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新時代 第176章 保障

共和31年1月13日,一架中國人從未見過的碩大無比的四引擎飛機,緩緩地盤旋在西北市東北郊的「晴空」國防空軍軍事基地的機場上空,機場上的許多飛行員、地勤人員和高射炮部隊的軍人都感覺到前所未的震驚,他們一眼就從他的機腹、機艉炮塔看出這是一架新型的轟炸機,其體積大約比H—17 型轟炸機大出50%左右,即便是能進行跨洲際飛行的大型客機也無法與其相比。

儘管他們從未見過這種龐大的飛機,但是敵我電子識別器的本國飛機顯示以及機翼、機身上的帶翼五色星的空軍軍徽,卻又說明這架龐然大物的確是國防空軍的轟炸機,此時這架轟炸機已經伸出了機輪,顯然是在準備降落,而伸出的機輪提醒著眾人這架轟炸機的取眾不同,他的起落加布局是前三點是。

「乖乖……這是什麼轟炸轟炸機!」

「我敢說,這傢伙至少能裝10噸以上的炸彈!」

「那可不就是等於兩加H—17。」

「這傢伙的航程,我想至少也有6000公里以上吧!」

「我看怎麼著也得有7000!」

就機場上的人們看著這架低空盤旋等待降落的轟炸機在那爭論不已時,飛機上操縱著飛機的三名飛行服臂章著只有一個藍色地球和箭型圖案的徽章卻將表明這三名飛行員並不是空軍的飛行員,而熟悉的人可以輕易的從他們的徽章上看出,他們是公司試飛員。

「明白!3號跑道降落!」

駕駛著飛機的趙悠雲在聽到耳機內傳來的地面塔台的命令後,熟練的為發動機減速,在發動機減速的同時,趙悠雲輕輕的一推操縱桿,在液壓傳動機構的幫助下,對準3號跑道的飛機開始緩緩下降。

「滋……」

伴著一陣充氣膠輪與混凝土跑道接觸的瞬間,升騰起一陣青煙,帶著轟炸聲的大型飛機在跑道上滑行數百米後,在跑道在盡頭停了下來。

而在跑道的盡頭,十幾名空軍的高級將領正笑容滿面地看著這架降落的飛機,他們將在這裡組織這架飛機加入空軍序列的儀式。

「這只是其中的一架,只是舉行一個儀式,公司已經生產了55架H—32轟炸機的組件,現在那些飛機將會在未來一個月它成組裝,由第一戰略轟炸機聯隊接收。」

作為公司負責人的秦國鏞面上帶笑的向身旁位空軍中將解釋著。

而在那群將官中,站在中間的鄭培林身著一身藍色的呢絨大衣,望著那架降落後在跑道上滑行的並越來越近的轟炸機,臉上事實帶著難掩的興奮之色。

20年了,整整20年,從空軍裝備了H—17轟炸機之後,空軍就沒有再裝備過真正的新型轟炸機,20年間H—17轟炸機前後推出了九種改進型,空軍使用了20年,儘管3年前H—17壬型轟炸機的發動機較之早期的910馬力發動機提高至少1680馬力,最大時速提高至少585公里,而且通過機翼下懸掛副油箱的方式,載彈量4.2噸時航程達到前所未有的2100公里,H—17壬型轟炸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防軍的要求。

但空軍需要的不是H—17這種早已不堪重任的老式轟炸機,國防空軍需要更先進、更強大、航行更遠、載彈量更高的新型轟炸機,儘管早在幾年前,一些公司就已經設計出比H17更先進的轟炸機,但那些轟炸機並不能滿足國防軍的要求,迫於戰略轟炸機部隊的需要,空軍仍然只能接著定購H—17壬型轟炸機,20年前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的轟炸機部隊,而現在,中國空軍曾經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先進的轟炸機部隊,早已經老舊。

「鄭司令,我保證,H—32轟炸機比你以知的任何一種轟炸機都更為先進!」

秦國鏞信誓旦旦的保證著,H—32的研發歷程可以用多災多難來形容,共和27年接到國防空軍的研製規範時,早在多年前就開始為空軍研製新型替代轟炸機的中華飛機製造聯合企業,在收到規範報告後的,立即對超過200噸原有圖紙資料進行修改,只用了短短三個月,就提出了的設計說明,收到規範第五個月就製造出了全尺寸模型,比於氏、翔升兩家公司快了四個月到六個月。

設計說明給出的很輕鬆,全尺寸模型製造的也很輕鬆,就在公司和空軍簽字合同後,空軍前後修改三次設計規範,最初空軍給出的設計規範看似非常先進,但是在設計過程中,空軍先後三次修改規範,提出27規範修改規範。

