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征戰花旗改乾坤 第一百八十二章 整裝待發

美軍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投送能力,卻在自己家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

總統下達命令之後,羅博特上將就把參聯會的幾名高級參謀找了過來,讓他們找出向實驗基地運送武器裝備的辦法。

首先提出的是海運,即通過海豹突擊隊的水下運輸設備,向實驗基地運送武器裝備。

這一方案剛剛提出來,就被羅博特上將否決了。雖然海底隧道已被炸開,但是隧道在敵人控制之中,不可能通過隧道將武器裝備送到史塔克上校手上。如果在曼哈頓島登陸,必須穿越襲擊者設置的防線,還得找到實驗基地在曼哈頓島上的入口。襲擊者只要有點頭腦就會監視與跟蹤運送武器裝備的美軍,順藤摸瓜的找到實驗基地的入口,打開新的突破口,佔領整個實驗基地。即便襲擊者沒有頭腦,也會阻擊運輸部隊,阻止其靠近實驗基地。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美軍靠近實驗基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考慮到大規模交戰造成的平民傷亡,更加不可能被總統採納。

因為曼哈頓島已被隔絕,所以不能海運就只能空投。

可惜的是,這個方案的風險也非常巨大。

空投的動靜非常大,襲擊者肯定能夠發現投下來的作戰物資,也就能夠在空投地點附近設伏,對付史塔克上校的突擊隊。因為突擊隊必須上到地面才能獲得空投物資,所以襲擊者還有可能藉此攻入實驗基地。

兩種方法被排除之後,羅博特也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向總統彙報的時候,海軍上將無可奈何的提到,要想幫助史塔克上校,守住「未來戰士」實驗基地,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前發起進攻,派遣部隊登上曼哈頓島,佔領實驗基地出口附近的城區。

因為這是唯一靠譜的辦法,所以諾里斯沒有反對,只是沒有下達行動命令。

按照他的要求,羅博特上將開始制訂進攻計畫。

實際上,在事件發生之後,羅博特上將就做了相關安排。不管襲擊曼哈頓的是不是恐怖分子,美國當局都不會與之妥協。在解決了必要問題之後,美軍肯定會發起進攻,消滅島上的敵人。

在此之前,就得制訂好作戰計畫。

因為這是發生在本土的大規模襲擊行動,而美國軍方從來沒有想到,竟然有人能在幾個小時之內佔領曼哈頓島,所以從來沒有針對這種情況,制訂過作戰預案,進攻行動計畫必須從頭開始。

趁此機會,羅博特明確向總統提出,必須說服國會,讓正規軍參戰。

不是羅博特不相信國民警衛隊的戰鬥力,而是在面對一群訓練有素的敵人,而且還得在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裡與這些敵人作戰的情況下,正規軍才是最佳選擇,也最有能力完成這項作戰任務。

諾里斯沒有反對羅博特的建議,因為他早就在聯繫國會領袖。

離開白宮之後,羅博特沒有留在華盛頓,而是帶著幾十名參謀,乘坐美國空軍的運輸機趕往紐約。

制訂進攻計畫,首先就得搞清楚島上的情況。

在無法派遣偵察部隊,也無法進行滲透作戰的情況下,美軍能夠依靠的,只有太空中的偵察衛星、以及飛行高度在五千米以上的偵察機。

事件發生之後,美軍就啟動緊急預案,調集了數十顆偵察衛星與上百架偵察機。

羅博特趕到的時候,科波菲爾准將已經替他做好了相關準備。

根據偵察衛星提供的數據,襲擊者已經控制了整座曼哈頓島,還在之前的二十個小時中把島上的平民趕入了建築物。雖然有部分平民沒有心甘情願的聽從安排,但是在襲擊者的強大打擊下,都沒有好下場。

為了控制曼哈頓島,襲擊者至少安排了二十支巡邏隊。

依靠偵察機提供的高解析度戰場影像資料,羅博特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支巡邏隊有兩輛武裝完備的裝甲車,以及五名左右的作戰人員。雖然這些用民用悍馬越野車改裝的裝甲車在美軍面前不堪一擊,但是對島上的平民來說,絕對是非常強大的武器裝備,足以讓平民放棄抵抗。

因為平民都已進入建築物,大街上空空蕩蕩的,所以巡邏隊的行進速度非常快。

沒有塞車之患,巡邏隊的控制範圍提高了不少。

面對這一情況,羅博特提出了空中打擊的想法。

按照他的安排,進攻開始之後,美軍將首先瓦解襲擊者的大規模報復能力,即通過轟炸或者別的方式,摧毀襲擊者手裡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後出動戰鬥機,用射程超過一百公里的防區外武器,對大街上的巡邏隊進行精確轟炸,盡量減少平民傷亡。掌握了戰場控制權之後,美軍才會登上曼哈頓島,發起地面進攻。

