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閨怨無夢 一二五、千金散去還復來

「我破產了,在沒有償還完2.35萬美元的債務之前,我無法離開美國。」

在給孫元起的電報中,特斯拉如是寫道。

對於教主大人的破產,孫元起是早有預料的。儘管特斯拉是位不世出的天才科學家,聰明才智冠絕一時,但是他的缺點也同樣明顯。

首先,他重實踐、輕理論。在實際研究中,特斯拉只是隨著興趣來,缺乏嚴謹的理論指導,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成系統,也沒有深度。儘管在後世看來,他是研究太陽能系統、雷達裝置、機器人、死光、測謊儀、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磁炸彈、隱形飛機、電磁射頻武器等科學技術的先驅者,其實都不過是他不成熟的想法罷了。這類想法,只要有心,誰不能編出幾個來?關鍵是在於如何實現。

其次,他重個人,輕團體。古語有云:「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或許是教主大人智商太高,導致他的情商發育不全,一直處於幼兒園未畢業階段,很難與人溝通。在科學研究中,確實需要個人的苦心孤詣、匠心獨運,但更需要團體的力量。尤其是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科學研究已經變成了一項團體性的大工程,更離不開群力合作。即便是愛因斯坦這種牛人,背後也要站著米列娃、閔可夫斯基、格羅斯曼、貝索、普朗克等幫手,何況其他等而下之的!

相對於特斯拉,發明大王愛迪生就聰明多了,他組建了龐大的研究團隊,任何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都會有無數人幫他潤色、修改、實踐,直至做出樣品、申請專利。正因為這一點,特斯拉更看不起愛迪生,認為他是一個夸夸其談、盜竊別人成果的資本家。

第三,他重自得,輕名利。對於特斯拉來講,最大的快樂就是實踐自己的構想、解決心中的疑惑。只要讓自己明白了其中的奧秘,這些發明研究就會被拋諸腦後,根本不去計較這些發明究竟有多少商業價值、是否應該去申請專利。他也不想拿這些東西去博取名聲和利益。

尤其是第三個缺點,是導致他破產的根本原因。

沃登克里弗塔在最初得以投建,是摩根先生看中特斯拉在無線電方面的傑出成就,希望他能在這個方面再接再厲,研究出更多的發明。誰知道,人家特斯拉根本不在乎大金主的想法,除了對馬可尼搶走自己專利權有些耿耿於懷之外,再也沒有投入任何精力去研究無線通訊;相反,教主改行研究如何從地球的電離層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免費電力,想去挖大金主們的牆腳!

自從摩根先生獲知特斯拉不務正業、中斷投資之後,特斯拉很快陷入了財政危機。在今年,他的一些重要專利也到期了,徹底失去穩定的經濟來源,再也無法支撐沃登克里弗塔的正常運轉,而此時那座非常雄偉的鐵塔尚未完工。

六七月間,特斯拉的財政狀況出現瓦解的前兆,資助者們也開始恐慌,極力想從特斯拉那裡知道,如何能取回自己的投資和收益。然而教主大人根本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或許是不屑予以回答吧。於是資助者們開始打實驗室的主意。等投資者告上法院之後,包括沃登克里弗塔在內的實驗工地被法院沒收充當抵押。當時的報紙頭條由「特斯拉的百萬美元大建築」變成了「特斯拉的百萬美元大愚蠢」。

特斯拉見自己獲取免費電力的實驗無法完成,而且心思已經開始轉向了電子計算機的研究,對自己破產與否完全不介意。只是債務纏身,無法啟程,讓他多少有些困擾。在這個情況下,便給孫元起發了這封電報。

在接到這封電報的時候,孫元起沒有為教主大人的破產感到難過,相反,心裡還有些快慰。雖然有些陰暗,但心裡的真實感覺就是這樣!

儘管孫元起在電子計算機的一些設計理念上非常領先,超越了這個時代,但在實際研製的過程中,出現了無數的攔路虎,他這個中人之資的剽竊者也束手無策。如今有了特斯拉的加盟,應該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

接到電報之後,孫元起立即動用學校的保證金,給特斯拉匯去了3萬美金,只是希望他能早日啟程。

孫元起辦完這件事,心中大為快慰,覺得即便自己離開京城,學校中的一部分重要研究工作也不會因此而停滯下來。趁著空窗期,他在辦公室中一邊哼著後世的流行歌曲,一邊炮製論文,目的是準備繼續給西方的物理學家添堵。這次的論文題目是《超導體與超導電性》。

