查報告直奔北京。孫元起皺著眉頭看完報告後,問道:「如果橡膠股票泡沫破裂的話,會對上海乃至全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托尼搓著手說道:「非常致命!我們通過上海商務總會進行了大致調查,所有橡膠股票中,華人大約買了80%,在華外國人搶購了剩餘的20%。很多華人不滿足於在上海搶購,還調集資金到倫敦投機。上海雖然號稱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由於集中財力投機橡膠股票,目前已經無資可融。市面上的流動資金,尤其是錢莊的流動資金,都被橡膠股票吸納殆盡。
「估計華商在上海投入的資金約2600萬至3000萬兩,在倫敦投入的資金約1400萬兩。中國政府可支配財政收入也不過才1億兩左右,一旦橡膠股票泡沫破裂,巨額銀兩外流,會讓政府運轉失靈,財政狀況惡化。工商業則因為資金短缺,購買力下降,會受到致命打擊。像遠東廣播集團的廣告業務、華熙味精廠的味精銷售等,預期都會出現大規模下滑。」
「真是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啊!」孫元起狠狠地把報告摔在桌子上,「天上會掉餡餅么?如果要掉,那也是個陷阱!可恨這幫人已經掉進陷阱里,還對著餡餅流口水。古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果不其然!」
托尼頓時局促不安起來,等孫元起停止發飆後,才小心翼翼地說道:「雖然如此,不過我和莉莉絲還好,畢竟已經順利從股市裡脫身。即便橡膠股票泡沫破裂,下半年經營困難,之前在股市上的盈利也足以彌補虧損,不會影響今年的分紅。」
孫元起點點頭:這也算是難得的好消息了。只是不知這次股災要鬧多大、鬧多久,看來經世大學近期就要壓縮開支,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托尼接著說道:「約翰遜,我們廣播公司還要發布預警消息么?」
「當然要!」孫元起斬釘截鐵說道,「我馬上會給軍機處寫一份密折,彙報此事。另外再寫封私信,你幫我帶給上海道台,讓他秘密控制住那幾家皮包公司的主謀,防止外逃。
「你現在就回上海,回去之後,馬上把信交給上海道台,隨後撤下所有橡膠公司的廣告,然後過一兩天,再發布預警消息。」
孫元起的舉措,不可謂不盡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他和托尼密談的時候,關於橡膠股票泡沫的傳言已經在上海灘散布開了。道理很簡單,那幾個記者雖然簽署了保密協議,可誰家沒有三大姑八大姨買了橡膠股票呢?既然買了,本著「親不親,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道義原則,總得透露點風聲吧?最後,還一再叮囑:「這是機密,不能隨便外傳!」
越是機密的小道消息越是傳得飛快,很短時間上海灘便人盡皆知,說到最後還有那麼一句:「這是機密,不能隨便外傳!」
隨著流言的傳播,藍格志、薛納王等幾家股票價格開始直線下跌,其他橡膠股票的上漲勢頭也被遏制。但「橡膠時代」的理念實在太深入人心,不少人依然在持票觀望,心道:「藍格志、薛納王等股票下跌,是因為它們詐騙;如果是正規橡膠公司的股票,價格應該還會漲的!」
天堂和地獄只有一步之遙。就在他們猶豫的時候,地獄到來。
托尼還沒有抵達上海,美國政府發布一條新聞:鑒於橡膠價格太高,為防止出現巨額貿易逆差,美國將限制使用橡膠。
消息一發布,倫敦市場橡膠價格應聲而跌,上海市場馬上隨之跟進,橡膠股票遭受重創。加上之前本來就流布的傳言,迅速在股市上形成了大恐慌。每個人都爭著把手中的橡膠股票賣掉,價格一落千丈。短短几天,原先價值數十兩、上百兩的股票就變成廢紙一張。至於麥邊等人,早在流言傳布之初,就捲起全部款項人間蒸發了。
孫元起收到上海道蔡乃煌的來信後,只能一聲長嘆。
在孫元起淳樸的意識里,能買得起數十兩、上百兩銀子一股橡膠股票的人,都不是窮人。如今股票投機失敗,頂多也就讓這些有錢人破點財。隨後的事態發展證明,孫元起的想法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因為不僅個人參與投機,上海很多錢莊也被攪了進來。
類似於銀行的金融機構,中國在明代中葉就已經出現,具體名稱包括錢莊、錢店、銀號、票號等,從事存儲、匯兌、信貸之類的金融業務。進入清朝以後,錢莊獲得較大發展,在各地都有不少私人開設的票號,大的錢莊甚至可以在全國主要城市設立分號,實現匯通天下,比如喬致庸的大德通。電視劇《喬家大院》也正是講述這類錢莊的興衰史。
隨著國門開放,滙豐、道勝、正金、花旗等外資銀行先後進入中國,逐漸壓縮錢莊的生存空間;清政府也緊跟形勢,相繼成立官方背景的交通銀行、大清銀行。但私人錢莊依然在擠壓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那就是通過緊密的人情網,靈活地向本土企業和商人提供小額金融業務。因為上海灘人煙輻輳,工商業發展,業務量大,私人錢莊發展非常迅猛。在20世紀初,一度和外國銀行、本國銀行成為三足鼎立之勢。
私人錢莊因為資本較小,而且顧客多是熟人,所以有經營靈活、手續簡單、形式多變等諸多優點。但也正因為如此,它也存在著手續不規範、抗風險能力差等弊端。尤其是那些小錢莊,開設就是為了賺錢,經營時會更加不擇手段,以期獲得暴利。當橡膠股票價格飛漲的時候,便有無數小錢莊奮不顧身地投身到了淘金大潮中。他們參與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向投機者提供貸款。這本來是一項無可厚非的業務,只要投機者提供足夠可靠的擔保,哪怕出現股災,對於錢莊影響並不大。但很多錢莊「發明」了一種雞生蛋、蛋生雞的連環擔保:
首先,允許顧客用橡膠股票來抵押,獲得貸款;
接著,顧客用貸款去購買橡膠股票;
然後,顧客再用買來的股票作抵押換取貸款,再去買股票……
就當時來看,橡膠股票的盈利速度遠超過錢莊的貸款利率,如此一來,顧客、錢莊都能賺錢,這項業務何樂而不為呢?可誰也沒考慮過股票貶值乃至變成廢紙的可能性,因為大家的腦袋裡只有「發財」二字。
二是錢莊直接參与炒股。因為炒股來錢太快,由不得你不心動。而且很明顯,投入越多,賺得也越多。很多錢莊老闆就忍不住誘惑,開始下海撈魚。儘管他們都是小有身家,畢竟資本太小,於是就挪用錢莊的錢。錢莊的錢可不全是他自己的,很多都是儲戶寄存在此生息的。一旦血本無歸,在此存錢的工商業主豈不是同樣要遭受巨大損失?
更可惡的是大錢莊的老闆,像正元錢莊老闆陳逸卿、兆康錢莊老闆戴嘉寶、謙余錢莊老闆陸達生,他們不滿足於挪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