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國,一個春天的開始 第308章 改變

「從即日起,除已安裝機械工廠外,所有新企業必須沿線興建!」

在五個月前,誰也想不到這麼一道由董事長簽發的公司內部文件會給公司、甚至整個國家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那時沒人能夠理解這是為了什麼,連雲港的企業遠沒有達到飽和的水平,這種企業疏散,在很多人看來似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在我們剛來這裡的時候,這裡除了一個火車站之外,什麼都沒,即便是火車站,也不熱鬧,離城有十多公里,所以,才會有人修了這麼一個馬拉小鐵路,用於轉運貨物,現在看到的這些住宅、街道、廠房,都是這幾個月剛建的,除了廠房之外,都是木製的簡易建築!」

面對來阜陽站參觀的黃興等人,附屬地管委會主任嚴同生在介紹附屬地的同時,他有腦海中浮現出五個月前的一幕幕。

「黃先生,原本按計畫中的這座通用電器公司下屬無線電公司,工廠應該建於連雲港,而最終,卻被選擇建在阜陽附屬地,那時這裡只是一片麥地,而公司只給我們一個月的時間!」

說話的時候,嚴同生便領著人朝無線電公司的廠區走去。

在黃興等人看來這座工廠的廠房看起來有些簡陋,與連雲港的那些磚瓦結構的大廠房不同,這座工廠的廠房卻只是地基處有三尺高的磚基,牆面和房頂完全是石棉瓦製成,除去規模之外,這座工廠全沒有一絲「大廠」應有的氣息。

「這廠房,似乎有些簡陋啊!」

黃興笑說著,臉上雖掛著笑,可他心裡卻樂不起來,四天前,一行人到達連雲港後,李致遠以一個「公務繁忙」為由,拒絕同他們見面,只是派人陪同他們沿隴海鐵路參觀「沿線工業區建設」。

這一路參觀下來,黃興才知道什麼是「國人走南闖北,工業盡在隴海」之說,沿線附屬地上工廠廠房一座連接一座,高壓線路起伏不斷,可以說,即便是同日本的一些工業城市相比亦毫不遜色,其附屬地集工業、商業、生活於一體,正如日本那些以廠為核心的工廠町區一般,不過日本是沿城、沿港為中心,而這裡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那條鐵路。

「實話不瞞黃先生,公司只給了我們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的時間,包括廠房建設、設備安裝調試,一個月的完工期之後,工廠的產能就要達到設計產能的35%!」

當初為了趕時間,即便是嚴同生也是其它工人一樣都是同和機器設備一起趕到的阜陽附屬地,工廠的機械設備都是直接在連雲港完成組裝,隨後裝在於敞車廂上,用帆布蓋上,可以說可以說,當他們還在路上的時候,廠房地基已經建成一半,而建成的這一半,則是用於安裝機械的位置,至於其它位置甚至連洋灰都沒抹。

在過去的兩年中,隴海工程公司早已經學會了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工廠施工,在那些美國工程師的幫助下,他們學會了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一座工廠最基本的施工建設,甚至在隴海工程公司的施工用語中還多了一個「基本完工」,這個基本完工,就是指工廠可以進行生產,但工廠內諸如廠房之類的配套設備,卻不見得已經完工。

「這座工廠四個月前,就已經基本完工,兩個月前達到設計產能,每個月可以生產五萬部收音機、電台、電子設備,以及六萬支電子管的產能,這座工廠論其規模而言可以說是現在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無線電設備和電子管生產企業!預計到年底,無線電公司的銷售額將超過一千萬元!」

嚴同生的臉上露出些許得意之色,換做任何人都會得意,這座工廠可以說是整個附屬地的核心企業,而且現在這座代表著現在「最先進科技」的企業規模仍在擴大,儘管這家無線電公司卻不是附屬地的全部,在附屬地內還有十幾家本地人辦的諸如成衣廠、紗廠、麵粉廠之類的輕工企業,但這座大型企業卻是當之不愧的核心。

「一個月!」

黃興、何海鳴等人驚訝的朝這座工廠看了眼,一個月五萬部收音機,半年銷售額超過一千萬,一年的至少也有兩千萬!

