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世界為王 第四十八章 矛盾之爭

克羅埃西亞的表現,讓人驚訝,緊接著C組另外一場強強對話,也隨即展開,西班牙隊的實力明顯要更勝一籌,但是經歷了換血之後的義大利的實力,顯然也不能以2010年南非世界盃上的表現來衡量了。

最終,經過一場鏖戰,義大利1:1戰平了西班牙,當比賽結束之後,幾乎所有的歐洲主流媒體都在讚美義大利主帥普蘭德利,畢竟以今日義大利的全隊身價,戰術成熟度和球員名望,遠不如西班牙,能在對陣西班牙時全身而退,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儘管也有西班牙媒體試圖用「醜陋」、「密集防守」這樣的字句來抹殺義大利的戰績,可是事實就是,義大利打西班牙根本靠的不是龜縮防守,防守,不是只有堆大巴這一種辦法。

很顯然,義大利能夠以哀兵姿態戰平強橫的西班牙,關鍵在於戰術的巨大成功。

西班牙的一些媒體表示:「西班牙無法刺穿義大利的密集防守,暴露了球隊不擅長對付在門前堆大巴的球隊。」

然而義大利真的是門前堆大巴嗎?

或許不是。

有一些媒體,總認為西班牙拿不下的對手,就是「消極醜陋龜縮防守」,可這場的義大利打的絕對不是密集龜縮防守。

壓縮、龜縮,僅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前者積極,後者消極。

只是兩者究竟有多大差別?

本場比賽,論起傳球、控球,西班牙比義大利確實佔據著壓倒性的優勢。

然而攻門呢?

兩隊得到的機會,其實相差不多,固然西班牙由托雷斯錯失了幾個得分機會,可義大利同樣也有莫塔的頭槌、巴神的單刀沒進,單論絕對得分機會,義大利一點也不少。

控球差很多,但義大利留給對手的機會不多,自己拿到的機會也不少,這一方面是因為義大利攻勢組織的比較高效,另一方面,就是義大利防守組織的非常好。

四年前歐洲杯1/4決賽,義大利0:0戰平西班牙,直到120分鐘,最後點球遺憾落敗,採用的就是一種「收縮式」防守。

當然,那一場義大利隊也通過快攻拿到不少得分機會,不過在防守方面,義大利隊還是採取收縮禁區的傳統辦法。

禁區內少則四、五名後衛,多則六、七名後衛,哪怕對手僅有一個攻擊手,義大利也是全線撤入禁區。

然而,在這過去的四年里,哈維、伊涅斯塔等人領銜的球隊配合更加默契、滲透配合更加精細,面對西班牙,單純採用門前堆大巴的辦法,早已行不通了。

當「龜縮式」防守已經不再管用,改變思路、改變防守哲學,就成為了全世界的命題,究竟怎麼踢,能防得住這批西式傳控的大師呢?

比利時人給了全世界啟發,讓對比利時足球非常熟悉,並且和比利時頭號球星迪甘合作了四年時間的普蘭德利找到了靈感。

賽後普蘭德利也公開表示:「和西班牙隊這場比賽的戰術,是從比利時隊和佛羅倫薩隊身上找到的靈感,當初我在佛羅倫薩執教的時候,就經常遇到和西班牙隊風格相同的巴塞羅那,那個時候,我們就是這麼乾的,不過今天這場比賽,我們打得要更加極盡一些!」

正是因為又在佛羅倫薩帶隊時,和巴塞羅那火併的經歷,所以四年後的2012歐洲杯,義大利比四年前更弱,四年前皮爾洛布馮正當年,四年後他們都老了,四年前義大利還有卡納瓦羅、加圖索等一大票世界級巨星,四年後的義大利怎麼看怎麼平民化。

而且對手比四年前更強,四年前的那支西班牙,還是一支沒有大賽經驗的球隊,四年後的這支西班牙,雖然還沒有榮譽襯托他們的強大,但是毫無疑問,在實力上,他們已經稱得上是王者之師了。

這一次,義大利又該如何過關?

普蘭德利給出的答案,是兩個字:向前!

對手來了?後衛前壓!對手控球?全隊前搶!

一句話,後衛輕易不退入禁區,中場輕易不大範圍後撤,而是大膽的壓上與西班牙惡鬥,不退、不撤、寸土不讓!

那麼為什麼義大利要採用這種踢法呢?

難道不是把球員全部退入禁區內,封鎖禁區內的空擋,會讓門前更加保險一些嗎?