提到超導,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因為這個詞我們經常在科技新聞中能聽到,而高溫超導更是現在最熱門的科研方向。然而最初發現超導現象,那還是發生在1911年的事情。

有「絕對零度先生」之稱的荷蘭萊頓大學卡末林?昂內斯教授,畢生研究方向是低溫物理學。當時獲得低溫的主要手段是液化氣體,萊頓大學物理實驗室在昂內斯的領導下迅速發展,於1894年創建了萊頓大學低溫物理實驗室,建立了大型液化氣體工廠。1904年他們液化了氧氣,兩年後又液化了氫氣,並在1908年首次液化了氦氣,以4K刷新了人造低溫的新紀錄。隨後又用液氦獲得了0.9K的更低溫度。

在1911年的一天,昂內斯教授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4.2K時,汞的電阻會突然消失。隨後,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上述特性。由於它的特殊導電性能,昂內斯教授稱之為「超導態」。因為「研究物質在低溫下的性質,並制出液態氦」的傑出貢獻,他獲得了19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然,超導現象出現的基本標誌,除了昂內斯教授發現的零電阻效應外,還有一個邁斯納效應。這是在1933年由荷蘭的邁斯納和奧森菲爾德共同發現的。所謂邁斯納效應,就是當金屬處在超導狀態時,這一超導體內的磁感應強度為零,把原來存在於體內的磁場排斥到超導體之外去了。

自從發現超導電性以來,人們幾乎立馬就認識到超導技術有廣泛應用的潛在價值,世界各國都花了很大力氣開展這方面的工作,但是超導轉變溫度太低,離不開昂貴的液氦設備。為了使超導材料具有實用性,人們開始了探索高溫超導的歷程。

然而在沒有有效理論指導的情況下,對於高溫超導材料的探索是極端辛苦的,只能用窮舉法,對每一樣材料進行試驗。後來甚至知道上千種物質具有超導特性,可是它們的轉變溫度都在液氦溫度附近或在1K以下,根本沒有利用價值。

從1911年至1986年的七十五年間,超導溫度由汞的4.2K只提高到23.22K,其中辛苦由此可見。但昂內斯教授非常幸運,因為他發現超導態時所用的汞,便是當時能找到的最好的高溫超導材料。

孫元起寫這篇論文時,遇到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中國現在根本沒有能製造出液態氦的設備。要知道,昂內斯教授經過千辛萬苦,才在1908年實現液化氦氣。沒有液態氦,就不可能發現汞的超導特性。有鑒於此,孫元起只能拋棄汞,而換用另外一種物質:氮化鈮。

氮化鈮其超導臨界溫度可達15K,是1941年由德國物理學家阿瑟曼發現的。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超越液氦區的超導材料,在液態氫中就可以實現超導。而英國物理學家杜瓦經過二十餘年的研究,早在1898年就已經首次液化了氫氣。所以孫元起只要指導實驗室採購來相應的設備和材料,稍加實驗,這篇論文就可以新鮮出爐了。

有足夠的銀子,液化氫和氮化鈮倒也不難買。從八月份初開始籌備,到現在這篇論文已經可以收尾了。

為了提高《私立經世大學學報》的知名度,孫元起打算將這篇文章用中英文刊登在學報上,然後把它分別寄送給英、法、美、德、日等國家的物理學會和主要大學、研究機構,讓他們知道中國還有一份叫《私立經世大學學報》的學術期刊。

相信接到學報,閱讀這篇《超導體與超導電性》之後,一定會有很多科學家,設法去做如下兩件事:第一,訂閱這份學報;第二,驗證試驗,成功後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無數材料的試驗中去。

但這些試驗絕對是「高能耗」:耗時,耗力,耗錢,又沒有什麼產出。除了推動低溫物理學的發展之外,大概只能發現一大批沒有任何價值的超導材料。因為孫元起相信,至少在未來三十年間,很難找到比氮化鈮更好的高溫超導材料!

論文快修改完的時候,辦公室的門突然被推開,閃進一個人影,然後迅速掩上門。孫元起嚇了一跳,連忙放下筆,站起身來打量來人:年近三十歲,穿著學校的校服,看上去似乎有些面熟。要說是學校的學生,卻又不像,因為學校里年齡大的都是1901、1902年招進來的,自己多少認識;新招進來的學生,自己雖然不熟悉,可都已經年青化,最大的也就二十二三歲。

看著他鬼鬼祟祟的樣子,孫元起嚴肅地喝問道:「你是誰?來辦公室幹什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