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軍火之王 第三零零章 幸福時刻

坦率的說,印度人會打郭守雲的主意,這應該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且現在有這方面考慮的人,還不僅僅是印度一個國家,作為「阿三」的老冤家,巴基斯坦人不滿足於僅僅依靠猛虎游擊隊做中間人同郭氏集團打交道,對於他們來說,猛虎的「生意」做的還是太小了,那種小打小鬧的軍火生意,顯然無法滿足巴基斯坦這個南亞大國的需求,因此,同郭氏集團建立直接的貿易往來,便成了巴基斯坦方面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蘇聯的解體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在時代變更的大環境下,國際局勢的演變也就成為了必然,在這個節骨眼上,作為繼承前蘇聯大部分能量的俄羅斯將會奉行什麼樣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俄羅斯當權者將會抱著什麼樣的外交傾向,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作為郭氏集團的當家人,郭守雲或許不是俄羅斯政壇上權貴,也不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但是有一點,那就是他的政治能量絕對不會被人低估,畢竟俄羅斯目前的局勢擺在那裡,誰都知道克里姆林宮並沒有完全掌握住國家的權力,在很大程度上,他們也要看地方勢力的眼色。因此,掌握著俄羅斯主要經濟命脈的六大巨頭,便成為了關鍵性的角色。

除此之外,像印度、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他們對遠東的關注更多是投放在軍事價值方面,遠東的經濟相對來說較為落後,前蘇聯畸形的經濟模式,在這一地區體現的尤為明顯——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規模龐大,實力雄厚,而輕工業尤其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工業以及農業萎縮。目前,郭氏集團牢牢的掌握住了這個地區,它的發展雖然很迅速,但是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扭轉這一局面。

郭氏集團立足遠東,莫斯科的影響力無法擴散到這片地區,說白了,克里姆林宮的政策命令,在遠東基本形同一張廢紙,與此同時呢,郭氏集團要維持它在遠東的霸主地位,那麼就必須在保持發展雄厚財力的同時,全面扭轉遠東落後的經濟狀況。現而今,遠東的經濟在進出口方面,一直都維持著巨額的貿易逆差,郭氏集團旗下的生意,除了有限的木材、鋼鐵出口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商品進口。這種情況長期維持下去,就只會出現一種局面,那就是遠東的工業一步步萎縮,就業狀況一層層惡化,郭氏集團在用進口商品掏空了遠東人的錢袋子之後,就再也沒有存活的空間了。

獨立於俄羅斯中央政權之外的遠東,儼然就是一個地緣遼闊的國家了,作為這一地區的霸主,郭守雲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商人了,他所制定的一切決策的出發點,都不能單純以斂財為基礎了,而是必須從宏觀的角度出發,考慮整個遠東方方面面的問題。

正是基於這一點考慮,那些關注著遠東局勢的人,才能夠尋找到更多同郭氏集團接觸的契機——遠東除了重工業與自然資源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了,因此,遠東要想維持國際收支的平衡,就必須走重工業與自然資源的重點出口,而相比之下,軍火生意就是其中的一個大項。

當然,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在醞釀的接觸,郭守雲目前並不知情,話說回來,即便是知情,他現在恐怕也沒有時間去考慮這些東西,畢竟對於他這個郭氏集團的總裁來說,目前需要關注、解決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雖然霍爾尼科娃已經在十九號的時候回到了莫斯科,但是華盛頓那邊的問題卻仍舊沒有得到切實的解決,目前里爾克滯留在美國,他一方面繼續同美國國會的十幾名議員以及猶太人事務委員會的人糾纏,一方面也開始同王安公司的人進行接觸。

這段時間,里爾克一直同郭守雲保持著聯繫,按他的說法,收購王安公司這件事在操作上方面還會有很大的麻煩,除了來自美國政府方面的阻力之外,王安公司的當家人王烈,似乎也沒有將王安公司全面出售的意向。這個王烈是個蠢材,很蠢很蠢的蠢材,他本身不懂得經營,卻又抓著公司的大權不放,面對日益嚴峻的財務狀況,這位子承父業的老總,竟然將主意打到了縮減公司開支的方向上去了。當然,面對企業的資金困難,公司縮減開支是必要的,但是話說回來,這可以縮減的開支動一動沒有關係,那些必須的開支卻是絕對不能動的,比如說公司用在售後服務方面的開支,用在研發性機構的科研開支,以及精英團隊員工的福利待遇開支等等。可是英明神武的王烈不管這一套,他只知道公司目前的狀況是缺乏資金,因此開源節流無疑是最好的辦法,所以,他首先要節省開支的地方,便是公司的售後服務,在他看來,公司在這方面的投入很大,同時呢,卻又沒有任何收益,如果節省掉這部分開支,顯然對緩解公司資金狀況大有助益。

