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新時代 第147章 馬來亞

馬來半島東臨南中國海,西接印度洋,南毗新加坡,西南隔馬六甲海峽與東印度群島的蘇門答臘相望,新加坡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為東南亞最大的交通要衝,它扼制著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對於中國而言,以這一地區為根據地,南下可取東印度群島,西進可入印度洋,在未來還可切斷西方國家同中東地區之間的海上交通,而最為重要的是,奪取新加坡、馬來亞之後,南中國海將會成為中國的內海。

根據國防軍參謀的推演馬來亞戰役必定是一場難打的硬仗。因為馬來亞作戰要從遠距離渡海登陸開始,陸上要突破馬來半島上長達1000多公里的層層阻擊,要擊潰英軍海上與空中的抵抗,最終要攻佔的新加坡是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的現代化要塞。

正因為預料到的戰役的艱難性,國防軍才會在開戰前決定把最精銳的部隊押上去,讓第9軍這個下屬部隊完全由非動員部隊組成的國防軍精銳,擔任馬來亞作戰的主力,而空軍中實力最雄厚的第2航部隊擔任第9軍的空中支援。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第9軍的作戰,參謀部在菲律賓戰果鞏固後,幾乎第一時間調動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馬來進行登陸行動,同時派出馬來特遣艦隊掩護部隊進攻。

第9軍下轄第15步兵師、第24步兵師和第7機械化步兵師,除了第7機械化步兵師在宣戰前一個月剛乘船抵達暹羅之外,第15、24步兵師早在半年前即已經進入暹羅,並南抵暹羅南部地區,進行南方叢林作戰的適應性訓練。

共和30年8月20日,國防軍參謀向向駐泰南部第九軍下達了開始進攻作戰的命令。

總參謀部的作戰計畫確定,對英屬馬來亞的作戰要領是:

作戰目的是,擊潰該方面之敵,攻佔其要地,尤其是攻佔新加坡,摧毀英國在東南亞的根據地……

9月17日,被「阿卡迪亞」會議選中指揮整個戰區的韋維爾將軍從爪哇島萬隆他的司令部飛往新加坡作短時間視察,就在當天,四十五輛中國軍隊的坦克突破了柔佛巴魯第十一印度師的防線,距離新加坡只有不到200英里,在整個馬來亞,盟軍沒有一輛坦克進行堵擊。英國的專家們曾斷定裝甲車不適用於叢林戰,而五天前,英軍就已經開始全面向新加坡撤退。

一到北部前線,韋維爾所看到的就是一片混亂,第三兵團陷於混亂,第十一印度師已完全潰散。他下令全線後撤一百五十英里,退到柔佛州,戈登.貝內特少將率領澳大利亞師將在那裡作最後努力阻擋入侵軍。

在韋維爾回到新加坡視察這個島嶼要塞的北部防線。他什麼也沒看到,連抵抗陸上進攻的詳細計畫也沒有。他所得到的消息是因為射界的原因,島上的要塞炮口對著大海的海岸炮,幾乎全都無法掉轉頭來轟擊正在挺進的中國軍隊。

韋維爾向丘吉爾報告,新加坡根本說不上什麼不可攻克,而且還幾乎是赤裸裸毫無防禦。丘吉爾一聽也驚呆了。他責備自己不該相信什麼「新加坡要塞」,立即給參謀長委員會寫了一份備忘錄。

「我必須承認,韋維爾的來電使我十分驚異……我絲毫不曾想到,具有半英里到一英里寬的天塹的新加坊要塞的背後竟沒有全部設防以抵抗從北面來犯之敵。如果不把一個島嶼建成城堡,那麼,把它當作要塞又有什麼用處?……在任何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們竟沒有一個人把這一點向我指出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一點早該做到,尤其是因為……我三番五次地表示,我依靠新加坡島上的這種防禦去抵抗正式的圍攻,我從不依靠克拉海峽計畫……不但新加坡島必須用盡辦法來維持防禦,而且必須為保衛全島而戰鬥到底,直至每一支部隊、每一個堅強的據點都分別遭到破壞為止……最後,新加坡市必須變成—個城堡,誓死保衛之。根本不能考慮任何投降問題。」

雨淅淅瀝瀝,頭頂雷聲隆隆,雨季的新加坡被籠罩於一團雨霧之中,儘管空中的大雨讓每一名英軍士兵感覺到有些厭惡,但相比於天空放時漫天的中國轟炸機、攻擊機對新加坡的轟炸,英聯邦軍的士兵們,更喜歡這種大雨,而不是中國人的彈雨。

