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國,一個春天的開始 第330章 敲打

1914年12月3日。

一場大雪之後,隆冬的北京,早又一派冰雪世界。綠葉不見了,紅花不見了,從樓頂到樹枝、到地面,一色的銀裝素裹,耀眼明晶,單調到是單調了,但卻純潔了,可這純潔卻只是表象,任何嗅覺靈敏的人都能看到,現在的京城,事實上卻早就是一片暗潮湧動,這四九城中的平靜不過只是暴風雪前寧寂罷了。

政事堂國務卿徐世昌來到居仁堂拜見大總統,隨行的還有左丞楊士琦,已經六十有餘的徐世晶,面上早已呈現出老態了,一副疲憊像,眼神也顯得不足。他素常不是這樣,三十五年前,他和袁世凱結為盟兄弟,得袁世凱資助北上應試,先中舉人,後中進士,後受翰林院的編修,在袁世凱小站練兵時,成為袁世凱的心腹謀士,兩人一文一武,互為同道。

兩年前,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時,徐世晶力辭太保,前往青島觀望時局變化,在青島,他是處於「寧為袁世凱奪權,也不讓權落孫中山手」的激奮中,拒絕規勸,毅然在半年前出山,當他再一次來到京城的時候,他處於「袁氏天下究競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天下?」的迷惑之中。「五十而知天命」,徐世昌轉眼六十了,六十歲的應該知道自己的去從了,不會遇事慌慌張張,他是有這個能力的。

現在不同,他是去面對一個央央大國的興衰,對待億萬黎民的生死存亡,一失足不是個人的千古恨,而是國家興亡。徐世昌是個讀過聖賢書的人,三歲的娃娃都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難道他這個知書達理的人不懂?

他懂,可有時候,並不是懂得一些事情,就行了,大約正是官大了,事多了,徐世昌的心思也多了,愁腸也多了。

做了國務卿之後的徐世昌,為了袁的統治,是費盡了心機的,每天按時到設於含殿後遐矚樓的政事堂辦公,各部公事,一切須經國務卿核准,各部長竭見大總統時,必要國務卿在座。國務卿比大總統還忙。當年一家京報曾作過這樣的報道:

國務卿之忙冗,實不減於前清兼管部之軍機大臣。據可靠消息,徐相國每日起身甚早,八鍾後盥漱洗完畢,至九鍾乃至總統府,至十鍾入謁總統,議論國事,十一鍾到政事堂辦公,十二鍾午膳,下午二鍾休息,至三、五鍾再起辦公,直繼續至十鍾前後,日以為常云云。

徐世昌雖然如此鞠躬盡瘁,但袁世凱對政事堂的控制卻十分嚴密,使徐難有所為。徐世昌暗下里對知己們說:「往日閣員入閣之初,多所發表,而實質上則多一事不能行。今大亂之後,惟求休息,余既未敢多言,惟擇其可行者行之,不可行者勿行,行而有成效者善也,否者即惡也,視其結果何如耳!會縱譏予無所表見,」徐世昌說的大真話,別人聽了他的「無所表見」之論,似乎看透了他的「無為而治」心地,最後,不能不說一句「徐世昌,天下最大的滑頭!」做了國務卿的徐世昌,並沒有能夠像他表白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無為而治」也並非那麼容易,就是他自認定的「無憂慮」的袁氏天下,也很不平靜。很多預想不到的事,都在接踵而至,就像現在,徐世昌卻不得不面對,究竟是應該順大總統的意思辭職,還是堅持下去。

和袁世凱一見面,徐世昌便依如往常一樣行禮說道:

「見過大總統!」

袁世凱微笑著伸手示意讓坐。

「菊人兄,杏城、請坐。我正有事同你們商量那。」

徐世昌和楊士琦先是道謝,而後點頭最後方才坐下,兩人坐下之後,突的,卻沉默了下來,楊士琦是抱定心思,讓徐世昌開口,可徐世晶這會面對著大總統,同樣也是自己的盟兄弟,又豈能主動說出自己不想辭職,顯出留戀官職的心思?

而袁世凱卻什麼都沒說,只是半閉著眼睛喝著下人剛送上來的茶,同時又請兩人喝茶,對於徐楊兩人的心思,袁世凱可謂是再清楚不過,他們都捨不得。試問這天底下,有幾人能捨得到手的權勢?

