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904章 反圍剿和長征 十八 坦克VS裝甲車

1939年8月9日爆發的賈姆謝德布爾——丹巴德戰役,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在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邦、加爾克漢德邦、奧里薩邦的土地上。雙方一百多萬的官兵混戰成了一團,進行著一場慘烈程度不亞於剛剛結束的西歐戰役的大戰。在這場反擊戰中,印度反動軍隊的官兵們突然爆發出了超乎想像的戰鬥意志。在各條戰線上都猛攻不止,共產國際南亞軍居然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在布巴內斯瓦爾的共產國際南亞軍的總司令部裡面,氣氛也有些低沉了。那些往日里意氣風發的國際主義戰士們,全都板著一張臉進進出出忙碌著。傳遞著各種情報和命令,或者圍著地圖在探討著該在哪裡發起反擊,奪回戰場的主動權。地圖上面印度軍隊的藍色箭頭已經突破了賈姆謝德布爾——丹巴德防線的北段的丹巴德地區,陳賡、許世友指揮的共產國際南亞軍第4軍的防禦體系被印軍的裝甲部隊沖得七零八落,連24個小時都沒有能堅持下來。看來這些國際主義戰士也沒有找到對抗裝甲部隊突擊的有效戰術!

奧里薩邦的戰線還算穩定,雙方沿著一條數百公里長的戰線在進行著消耗巨大的拉鋸戰,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面,共產國際軍就打退了對方大大小小的數十次攻勢,各部送上了的戰況匯總中所報告的殲敵總數已經達超過了兩萬,而自身的損失還不到3000,其中中國國際主義戰士僅僅犧牲、重傷了不到1500人。

而在加爾各答周圍,槍炮聲已經漸漸平靜下來,共產國際南亞軍已經達到了「誘敵」的目的,沒有必要急於吃掉這個有點扎手的誘餌。當然,加爾各答城內的那些殘兵敗將也無力反攻出來。

但是丹巴德方向上的破口卻讓共產國際南亞軍的高層感到有些坐立不安了,是的,就是坐立不安!雖然地圖上面還有共產國際第4軍的第10、第11和第12師的標誌。但是這個司令部裡面的人都知道,吳化文的第11師已經名存實亡了!全師13000餘人被印軍裝甲集群摧破,大批印度土著士兵投降或潰逃,只剩下大約2000名中國國際主義戰士還依託著幾個環形防禦工事在抵抗,不過都已經陷入印度步兵的重重包圍之中了!第10師和第12師也損失慘重,現在一個退守到了切里亞,一個退到了古爾蒂,沿著魯布納拉延河維持著一條倉促形成的單薄戰線,掩護著共產國際南亞軍第3軍的側翼……幸好印度裝甲部隊的攻擊力遠遠比不上中國國防軍或是德國軍隊的裝甲兵,否則這會兒共產國際第4軍還有沒有都成問題了!不過誰都知道,印度裝甲部隊肯定會很快準備好第二次突擊,到時候,第4軍肯定抵抗不住,整個共產國際南亞軍的北進軍團可就要陷入危機了。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就只有投入作為總預備隊的共產國際裝甲師,由裝甲力量的決鬥來決定南亞次大陸未來的前途命運了!

可問題是,沒有一輛真正意義上的坦克的共產國際裝甲師,能憑藉著130輛輪式裝甲車打敗200多輛印度阿三的坦克么?其中可還有60多輛20噸級。擁有40mm呈斜角布置的正面裝甲和一門40倍口徑的75mm加農炮的二號坦克……

這個問題其實也一直困擾著共產國際裝甲師師長許光達,中共的裝甲力量一部分繼承自東北軍的裝甲汽車旅,一部分則是由蘇聯紅軍的軍事顧問一手訓練出來的。平心而論,這些裝甲兵的作戰技能是絲毫不亞於中國國防軍的裝甲兵,可是他們使用的主要武器裝備——民國28年式輪式裝甲車的裝甲防護實在有些單薄了。如果同擁有二號坦克的印軍裝甲部隊來一場面對面的硬仗,恐怕是沒有多少成算的……根據北進軍團總前委的計畫,是應該由部署在賈姆謝德布爾——丹巴德防線的步兵師先給予印度裝甲部隊以沉重打擊,然後再由共產國際裝甲師出擊,給他們致命一擊的!