事實上,義大利後衛前壓,中場後撤之後,就能「壓縮」空間,而這個壓縮,壓縮的就是西班牙的那些攻擊型中場的空間。

2008年歐洲杯決賽,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半決賽,比利時人事實上都是這麼乾的,只不過,當時比利時的戰術被無數人批評為醜陋,落後,於是沒什麼人效仿罷了。

西班牙這支球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球隊擁有席爾瓦、法布雷加斯、哈維、伊涅斯塔等一大批優秀的世界級球星。

如果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他們必能決定比賽,所以義大利學著比利時人的辦法,並且加以改良,把防線前提,把中場後撤,從而把三十米區域徹底壓縮,在局部區域內,義大利有六個,甚至更多個球員進行夾擊,所以西班牙這群大師們步履維艱。

就以伊涅斯塔為例,小白在以往在比賽當中風光八面,游弋自如,但是這場比賽面對義大利,他真的是度日如年,走到哪裡,都是兩三個人一前一後,對其進行兇狠的夾擊,想帶個球,立刻有四五條粗腿把他淹沒,因此伊涅斯塔本戰過的非常鬱悶,大部分時間都是被一碰就倒,然後坐在地上生悶氣。

當然,這種「壓縮」空間的踢法,也不僅僅只是用在防守上,在進攻方面,義大利隊也在壓縮空間。

本場比賽,義大利隊打進的那個球,其實投入這次進攻,壓過半場的球員只有五個而已,而同區域內,西班牙隊參與防守的則是八個人。

只是,義大利隊採取「壓縮空間」的辦法,六個人都鎖在一塊彼此相距很小的狹小區域內,因此小範圍內進行配合的套路就很多了。

這次反擊打到最後,義大利隊已經形成了局部區域4打5的優勢,由於義大利隊壓縮空間,在局部區域形成兵力優勢,西班牙自然難於防範。

當然,很多時候,義大利的防守,都是直接在對方半場進行,比賽當中,身為邊後衛的馬喬已經是在對方半場逼搶對方,斷球後不向身後傳,而是直接發起進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就地發起反擊,這種侵略性極強的壓迫式逼搶,著實顯示出義大利隊彪悍的勇氣,試問,這種防守,怎麼能被叫做是「門前堆大巴」的防守呢?

今天的義大利踢法,既不是「伐木」,「侵人」的粗野型踢法,也不是「龜縮」,「堆大巴」的消極防守。

與此相反,義大利這個防守的宗師,採用的防守辦法是兩個字:向前!

過去義大利在禁區內防守,現在則在禁區外,過去義大利在後場防守,現在在前場,過去義大利在防守過程中的做法,是退讓、後撤,現在,則是向前。

這就是這個時代足球戰術打法的一種巨大改變,在足球的功利時代,每個隊踏上比賽時都會格外的看重防守,歐洲列強更是如此。

但比起2004年前後,舉世流行收縮防守不同,現在的防守足球的主流思路,是禦敵於國門之外,是在把防線儘可能的建立在更遠離球門的區域,一來,專門封殺伊涅斯塔這種「中場前鋒搖擺人」,二來,也是更便於就地組織反擊快攻。

所以,如果人們還是說這支義大利就會門前堆大巴,就會消極防守,那是不合理的,防守也可以積極,防守這支西班牙,不是只有堆大巴這一種辦法,也可以更勇敢一些,也可以更具侵略性一些。

總的來說,這場比賽,雖然場面上十分激烈,但是因為缺少足夠的進球,還是讓人覺得稍顯沉悶,不過沒關係,總會有人在比賽當中增加點兒喜劇元素的。

本屆歐洲杯開始之前,曾有人說過,藍衣軍團的首發陣容是9個普通青年+1個文藝青年+1個2B青年,毫無疑問,最後那個有點二中二的青年必是巴洛特利。

全場比賽,巴洛特利絕不是表現最好的球員,甚至倒可以爭取一下最差球員「殊榮」,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於他的關注,至少超級馬里奧讓緊張的比賽多出了一份喜劇色彩,無論在曼城,還是義大利國家隊,他始終是個孩子,拒絕長大。

不止一人將巴洛特利比喻為足球場上的彼得潘,事實上並非巴神不想長大,只是他的世界永遠無法和現實生活划上等號,所以他總讓人覺得那麼特別。

正如義大利主帥普蘭德利所言,歐洲杯招入巴洛特利冒著很大的風險,而在小組賽首戰面對西班牙,普蘭德利最終決定繼續冒險,將巴洛特利安排在首發名單中和卡薩諾聯袂鋒線。

西班牙球員個個都是老戲骨,所以他們輪番用各種方式挑釁巴洛特利,從上半場的後半段開始,巴神已經顯得急躁,並因此吃到了黃牌。

中場休息經過調整,巴洛特利的浮躁心態似乎有所好轉,此時,一個巨大的機會降臨在他的身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