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的種子,在她70年前誕生之日就埋下了。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之中慘敗,拿破崙三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倒台。法國議會決定通過制定憲法來確定法國今後的政體,而當時保皇黨在645個議席中佔據420席,共和派僅佔145席。幸好,龐大的保皇派勢力分為數個支派,互相之間不斷傾軋,這給了共和派可乘之機。1875年1月,共和聯盟在議會以僅僅1票的優勢通過了共和制憲法,確定法蘭西實施共和制,最高領導人為總統,內閣向總統和議會負責。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
但這個僅僅依靠1票優勢建立的共和政權從來就沒有獲得過國內各個政治派系的尊重。第三共和國的歷史書中,唯一絕對不可能出現的辭彙就是「團結」。對於國內不計其數的保皇派、法西斯主義者、軍人獨裁愛好者和共產主義者們來說,國家現行的共和制度是一件讓人厭惡的裝飾品,不是什麼值得拋頭顱灑熱血去誓死保衛的東西。要不是議會民主制特有的人人有份機會均等的特點,誰都有機會上台組閣,也許共和政府不消兩年就會消失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了。
1938年4月,愛德華·達拉第第三次組閣,宣布實行非常法令,增加稅收。法共舉行總罷工以示抗議,但在強力鎮壓下最終失敗。人民陣線由此走向終結,左翼執掌共和國政權的努力失敗,曾經被取締的保皇黨和法西斯集團則重新粉墨登場,繼續鬧事。
達拉第雖然不失為一名果斷的領袖,但其才智顯然不濟,面對咄咄逼人的希特勒,法國在外交上只有招架之功、節節退讓,慕尼黑協定的簽定更令其國際形象大為受損;在國內卻公然無視憲法,逮捕法社工黨議員,解散社工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只是為自第三共和國建國以來重未停止努力的各類共和制的敵人們提供了有一個優秀的借口,在「一個適當的時刻」給了危如垂卵的共和國最後一擊而已……
共和30年2月《新公民日報》——《歷史的必然——第三共和國的滅亡》
維希,位於法國的小城,六年前,這裡馳名歐洲是因其為溫泉勝地之名,維希以它的礦泉水著名,有很多種類。維希是旅遊療養的好去處,而此時世人提及維希,卻是因其為法德停戰後,法國政府所在地。
雖然現在的維希是法國政府所在地,但他是旅遊療養的好去處,城不大,但自然風光美;沒有大城市的喧囂,也沒有大城市的節奏,整個城市顯得安靜、悠閑。
從42年年末遭到德軍的全面佔領後,儘管表面上維希法國仍然存在,這個國家似乎仍然是獨立的、中立的,但事實上所有人都明白賴伐爾的維希政府不過只是德國人的傀儡而已,而在維希街頭巡邏的德國軍人即是一種佐證。
陽光緊貼著牆壁垂直往下照,一直照到小巷盡頭,一些拱形建築使得深藍色天空看上去像是被分成一段一段的。陽光垂直往下照,照在牆上雜亂無序的窗戶上,照到放在窗台上的鍋子里栽著的羅勒和牛至等植物上,照到繩子上晾曬著的內衣和襯裙上,一直照在台階和卵石鋪的路面上。
皮爾斯站在小街的中間,雙手插在上衣口袋裡,面無表情地看著街道上不時經過的德國巡邏隊,作為維希法國的議員,其它議員和官員的那種奢侈的生活與皮爾斯是無緣的,按他身上的那身打扮,在維希他不過是個不起的小老頭而已。
但在維希包括德國人和法國人都知道這個小老頭的倔強,即便是德國人和執政賴伐爾都對他的那種法蘭西式的倔強備覺無力,他曾在國會上為猶太人主持過公道,亦曾在德國人的面前據禮力爭,甚至曾保護過那些逃跑的勞工。
「我唯一忠誠的就是法蘭西,唯一的使命就是與我的人民在一起!」
儘管這個小老頭讓德國人感到不快,但顯然他們有時候似乎需要一些人來展現自己的寬容,皮爾斯這個法國老頭雖引起德國的不快,但至少卻沒有威脅到他的安全,甚至連地下抵抗軍,也明白他是一名愛國者,至少是以他的方式。
而這位特殊的愛國者,卻一直是法蘭西元首貝當身邊最為親密的顧問,尤其是在過去的幾年,在貝當的合作者在德國人的壓力下,或是由於他們自己變節或失望,一個接一個離開元帥時,他和另一名顧部元帥的侍從醫生梅內特勒博士,對貝當具有頗大的影響,或許這才是德國人表現出他的寬容的真正的原因。
「你好!」