這個安排沒有錯,關鍵是,美軍有沒有能力一舉摧毀襲擊者手裡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轟炸帝國大廈沒有任何難度,以美軍的打擊能力,甚至能夠做到只炸毀頂層,沒傷及大廈的主體結構。

問題是,襲擊者手裡有沒有別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CIA提供的情報已經證實,襲擊者不是恐怖分子。這些傢伙敢把一枚戰術核彈頭安放在帝國大廈頂部,肯定有膽子在島上囤積幾噸神經毒劑,或者是生化戰劑。如果讓襲擊者釋放了這些生化武器,後果將不堪設想。

羅博特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這是CIA與FBI等情報部門的事情。

他要做的,只是制訂一份切實可行的進攻計畫。

為此,他就得找出襲擊者的破綻,或者是薄弱環節。

這點小事,沒有難倒美軍。

在羅博特到達之前,美軍的偵察機與偵察衛星已經發現,襲擊者在中央公園附近部署了數道防線,並沒大舉向哥倫比亞大學進軍,只是在島嶼北面安排了部分作戰人員,監視曼哈頓島與布朗克斯半島之間的河道。

這個情況,立即得到羅博特重視。

在他看來,肯定是襲擊者的兵力不足,沒辦法控制整座曼哈頓島,才不得不在中央公園設立防線,放棄了島嶼的北部地區。

對羅博特來說,這絕對是個理想的切入點。

讓部隊從北面上島,建立起橋頭堡,就能迅速將大批主戰裝備送上岸。不管襲擊者有多厲害,肯定不是美軍裝甲部隊的對手。

拿定主意之後,羅博特讓手下的參謀軍官以此為基礎,制訂詳細的進攻計畫。

雖然沒有拿到總統的直接授權,但是前期部署工作在參聯會的決策範圍之內,所以羅博特直接向科波菲爾下令,開始在布朗克斯區集結兵力,並且在距離曼哈頓島較近的地區開闢出了幾塊供正規軍駐紮與準備的場地。

此時,諾里斯正在會見幾位國會領袖。

因為時間緊迫,必須儘快讓正規軍參與作戰行動,所以諾里斯沒有跟那幾個貨真價實的政客糾纏,直接提出了要求。

為了「說服」國會領袖,諾里斯明確提出,襲擊發生後,美國已經處於戰爭狀態。

也就是說,諾里斯要求獲得戰時大權。

顯然,這個要求遠遠超過了國會的接受範圍。

雖然國會領袖沒有否認諾里斯的觀點,本土遭到襲擊,美國必須啟動戰時機制,但是連敵人是誰都不知道,憑什麼賦予總統戰時大權呢?

要知道,如果進入戰爭狀態,總統將獲得打贏戰爭必須的一切權力。

在這種狀態下,國會將成為擺設,直到戰爭結束。

面對國會議員,諾里斯也沒辦法據理力爭,因為從法理上講,他還欠缺一個獲得戰時大權的必要條件:宣戰。

只有在向某個國家宣戰之後,美國才算真正進入了戰爭狀態。

連敵人是誰都不知道,又向誰宣戰呢?

受此影響,在討論到襲擊者的身份時,諾里斯留了一手,沒有把話說透徹,僅告訴國會議員,襲擊曼哈頓的是一群非常強大的敵人。

也就是說,諾里斯暗示國會議員,襲擊者很有可能是恐怖分子。

因為恐怖分子不屬於某個國家,所以在遭到恐怖襲擊之後,不需要向他國宣戰,總統就能獲得部分戰時大權。

早在十多年前,前任總統就用這個辦法發動了兩場戰爭。

為了儘快取得國會的支持,諾里斯還明確提出,如果因為正規軍沒有參戰,國會必須承擔由此導致的一切後果。

那幾個國會領袖也不是笨蛋,發生了這麼嚴重的事情,誰也承擔不起責任。

談到最後,國會領袖做出讓步,承諾將在次日的緊急議程中,通過一項臨時法案,為正規軍參與國內軍事行動鋪平道路。

獲得了想要的東西之後,諾里斯總算鬆了口氣,隨即就通知了羅博特。

雖然還沒有獲得國會的政治授權,但是羅博特知道時間就是一切,所以接到總統的電話之後,他就立即給國內的幾支王牌部隊下達了命令。

最先出動的是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的航空旅。

按照羅博特的部署,該旅將進駐長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