用里爾克的話來說,王烈現在是在自尋死路,王安公司如果讓他這麼折騰下去,那麼即便是將來資金狀況得到了緩解,這個公司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存貨空間了,因為它失去了信譽,而失去信譽對於一家企業來說,也就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存活空間。

自大而又無能,狂妄且不現實,這便是里爾克對王烈的憑藉,正是基於這一點考慮,他在遞交給郭守雲的建議中提到,如果美國政府方面的限制放開了,那麼郭氏集團對王安公司最好採取強行收購的辦法,而在完成收購之後,集團對王安公司的態度也應該轉變一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抽空王安公司內存在優勢的全部資源,然後運用手段,將整個公司分拆賣掉,至於說集團自身的計算機產業,完全可以利用搜刮來的資源另行打造。

對里爾克的建議,郭守雲是基本贊同的,因為只有這樣,郭氏集團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縮減投入,同時呢,還能減少王安公司原有領導層對集團計算機產業下一步發展的干預。

除了王安公司的事務之外,郭守雲這段時間忙碌的,還有另一個規模更大的收購計畫,即小私有化改革。

小私有化改革,這個名字僅從表面上看,絕對有著很大的混淆性,它帶給人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類改革的規模很小,涉及的層面也很窄,而其中所潛藏的經濟價值也很低。但是,從實際上看呢?這卻絕不是什麼小手筆的改革舉措。

就拿郭守雲的郭氏集團來說,它在這次的小私有化改革中的第一期預計投入資金,就多達六千萬盧布,涉及收購企業七十六家,而這些企業的實際資產,則遠遠超過了四億八千萬,企業相關員工超過十萬人。

遠東是郭守雲的,是屬於郭氏集團的,而莫斯科所任命的小私有化改革遠東執行委員會主席、執行代表、監督委員會等成員,也全部都是出身遠東,其中的幾個關鍵性人物,甚至都是郭守雲一手安插的。在這種情況下,遠東的小私有化改革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恐怕就只有上帝才能知道了,至少來說,遠東的普通民眾不可能獲知其中的任何操作。

就拿共青城的傑洛茨克鋁業公司來說,這家擁有員工一千五百餘人,旗下凈資金超過一千七百萬盧布的鋁製品公司,原本是不應該被列入小私有化改革範疇的中型企業,但是在經過了一系列的操作之後,它的名字便赫然出現在了郭氏集團的收購名單中,而標的價格竟然僅有一百五十萬盧布。

當然,這麼一個變大為小的過程,總體來說是相當複雜的,它需要玩弄很多的手段,需要動用很多的資源,幸好的是,這些東西郭守雲都不缺,尤其是在遠東這片地方,他可以動用的手段和資源可謂是應有盡有。

在準備拿下傑洛茨克鋁業公司之前,郭守雲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比如說製作公司的虛假賬目,正是通過這麼一個虛假賬目,原本從未向遠東商業銀行貸過款的傑洛茨克鋁業公司,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負債近千萬、直接處在破產邊緣的虧損企業。而在向小私有化改革遠東執行委員會申報立項的時候,郭守雲同樣也在資產核查清單上動了手腳,公司名下的大批固定資產,比如員工住房、倉庫,甚至是一些機械設備,都莫名其妙的失蹤了。總而言之,當這份賬目清單呈現到執行委員會的時候,原本資產上千萬的傑洛茨克鋁業公司,儼然就成了一個規模不大而且因經營不善而陷入破產境地的「垃圾公司」——小私有化改革嘛,改革什麼?不就是要改革這些狀況堪憂的小型企業嗎?

就這樣,隨著小私有化改革進程的一步步臨近,一場饕餮的盛宴也緩緩拉開了厚重的帷幕。而在這場盛宴中,坐擁遠東的郭守雲,顯然不是出手最狠的一個,不管怎麼說,為了那七十二家「小型企業」,他這個郭氏集團的當家人好歹還拿出六千萬的收購資金,至於說企業的那些工人,他也要留用很大一部分。而相比之下,其餘五位巨頭所做的事情,則要卑劣的多,他們所做的根本就不是收購,而是赤裸裸的洗劫——將全部資產洗劫一空之後,便將整家企業甩手扔掉,從而在聚斂財富的同時,也將數之不盡的工人拋進了失業的人流之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