隨著各國空軍新型轟炸機和戰鬥機的推出,空軍認為27規範已經落伍了,或許短期內以27規範研製的轟炸機並不算落,但其中存在的嚴重不足是無法默視的。首先是速度還不夠理想,儘管規定的584 千米/小時的最大速度在轟炸機中以算得上遙遙領先,但它在最大時速超過 600 千米的他國戰鬥機面前仍不佔任何優勢。其次,儘管27規範中的轟炸機可以遠程飛行,但其航程與載彈量矛盾非常突出,雖然其要求最大載彈量可達9000公斤,但此時僅能遂行短程作戰任務,當其作戰半徑延展至 2600 千米後,載彈量就大幅降至高空飛行2500 公斤或 中空飛行5500 公斤。換言之,按照27規範研製的轟炸機進行遠程轟炸時,實際攻擊力只相當於一架中型轟炸機!

空軍修改規範,迫使公司在製造出原型機後,不得不對設計進行全方位的修改,其間的多次修改證明XH—32的氣動性能和操縱品質還是非常優秀的,沒有必須進行空氣動力學上的改進。

儘管受到航空技術水平的限制,製造80噸級的H—32型轟炸機期間面對著重重困難重重,但最大的問題卻在於飛機的心臟,也就是發動機上,H—32原型機進行的一系列的試飛後發現發動機有過熱問題,並且在過熱時有起火的危險,發動機起火從此時起成為他的「頑疾」,如噩夢般伴隨他的整個試飛過程,在最初的近兩年之中,幾乎連在夢裡,秦國鏞都會夢到因發動機燃燒引發的數次事故。

最初他的原型機使用的是2500馬力的XD—X—18—2500型雙排18缸發動機,但是隨著空軍對規範的修改,2500型發動機已不堪重任,為此公司不得不合西北通用動力公司合作左制新型大功率發動機,雙排18缸發動機本身就有自燃風險,而新的XD—X—42發動機,有多達4層星形,共42缸,其初始型號功率即達到3500馬力。多層星形的後面的層次會有冷卻問題,因為流過的空氣已經在前面被加熱了,冷卻效果要下降,自燃風險無疑進一步加大。

最後西北通用動力公司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用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採用強製冷卻風扇,儘管後兩排的氣缸的冷卻問題依然難以解決,但總算勉強解決這一問題,通過了36小時持續運型零自燃的考驗。

在這個問題解決後,等待了三年多的空軍總算是欣然下達了訂單。相比于于氏、翔升的設計,空軍在情感上和理智上,都更傾向於中飛的H—32,而且相比於另兩家公司,中飛最大的優點是,擁有龐大飛機製造廠,龐大的生產能力,可以提供足夠數量的H—32,更何況H—32充分採用了相對成熟的技術。而且同時還採用了一些另兩家公司未採用的新型技術,畢竟相比於國內任何公司,中飛擁有他們難以企及的西北公司下屬的數百家技術企業提供的最新、最先進技術支持。

西北公司儘管分解在了數百家企業,但這些企業現在仍然和過去一樣,擁有全中國最先進的技術力量,二十七年來,其技術一直遠遠領先於中國工業界,和過去不同,他們總會將最先進的技術,優先用於公司系統內部企業,以確保內部企業的競爭力,這種「閉關」,使得他們可以在很多領域擁有其它公司難以企及的優勢,就像H—32工程一樣,表面上只有中飛參與,但H—32的子系統,卻有超過36家西北公司系統企業參與這一工程,為其提供最先進的子系統技術支持。

「H32轟炸機空重為41423公斤,最大起飛重量82295公斤,翼展的50.05米,機長32.38米,全高10.36米,最大時速612公里,巡航時速368公里,升限11251米,作戰航程8400公里,作戰半徑4000公里,最大載彈量13200公斤。機腹有前後兩個炸彈艙,每個彈艙有獨立的艙門。投彈時有一個定時器控制投放順序,使炸彈在兩個彈艙中交替釋放以保持飛機重心。H—32 的發動機是全新設計的西北通用動力 X—42—3500型四十二缸氣冷星型發動機,每台達到驚人的3700馬力。為了增強高空性能,X—42—3500配備有兩個通用動力W—11渦輪增壓器而不是通常發動機的一個,增壓器由西北通用動力公司的電子系統自動調節。安裝直徑5.5米的三葉螺旋槳,由減速比為 100:35 的減速機驅動。發動機艙在外形設計上儘力減少空氣阻力,將滑油散熱器和增壓器中間冷卻器直接直入發動機進氣口下,減少迎風面積。雖然龐大,H—32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