眾人驚訝互視一眼,從彼此的眼中都看到震驚之色,他們驚訝的是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工廠所創造的財富,更驚訝於在中國的腹地,竟然會有這麼一家大型現代企業。

無論是收音機或是電台,在他們看來無不是現代最新科技,而這裡過去只是安徽省最偏遠的北方,頂多也就是種種糧食,可現在這裡卻建成了這麼一家現代化企業。

「黃先生,實際上,這座工廠只是起到帶頭示範作用,現在公司之所以將企業分散於沿線附屬地,目的就是在於帶動當地士紳,由農業轉向實業,目前附屬地內10人規模上企業多達一百三十家,其中九成皆由當地士紳創辦,雖說大多數企業規模有限,資本少則千元,多則亦不過十餘萬元,但卻開了一個好頭,目前這些企業贏得大都頗為可觀,可觀的贏利進一步激發了本地人投資實業的熱情,從而促使其將更多的資本投入實業生產中。」

在嚴同生說話時,黃興只是不住的點著頭,在日本的時候,他曾看過一篇關於中日兩國實業發展對比的報道,而日本記者著介紹了中國的紡織業。

在清末時,質優價廉的進口棉製品以及外資棉紗廠長期主導中國機制棉布的市場。至1913年末,中國自有及外資棉紡織廠僅有37家、紗錠122.28萬枚、織布機29389台,而日本已有棉紗錠198.4萬枚,但因六合公司提供廉價分期付款的棉紡設備,棉紡織工業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總計1913年年底至1914年上半年,純為中國民族資本所投資之新設棉紡織廠共有35家之多。

大戰爆發後,國內外棉製品需求的激增使紗價高漲,而原棉供應國內利潤漸增,使得自產自銷的原棉供應趨於穩定,粗織紗布成本大幅下降,利潤增長極其顯著,而這些新建企業剛一投產即逢值這一高利之時,儘管新建企業大尚未投資,但中國的棉織企業在兩個月前,產能規模便已經超過日本。

而且現在這些企業無不是利市投資,可以想像在市場利潤的刺激下,這些企業必定會進一步繼續擴大生產,擴建新廠,而且供應企業機械設備的正是現在國內唯一的機械生產商——六合公司。

在離開無線電公司之後,一行人來到正在施工建設的一片工業區,工業區內儘是一派繁忙之色,被圍牆分割的廠區內,完工的、接近完工的、剛施工的廠房一棟挨著一棟。

「這些工廠都是貴公司投資的工廠嗎?」

打量著這些規模顯然不大的工廠,柏文蔚有些疑惑地問道,曾經出任安徽督軍的他,對皖北的變化,除去驚訝之外,恐怕也就只有驚奇了。

不過與其他人相同的是,這一路,儘管只是沿著隴海皖北路礦支線參觀,卻也讓他看到一個新的希望,這種希望不同於革命、不同的變革,而是一種整體上的希望,一個國家未來的希望,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沿線的這一座座廠礦。

「柏將軍,這些企業大都是投資商創辦,不過公司對其中一些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技術支持?」

他的回答卻讓所有人一愣,外人在附屬地內投資到不是什麼新鮮事,畢竟在附屬地內沒有任何苛捐雜稅之說,這一路上,他們沒少見識鐵路用地管理機構的「服務」,李致遠把整個附屬地當成「飯店」,管理機構的僱員則就是這座飯店的服務員,雖說「店大」卻見不到任何欺客之舉,這些人才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是這樣的,眾所周知我國的棉紡織工業技術,與英、美、日等國無法相提並論。雖說歐戰爆發後,國內工業與生產環境的改善、列強撤資等對中國棉紡織工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大刺激,但在技術人員方面,技術人員短缺卻是一時難以改變的,雖說各大工廠自主成立技術訓練班或技校,以滿足人才短缺的需求,但對於這些新建企業而言,人才短缺可以說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所在!」

在提及技術幫助的時候,嚴同生的臉上儘是得意之色,在他看來,在全世界商界,如公司這般大度、有前瞻性和社會責任的企業恐怕也就是只有六合公司了。

「早在兩年前,公司就在連雲港設立了專門技術學校,除去培養公司企業所需要技術工人之外,還培訓了數千名輕工企業技工,這些技工大都在合作企業進行實習,每當有人慾創辦企業的時候,在採購機械階段,公司就會向他們提供部分技工,幫助其培訓工人,而這些『援助技工』會在其企業步入正軌後,自由選擇是回公司,還是留在援助工廠……」

當然他並沒有提到,大多數援助工人最終都回到了公司,除去公司的報酬和齊全的各項保障之外,公司鼓勵那些技工繼續深造或實習,最終將其培養其成為更專業之技術人員或棉紡織專家,在這一點上,卻是其它企業無法給予的。

「除去直接技工援助之外,公司還會向其推薦工廠畢業地連雲港商科學校的管理人員,以推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現代企業管理方法與泰勒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