一時間,三人就這麼沉默著,喝著茶,這居事堂內一時儘是靜悄悄,除去杯碟碰擊聲外,卻是沒有任何聲響。

終於,在長時沉默之後,袁世凱還是首先打破了沉默。

「菊人兄應該看過外交部的報告,第四條談判,今天開始,估計十天半個月的,第四條就會談完,也是洋歷年年底的樣子,就會簽約!這外事算是定了!」

說這番話時,放下茶杯的袁世凱神情卻不見任何輕鬆之意,而且隨著話語神志由輕而沉,雙眉也漸漸鎖了起來。

「今天看了報紙,是新聞記者採訪江蘇陸軍十一師,十一個師啊,一個師一萬七千人,這就是近二十萬軍隊那!我這大總統能調之兵,不過二十餘萬啊!扣除那些個雜牌,恐怕,哎,這大總統難當啊!真不知道,那一天會不會有人勸我把這大總統之位讓給他李致遠啊!」

徐世昌一聽,心裡一驚,他和楊士琦對視一眼,兩人都從對方的眼中讀出了慌色,他們沒想到大總統竟然會說出這麼一句話來。

徐世昌正想進言勸說安慰,袁世凱卻又說道。

「哎,為了國家大局,若是他李致遠想要這大總統之位,本大總統讓位於他又有何妨,這中國啊!再也亂不得了!」

語急如注,袁世凱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思」,事實上,袁世凱清楚地知道,他們不願意讓權,所以才有了這番表演,接著他又如泣如訴般地露出一副慷慨之相。

「十幾年前,八國聯軍,讓我中華吃盡了苦頭,最後割地賠款,國力衰竭,十年苦心經營,方才恢複些許元氣,辛亥年,南方軍興,列強意欲干涉,老袁我是不得不出山,維持局面,後來為免列強幹涉,傷我中華元氣,南北議和,清帝遜位,我也就當了這大總統,這幾年,苦心維持,方才維持國家局面不至崩潰,國家時局日漸好轉,此次歐戰,日人逼我,幸虧三軍將士效命,方才保得國家顏面、權益於不失,這國家大局好轉,可偏生哎……內局現又如此,我們又該怎麼辦好?一不小心,內戰再起,列強幹涉,又豈是中華之福?」

徐世昌沒有說話,楊士琦卻是如坐針氈一般,扣著茶杯,徐世昌彷彿是在思索著大總統的言語含意一般,思索著該怎樣回答他。

然而,這兩個人都是明白人,他們知道,袁世凱說這番話,實際上為了堵他們的下一番話,他是為李子誠「進京」做清道工作,可袁世凱說的這個理由,卻又上人無從可駁,他是為了國家大局,若是他們兩人道出相駁的意義來,那豈不就是說他們兩貪戀權勢到了即便「引內戰也不辭」的地步。

見他們兩人沉默不語,不想再磨蹭下去的袁世凱站起身來,然後嘆息著,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現在,外夷、內寇都十分猖獗,倘若國家在我輩手中喪失,我怎麼對得起先民,怎麼對起全國百姓,只是別人看不到這一點,我想兩位是會明白我的心思的!」

話音落時,袁世凱便直直地看著兩人,那意思似乎是在說。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該怎麼辦,你們兩人應該知道了吧!」

徐世昌朝楊士琦看一眼,然後在心下苦笑著,袁世凱終歸是袁世凱,話里話外,全未給別人留下一丁點餘地啊!看著楊士琦目中閃動的無奈,於是便說道。

「大總統,切不可讓職於李氏,況且,李氏意也不在大總統之位,還請大總統三思!」

就在這時,忽有人進來。

「報告總統,宣武上將馮將軍來謁。」

聽說是馮國璋來了,袁世凱一愣神,然後一邊答應「有請!」一邊對徐世昌、楊士琦說道:

「菊人兄、杏城,你們先到我辦公室坐坐,我應酬一下就來。」

在兩人離開後,想著他們兩人已經明白了自己話里話外的意思,袁世凱的心裡還是稍覺安逸些,他知道,不出半月,徐世昌就會請辭讓賢,至於楊士琦,他又豈不明白事理,到時看看給他們尋個什麼肥差,對他們也算是有所交待了。

心想著,袁世凱便朝居事堂外走去,迎馮國璋到了內院,爾後才請馮國璋進入居事堂,兩對面坐下後,馮國璋先開了口。

「大總統,國璋想近日南反,特來向總統告辭!」

在北洋諸將之中,最鬱悶的怕就是馮國璋了,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時」,原本想打下南京以為江蘇都督的馮國璋,並沒能如願,最後反倒讓李致遠落了便宜,最後只落得一個江淮巡閱使、宣武上將的虛名,還是客軍駐於倪嗣沖主掌的安徽。

「為什麼這麼急?」袁世凱急聲問道。「我還有事想同你商量呢?」

「我也有事!」

馮國章直截了當地說道。

「想跟大總統說明白,然後再走!」

袁世凱原想只是自己有事同馮國璋談,沒想到馮國璋也有事找他,難道也是為了那件事?重設國務院,看似簡單,實際卻是牽扯到各方利益,對於政事堂諸人而言,牽扯到他們的職位,對於軍中諸將,卻是牽扯到「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