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01年5月的一天。作為海濱城市,此時的上海還是清爽宜人。尤其是在早上的時候,甚至有些寒意。端的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就著這晨光,在滬上第一名園——豫園的點春堂里,有兩個青年正在低聲討論什麼問題。談到興頭上,兩人聲音漸高,直如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渾忘了一側還有人在靜靜讀書。
「執中、厚臣,你們又在吵什麼?且來看看報紙,有大新聞呢!」這時候,堂外匆匆走進一個更年輕的小夥子,手裡還高舉著一份報紙。
頓時,兩人擱置了討論。其中一人問道:「什麼大消息,君衡?難道是中堂大人與洋人的條約細目已經議定啦?」
「哪有那麼容易?估計還要些日子,祖父為此殫精竭慮,已經消瘦不堪了……」提到這個問題,剛進來的小夥子有些神情黯然。
「那還是什麼大新聞?」另一人奇道。
聽到有人問起,小夥子才略略好轉,劍眉一軒:「子實兄,你們都還記得京師大學堂那位年青的孫百熙先生么?」
「如何可以忘的?」最裡面靜靜看書的那位放下手中的書卷,微微一笑,「且不說他是我們的老師,就是如今整個江南,又誰人不知孫百熙呢?商務印書館將他編寫的教科書印行發售,從初等小學堂到高等中學堂,國文、數學、物理、化學,簡直一應俱全,有哪家不是用他的?就算有學生不知道孔孟程朱,也是知道有位『孫元起百熙先生』的。怎麼,有孫先生的消息?」
「以前,我們不是還懷疑這位孫先生,是不是那位揚克·約翰遜么?」那位叫君衡的小夥子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報紙:「今天的《字林西報》說,『著名科學家約翰遜教授即將回華』。到時候,我們就可以當面驗證了!」
1850年創刊的《北華捷報》,是英國人創辦的一種周報,主要刊載時事新聞、商情、司法和領事公報。後因商情新聞日增,1864年增出日報《字林西報》(NorthaDailyNews),作為《北華捷報》的副刊。隨著《字林西報》發行量的擴大,《北華捷報》反而成為《字林西報》的星期日增刊。《字林西報》成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喉舌,也是上海灘發行量頗大的一份權威報紙。
「給我看看!」年青人說著,一把奪過他手中的報紙。
「執中!你——」君衡明顯對他這種行為有些不滿。
執中卻是不管,反而招呼其他兩個一起過來看:「子實、厚臣,一起過來看看!」
厚臣應聲走到他身邊,那位叫子實的卻說:「執中,你且讀來,讓我們聽聽。」
「好的!」執中應聲答道:
「本報消息據紐約5月14日電,本世紀最傑出的青年科學家揚克·約翰遜教授於今日從紐約出發,踏上返回中國的旅程。
「揚克·約翰遜教授來自遙遠的遠東,近年來在化學、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開創性工作,是國際科學界公認的傑出科學家。在去年6月,應美國化學會、耶魯大學、MIT等單位的邀請,到美國進行訪學,先後被耶魯大學、MIT授予哲學博士、講座教授等學位職稱。
「在訪學期間,約翰遜教授與美國學者合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研發出新型白熾燈,使得燈泡壽命延長了5……10倍。
「對於約翰遜教授的歸國,很多學者表示惋惜和不可理解,認為是學界的一大損失。包括耶魯大學、MIT、加大伯克利分校在內的各大學也紛紛不惜高薪,願意提供相應的教授席位,加以挽留,但約翰遜教授均婉言謝絕。
「約翰遜教授談到回國事宜時表示,與美國同仁合作非常愉快,即便回國以後,每年也會定期到美國訪學;此次回國,旨在建立一所全新的、『現代化』的大學,為中國的教育和科技發展作出一份努力……」
「好!」聽到這裡,旁聽的三位同時擊掌,叫了一聲好。
「不愧是我們的先生!」君衡贊了一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孫先生不愧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哪像京師大學堂裡面那些蠅營狗苟的酸腐!」
「君衡,尊師重教,懂么?」子實斥責了一句,然後才說道:「如此胸懷,孫先生果然不愧為天下讀書人的師者。」
