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新時代 第10章 東亞病夫?

前往工廠去的班車上很熱鬧,在大眾汽車廠工作的大都是從天南地北的鄉間移民,這些過去在家中務農的青年身體都很棒,渾身上下都有著發泄不完的精力,說起話來像怕別人聽不到一樣,聲音也特別大,開始時大家說的還很正經,說著說著味道就變了,接著就變成了葷段子,說的人是眉飛色舞,聽的人也是津津有味。

大家都是粗人,至少以粗人自居,一路上倒也熱鬧。

車內的環境多少讓剛剛退役劉常春對未來的工作產生了些許信心,一個月前以上等兵軍銜退役的劉常春,所得到的只有一份600元的退役安置金,還有一份榮軍安置單。憑這個單據,劉常春可以到全國各地任何一個城市的榮民工作介紹處尋求幫助,他們的職責就是幫助像劉常春一樣的退伍兵尋找一份工作。

工作並沒有地域限制,退役官兵和普通的百姓一樣,只在願意,他們可以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居住、生活,享有與當地人相同的一切福利,唯一的區別是只有居住滿三年以後,才能夠獲得選舉權,劉常春並不是上海人,之所以來這裡,是因為在部隊時一個朋友說過,全中國除了西北,就數上海的工資最高,但上海的房價和生活開支都比西北底。

所以劉常春來到了上海,上海縣榮民安置處為他在大眾汽車公司找了一份工作,試用期三個月,一個月三十二元,而且公司還給買養老、醫療保險。

班車行駛了一個小時,終於來到了位於浦東的大眾汽車公司的工廠,遠遠的就可以看到那些正在施工中的藍色的鋼結構廠房,隔著鐵柵欄還可以看到大眾汽車公司的那句名言「人民的汽車」,這家汽車公司奠基時,就向國民許下一個承諾。

「讓每一個中國家庭都能擁有自己的小汽車!」

「在這裡工作三十個月,靠著公司的汽車基金,我就能擁有自己的汽車!」

在汽車駛進正在建設中的工廠時,劉常春在心中暗想著,儘管此時汽車製造廠的一期工程不過是剛剛興建,部分設備剛剛開始安裝,但第一批工人已經開始上崗學習。

在夜幕降臨前,班車進入了工廠,觸目所及,是一片嘈雜,此時的工廠更像是一個工地,到處都是施工機械發出的震耳欲聾的聲響,在吊機將設備安裝在混凝土台基上時,台基旁的建築工人正在安裝著鋼構架,這裡的一切都是按照標準的「西北式建設法」,安裝設備與建設廠房同步進行,最大限度的縮短整體工期。

儘管鋼結構廠房的成本高出紅磚廠房近兩倍,但國內工廠大都喜歡使用這種源自西北的新式廠房,廠房建設工期可以縮短80%以上,這意味著工廠可以更快的投產,以儘早贏利。

就像現在,作為國家第二個四年計畫中的規劃企業的大眾汽車公司,不過僅開工建設半年,配件廠便開始生產由中華汽車、吉利汽車轉包的汽車配件,在過去至少需要等到一年以後。

在更衣室換上藍色的粗布工作服後,有些茫然的劉常春跟在其它後工人的後面走進了廠房,一進入廠房,一大股濃濃的機油味就撲面而來,廠房內沒有劉常春想像的那種雜亂,廠房內一字碼開數十台各式各樣的機器,淡藍色的工廠地面上沒有一丁點雜物,如果不是機器的轟鳴聲和那些流水線上車門形狀的鋼板,很難讓人想像這是一家工廠,至少和劉常春想像的工廠有著很大的區別。

在車間內的工作是乏味的,至少乏味的程度遠超過劉常春的想像,劉常春發現自己的工作不過只是流水線下,在車門內框中點15個焊點,15個焊點必須要在32秒內完成,這是生產流水線的設定,所有的材料運放完全精確秒內,在劉長春的頭頂有一條線,如果發現問題,就可以拉這條線,隨後整個生產線都會停下來,但是這條線卻不是輕易可拉的,至少在沒有發現生產問題之前,絕不能拉。

15個焊點,看似非常簡單,唯一的要求就是在32秒內將其焊牢,不容有任何瑕疵,工廠的工資是與個人勞動成果掛鉤的,產品中的瑕疵會直接影響個人收入。一天8個小時重複著這樣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想像這種工作的枯燥與乏味,就像現在在幹了7個小時後,劉常春就感覺自己的手也軟、腰也酸,渾身似乎都提不起勁來。

時間過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緩慢,即便是當初在戰場上衝鋒時那短短的200米生死線上的時間,也不像現在這般緩慢,劉常春從來沒幹過這種活,儘管在培訓中心學習了一個半月,但像現在不斷重複著15個焊點,卻讓劉常春有些無法適應。

在生產線停下檢查的十分鐘,好不容易歇口氣的功夫,摘下防護帽的劉常春朝前面瞥了一眼,那個看起來身體略顯單薄的老陳,臉上根本看不到任何疲憊的樣子,他的呼吸也很舒緩,甚至偶爾還會哼些戲文,似乎很享受這種工作。

堅持吧!