在兩名婦人從皮爾斯的身邊經過時,他微笑著和這兩名婦人打著招呼,他的聲音沙啞,像個老小孩似的,說每句話都很低,表情嚴肅。
頭戴禮帽的中年人,走到皮爾斯面前後,輕輕摘帽行禮。
「你好,皮爾斯先生,可以請你喝杯咖啡嗎?」
「不!謝謝,薩雷,我的朋友,要知道,現在歐洲的咖啡都是人造咖啡!」
皮爾斯委婉的拒絕了對方的提議。
「我說的是天然咖啡,產自挪威!」
薩雷依然禮貌十足的邀請著眼前的這位令人尊敬的議員,旁人若是聽到他刻意壓低的聲音或許會詫異十足,畢竟咖啡是熱帶作物,挪威顯然不可能出產咖啡。
「如果那樣的話,或許真應該嘗嘗。」
對方的回答並未讓皮爾斯顯露任何疑色,反而接受了對方的邀請,或許嘗嘗新鮮的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
遮陽傘下的圓桌兩人面對而坐,兩人手間的咖啡杯冒著熱氣,這種黑色而苦澀的人造咖啡是絕大多數歐洲人在過去的數年中,唯一可以享用到的「美食」,可即便如此,也同樣受到配給限制。
「……更麻煩的,這二位德高望重的前輩高人根本不把律師出身的總理雷諾和第三共和國政府放在眼裡,他們覺得正是因為這個已經被馬克思主義者腐化的政府,才致有當年之敗。從一開始,法國就應該按照他們老將軍元帥的步調行事。」
坐在咖啡桌前的皮爾斯和眼前的雷諾侃侃而談著,在外人看來,似乎是一個愛國的老頭兒對六年那場戰爭的遺憾。
「貝當和魏剛這樣的保皇黨軍事領袖們對第三共和國政府抱著極端蔑視的情緒,他們不願為這個他們並不尊重的政府犧牲軍隊。海軍司令達爾朗支持貝當。總理雷諾勢單力薄,束手無策,事實上已經被架空。正因如此心力交瘁的雷諾辭去總理職務,貝當理所當然地繼任了這個職位。那一天,法蘭西共和國第107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的第一次內閣會議只開了半個小時,所有人一致高呼『毫不遲疑地請求德國政府停止敵對行動』。隨後不等德軍回應,貝當就公開講話號召停止抵抗。」
「恐怕並不僅如此吧!似乎還有一些英國人的原因!」
品著像是焦炭和葯混合成的人造咖啡,薩雷輕聲說道。
「沒錯,正是因為英國人的過錯,才會導致法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失敗!正因如此,元帥才會覺得趁還沒亡國,儘快休戰是對法國而言,最好的選擇!」
用匙子攪動著杯中苦澀的咖啡時,皮爾斯點頭贊同著眼前的薩雷先生的話。
在六年前的那場戰爭中,法國的盟友英國的表現並不厚道,或許是那場失敗的原因之一,至少一直以來,法國都存在著這種爭論。對英國來說,法國只不過是一道防線,法國後面還有更值得信賴的英吉利海峽。到了緊要關頭,英國甚至可以撤到加拿大,在美國的支持下抵抗很長時間。他們沒有理由將寶全部押在倒霉的法國戰場上。後來,英軍主動放棄戰略要地阿拉斯,法軍只好跟著全線潰退。
「但是,將第三共和國最終擊斃的,是由各類對共和制度不滿的政治勢力所控制的法國議會。他們以完美地符合法律程序、甚至稱得上非常文藝的方式——修改憲法,將第三共和國送入墳墓。」
面中帶著遺憾之色的皮爾斯似乎是想提醒著眼前的雷薩。
「1875年憲法曾使法國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家。它的消亡,與其說是由於它自身的缺點,不如說是那些負責保衛和管理它的人們的過失。」
面對皮爾斯的回答,雷薩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一個答案,貝當政府與同盟國的合作已勢成必然,即便是德國人也無法阻止這一切。國內對於貝當等反英情緒,顯然是沒有任何必要的,或許法國輸掉了那場戰爭,但是對於法國而言,或許他們更多的時候,將那視為的一個機會,而並不一定是恥辱,就像魏剛在第三共和國滅亡後,曾得意洋洋的說到「我雖打不贏德國人,至少打得贏共和制。」
「那麼那位太子呢?他會不會因為局勢的變化而變化?」
放下咖啡杯的薩雷又提到了另一個問題。
第三共和國崩潰之後,代之而起的是「元首」貝當的個人專政。貝當是在法國大潰敗的形勢下登台執政的,而且他又是凡爾登的勝利者,在法國有很大威望。因此,貝當的個人權威和專政,是維希政府的重要支柱。當時,維希政府的一切文件都是以君主政體的格式開始的:「本人,菲利普·貝當,以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