接到出擊的命令之後,許光達立即在自己的裝甲指揮車上召集了師政治委員聶鶴亭,師參謀長曾克林等人,圍著一幅攤開的西孟加拉邦軍用地圖召開緊急會議。許光達伸出手指,指著地圖上的古爾蒂道:

「古爾蒂城三面環水,是有險可守的,古爾蒂到切里亞之間的防線又有魯布納拉延河作為依託,也不是裝甲部隊行動的便地。如果我是斯利姆就一定不會採取正面進攻的辦法,而是利用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的高度機動性,採取大範圍迂迴的戰術,乾脆從古爾蒂北面繞行,到古爾蒂以東尋找適合的渡河地點,然後再從背後攻擊我們……所以我們不能在古爾蒂——切里亞防線後面等待印度人突破,而是應該沿魯布納拉延河東進,在古爾蒂以東地區渡河,然後尋找印度裝甲部隊決戰!」

參謀長曾克林此時也提出建議道:「根據第4軍的報告,突破他們防線的印度裝甲部隊大約只擁有60輛左右的二號坦克,其餘的一百多輛坦克大多是維克斯輕型坦克和一號輕型坦克,其中維克斯坦克只擁有兩挺機槍,完全不是我們民28年型裝甲車的對手,而一號坦克的20mm機關炮對我們的威脅也不大,所以我們只要想辦法消滅了那60輛二號坦克,就能扭轉目前的不利局面了。」

消滅60輛二號坦克?許光達微微皺了下眉,用民28型裝甲車來達成這個目的可不容易,就算能夠完成任務,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師長,我看咱們可以採取設伏誘敵的辦法來對付印度人的坦克。」政治委員聶鶴亭也是一位久經戰陣的宿將,此時他給許光達提出了一個辦法。「我們渡過魯布納拉延河之後可以大張旗鼓展開我們的輕型裝甲車,讓它們來吸引印度裝甲部隊前來決戰,等到兩軍對壘的時候,再用輕型裝甲車誘敵,把它們擺在前面,而讓民28型躲在後方,用它們的50mm加農炮來摧毀印軍二號坦克……」

許光達默然點頭,同意了這個戰術。用輕型裝甲車誘敵,給重型裝甲車創造殲滅敵中型坦克的機會!這個辦法當然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也是目前唯一的辦法……只是那些擔任誘敵任務的輕型裝甲車會有什麼樣的下場呢?

這場在賈姆謝德布爾——丹巴德戰役中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坦克VS裝甲車的戰鬥在8月11日中午11點左右,在杜布拉傑布爾地區的平原上展開了。這是一塊被兩條河流夾在中間的平原地帶,不過卻並非荒原,而是密布著大片的水田……這給共產國際裝甲師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因為他們的輪式裝甲車的輪子在這種水田密布的地形中,遠遠沒有坦克的履帶好用。

不過這點不便卻不會動搖共產國際裝甲師的決心。他們在這塊水田遍布的平原上展開了約4000米寬的狹窄正面,以150多輛幾乎沒有任何防禦能力的輕型輪式裝甲車為先導。呃,這些駕駛裝甲車的國際主義戰士真是太英勇了!

而在勇士們的背後,是由共產國際裝甲師下屬的裝甲步兵和摩托化步兵們依託一個農舍和一大片水田所組成的步兵防線。

步兵後面是112輛28年型輪式裝甲車,這些裝甲車都用樹葉和泥巴精心偽裝了一番,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堆堆的灌木。陣型最後的是18輛28年型75mm裝甲突擊炮和8輛裝甲戰車、裝甲觀察車、防空戰車、戰場救援車等輔助裝甲車輛。

和國際主義戰士們對陣的是兩個印度裝甲師,由印度第一裝甲軍軍長米塔爾少將兼任師長的第二裝甲師,還有由沙魯克汗准將擔任師長的第一裝甲師。這兩個裝甲師此時還擁有206輛能夠開動的坦克(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了一些,不過也有一些在修坦克被修復後返回戰場),其中二號坦克有61輛,一號坦克有59輛,維克斯輕型坦克有86輛。

印軍的部署仍然是最標準的坦克戰陣型,沖在最前面的是二號坦克,跟隨其後的是一號坦克,再後面是維克斯輕型坦克在……不過印軍步兵卻沒有提前展開,還是坐裝甲車和卡車裡面跟隨著坦克後面。此外,兩個印軍裝甲師所屬的24門105mm榴彈炮也已經在陣線後方放列開來。

由於當時的天空中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因此印度空軍沒有出現在戰場上,整場戰鬥的序幕由印軍的24門榴彈炮拉開了。炮擊持續了30分鐘,24門大炮發射了700多發105mm的炮彈,不過大部分的炮彈都落進了泥濘的水田裡面,沒有造成多少傷害。而共產國際裝甲師的18輛75mm裝甲突擊炮在整個印軍炮擊過程中沒有開火還擊。

當炮擊停止的一剎那,是中午11點40分,印度裝甲第一軍軍長米塔爾少將向全體部隊發出了進攻的指令!200多輛印軍坦克,還有差不多相同數量的印軍裝甲車馬達轟鳴聲很快就響徹了整個戰場。

印軍的坦克突進的十分迅速。很快,交戰雙方之間的距離就縮小到了1000米左右。面對咆哮著全速衝擊的數百輛鋼鐵巨獸,共產國際裝甲師的一百多輛則迅速倒車,以避免被對方的強大火力所殺傷。而印軍坦克則繼續高速衝擊,力圖拉近與共軍的輕型裝甲車之間的距離。此時有一些輕型裝甲車的車輪陷進了泥濘的水田之中,被隨後衝過來的印軍坦克轟成了碎片。不過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