大雨中,連綿不斷的爆炸聲仍然提醒著新加坡的每一名英聯邦軍的士兵們,或許天氣的原因令中國人無法進行轟炸,但是中國的炮兵卻日夜不停的使用榴彈炮、加農炮炮擊著新加坡。

「我們的任務是守住這座堡壘,直到援軍到來,而援軍肯定會到來的。」

9月24日,當最後一批士兵跨過海峽堤道向新加坡撤退的時候,英軍司令帕西瓦爾將軍在激勵士氣的每日命令中發出這樣的號召。

但是早在四天前,英軍上下就已經明白,援軍不可能到來,「Z」艦隊的覆滅讓他們對任何援軍都不抱任何希望,此時唯一支撐他們的戰鬥下去的信念或許就是逃回新加坡,在新加坡堅守,然後祈禱上帝……援軍儘快到來。這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在後來的一個星期中,被炸開的海峽堤道南面十四英里的新加坡城遭到頻繁的空襲,國防軍為了造成假象,用這種方式顯示這座城已被包圍,而且肯定會被攻下。混濁的柔佛海峽岸旁,是一片長滿熱帶植物的沼澤地,英國、澳大利亞和印度軍隊正在沿岸拚命加固戰前的軍事計畫人員忽視了的防禦工事

馬來亞戰役對英聯邦軍而言,無疑等於是一場惡夢,開戰僅不過二三天,英軍便失去了制空權和制海權,此後的作戰可想而知。儘管早在8月20日當天,整個馬來亞軍區,密碼代號為「彩票」的警戒令剛發出,英軍、澳大利亞軍和印度軍都已武裝待命,充滿信心地嚴陣以待。

8月21日凌晨,中國海軍陸戰隊第二師在哥打巴魯登陸,在海灘遭受早有準備並建有完備工事的英軍第9步兵師的打擊後,僅36個小時後,即在空軍、海軍的配合下於哥打巴魯全殲英軍第九師。

第三天,在中國海空軍奪取制海權和制空權後,中國第九軍主力從宋卡方向向馬來亞發起全面進攻,主力越過克拉地峽,進入馬來亞吉打州,沿西海岸的鐵路和公路向南推進。

為了不給英軍以喘息機會,第9軍除以第7機械化師為尖刀外,兩個步兵師輕裝前進,採取近戰夜戰、穿插迂迴和逐段蛙跳等戰術,連續突破英軍防線。

「國防軍的傳統是從中央楔入敵陣,從兩翼實施迂迴包抄。我們要丟掉這種傳統!我們要像電鑽一樣,沿公路、鐵路一路鑽進去,一直鑽到柔佛巴魯,鑽到馬來半島最南端。途中不要跟敵人糾纏,把收拾殘敵留給後續部隊。總之,行動要迅速,只管挺進,只管向前沖!車拋錨了就扔掉它,一輛車壞了就扔掉一輛,兩輛壞了就扔掉兩輛。切記,兵貴神速。」

戰前動員在作為第九軍軍長的黃百韜曾如此下達作戰命令,在隨後的長達30天內的時間中,第9軍所有的電台之中,只有一句話,「進攻!不停的進攻!」

第九軍以坦克為先鋒,冒著急風暴雨,穿行在潰敗的英軍隊伍之中,長驅南下。進攻當天,他們推進到英軍重兵把守的北部重要防線——日得拉防線的前沿,一天後,日得拉防線全線崩潰。

23日第7師佔領打州首府亞羅士打。英軍抗登陸戰役和北部地區阻擊戰連連失利,但是仍然企圖憑藉山路隘口與河流等天然屏障遲滯國防軍的攻勢,以爭取時間,加強南部防禦,準備持久作戰。

31日,沿東海岸進攻的陸戰二師,奪佔了關丹機場。而國防軍步兵的攻擊優勢,再次在突破士林河防線時顯現出來,9月5日,第15步兵師47團,遇到印度第12師,該師奉命構建陣地,守衛士林河前面的一個公路與鐵路的交岔口。47團第一次進攻被打退後,但是隨著後續部隊的到達和坦克部隊的強攻,傍晚守衛的印度士兵潰敗如山倒。當夜,47團攻佔士林河橋,完全切斷北部防區印度第11師的退路,該師遂告土崩瓦解。

到9月15日,擔任尖刀突擊任務的第7機械化步兵師,幾乎是沒遭受任何抵抗,就奪取吉隆坡。

在進入柔佛州開闊地帶後,兩個主力師同時展開,搶在英軍得到增援之前佔領馬來半島最南端。打亂了英軍原計畫在柔佛州搶建工事,構成新加坡北部屏障,固守待援。但是由於前線一路潰敗,被迫於24日把部隊全部撤退到新加坡,炸毀新加坡和馬來之間的柔佛海峽上1000餘米長的長堤。

當新加坡的英聯邦軍被圍困於新加坡,遭受炮擊和轟炸的洗禮時,黃百韜中將和第九軍的參謀人員站在這座英國人修建立的瞭望塔上,從風景窗口用高倍野戰望遠鏡窺視海峽對岸。如果英軍知道國防軍對新加坡的準確炮擊,都是從這裡獲得目標,想來他們撤退的時候絕不會忘忘記拆毀綠色琉璃瓦蓋頂的富麗堂皇的柔佛蘇丹宮城樓上豎起的這座高高的瞭望塔。

「繼續引導炮十三師,對新加坡實施炮擊,情報部門有新加坡的情報嗎?」

放下望遠鏡的黃百韜扭頭看著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