「只可惜,孫先生的大學建好時,恐怕我們都垂垂老矣!」功先放下報紙,有些喟嘆,「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共君生,日日與君好!」
「哈哈,那有什麼!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怕什麼老的?即便老了,我也要去看看。況且,」說到這裡,君衡朝子實他們擠擠眼,「你們年齡是大了,我還年青呢!」
一直不說話的厚臣突然插話道:「如果孫先生本月底從三藩市出發的話,那定是搭坐『傑拉爾德號』郵輪,也就是6月16日抵達上海。那天,我們到碼頭上看看去!」
孫元起是6月1日在舊金山登上了「傑拉爾德號」郵輪。
雖然耶魯、MIT、伯克利等牛校都向自己伸出了橄欖枝,以高新、全職教授席位相邀,孫元起一邊心動不已,在後世這可是功成名就的重要標誌啊,一邊還得狠下心腸加以拒絕。
因為要建聯合實驗室,耶魯、MIT都打算排除相應人員,陪同孫元起回國處理合作事宜。但孫元起這邊的「物理傳習所」,還不知在義和團的兵燹中有沒有被焚毀,就怕那些合作者見到所謂的「IPRT」只是幾間破屋子,斷了合作的誠意。只好說:「現在大清與諸國的和約還沒有達成,外國人到北京恐多有不便。不如待合約簽訂之後,再行商量來華事宜吧。」
在國外的一年中,經常是美國、加拿大兩邊跑。幸好自己是「知名人士」,不需要頻繁去簽證,否則光是這種事情就能麻煩死。只要是在MIT,隨時可能遇到「美國少女四人組」的突然拜訪。有時候,孫元起都不知道她們還要不要上學,怎麼就那麼多空閑時間呢?
聽說孫元起要回國,艾琳娜和莉莉絲哭成了淚人。孫元起覺得很奇怪:你們哭什麼,難不成你們還能喜歡上我么?
與來時的落魄相比,現在的孫元起更像青年才俊。姑且不說功成名就,就說身上的金額也足以證明這一點:來的時候,只有用銀票兌換的幾千美金;如今回國,不僅沒少一分,還多出不少倍!這一年時間裡,平日吃飯都是工作餐,出門都算差旅費,住的是學校提供的公寓……除了給國內寄送東西、購買資料外,就沒有用錢的地方。此外,耶魯、MIT、麥基爾大學三家單位發工資,加上演講的出場費,以及愛迪生電燈公司支付的專利費,林林總總,兜里有存了八萬多美金。
在孫元起心中,這八萬多美金已經有了明確的用途,那就是要在北京建一所心目中的大學!當然,這八萬美金自然是不夠的,還得加上耶魯和MIT建設聯合實驗室的費用。根據之前的商議,耶魯首批支付8萬元,MIT則答應給10萬。如此一來,短時期應該是足夠啦!
登上輪船,孫元起才愈發擔心北京家裡的情況,不知道老佟、老趙、老鄭這三家人好不好?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鬧北京有沒有波及呢?學生們有沒有好好學習?……或許,這就是「近鄉情更怯」吧。
義和團運動期間,天津遭受了極大的破壞,而且因為時常有拳民出沒,已經被認為是不安全的港口。故而「傑拉爾德號」郵輪將停靠在上海,而不是孫元起出國時的天津了。
在中國北方各省興起的義和團運動,在1900年夏天進入高潮。英、美等國害怕義和團運動向南方發展,危及它們在南方的既得利益。6月中旬,英國駐上海代理總領事霍必瀾經本國政府同意後,向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分別提出保證:如果他們決心維持秩序,將會得到英國在華海軍的支持。劉坤一、張之洞向來主張嚴厲鎮壓義和團,並拒不執行清廷向列強宣戰的命令,他們經過幾度密商以後,同意霍必瀾的建議。26日,他們向上海各國領事提出所謂《中外互保章程》,主要內容是:「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雙方「兩不相擾」。(《官方文電》,《義和團》,第3冊,第338頁)各國領事十分讚賞,表示原則上同意他們提出的辦法,但認為必須得到各國政府批准才能正式簽字訂約。張之洞等人到處張貼告示:「禁謠拿匪,敢有生事,立即正法。所有洋商教士,力任保護。」後來李鴻章、袁世凱等東南沿海督撫也陸續參加「互保」。這樣,「東南互保」的地區,就從江蘇、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進而擴大到廣東、福建、浙江、山東等省,幾乎佔全國半數的省份。《中外互保章程》最後雖沒有簽字,但有關條款實際上是實行了。在「東南互保」的情況下,即便京津唐一帶戰火四起,上海灘還是依然繁華如昔,歌舞昇平。
孫元起站在甲板上,看著漸漸清晰地上海外灘,心中想起的就是書上最常用的倆詞兒:十里洋場,紙醉金迷。在這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