就像自己當年在新兵集訓中心一樣!

流水線再一次發出聲響後,電弧光再一次在墨色鏡片前閃著耀眼的白光。

「啊!」

伸著懶腰的劉常春抬頭朝著初升的太陽看了一眼,在工廠食堂吃了一頓飯後,劉常春覺得先前離開自己身體的力氣似乎又回來了,全不見一個小時前在生產線上的那種疲憊。

「適應!適應下來就好!」

感覺力氣和精神再一次回到自己身上的劉常春在心中勸著自己,自己能在戰場上適應下來,更何況是這裡,這又不是要命的活,不過是15個焊點而已。

一大清早,街邊的人行道上就出現十幾名年青學生和一個老外的身影,對於這一幕,周圍的居民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是復旦大學田徑隊的那些大學生在練馬拉松。

「快!快!方……跑快點!抬起頭!」

在街邊跑步的福克大聲斥責著,作為復旦大學田徑隊的教練他對於自己的這些隊員,福克非常不滿意,儘管他們在訓練時非常努力而勤奮,但是按照他們現在的成績很難贏得奧運會代表隊入選資格,自從半年前,國務院決定派出代表團參加將在巴黎舉行的十一屆奧運會後,全中國的體育界都將入選代表團視為最終目標。

競技體育運動在中國以為大學最為風行,一時間幾乎所有大學都將派代表參加奧運會視為學校榮譽,三年前移民中國應聘復旦大學體育老師的福克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進入代表團,但進入代表團卻需要經過來嚴格的比賽

1908年在世界頭號強國倫敦舉行的第四界奧運會,讓國人第一次知道了奧林匹克之名,也正是因這一界奧運會,當時被稱為「東亞病夫」因為國民體格孱弱,遭外人譏笑的中國人發出的了一個聲音。

1908年,天津《天津青年》發出三個問題:中國人什麼時候可以參加奧運會?中國什麼時候可以在奧運會上獲得一枚獎牌?中國什麼時候能舉辦一屆奧運會?

三個問題透著無比的辛酸,自鴉片戰爭以後,體格孱弱的國人得到了一個外國人給予的名稱「東亞病夫」,體育運動與當時尚留著標誌著異族奴役的豬尾巴的國人是無緣的,遭受外國人譏笑為「東亞病夫」的國人希望在這個世界賽事上證明,我們的體格並不孱弱,我們絕不是東亞病夫。

但,這是一個夢!清末的腐敗、共和之初的政局混亂,讓國人根本亦沒有精力也沒有財力派出代表參加1912年的奧運會,奧運會似乎是與中國無緣的。

在古代,所有戰爭在奧運會舉辦期間都要停戰,而現代奧運會正好相反,原定於在柏林舉行的1916年奧運會,因為眾所周知的歐戰爆發被取消,國際奧委會也於1915年從巴黎遷到瑞士洛桑。共和十一年,幾乎是在德、奧、保三國與英、美、法、日、意、中等國簽字停戰條約後,國際奧委會就決定重開奧運會。

1924年,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復興30周年。30年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指揮部--國際奧委會,國在巴黎國際體育會議上成立了。幾十年來,世界體育、奧運會都有了一個飛躍的發展。為了慶祝這個周年紀念,為了表彰奧林匹克運動的奠基人、不久即將卸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在這方面所作的貢獻,選擇國際奧委會誕生地巴黎舉行第八屆奧運會,是眾望所歸,也是符合顧拜旦的心愿的。當時申請主辦的五個城市:阿姆斯特丹、巴塞辦那、洛杉磯、羅馬和巴黎。國際奧委會稍事磋商。即選定了巴黎。這樣,巴黎成了第一個兩次主辦奧運會的城市。

儘管當時中日之間的戰爭尚未結束,但是國務院幾乎是在第一時間決定派出代表團參加奧運會。而且在國務院宣布將組團參加第八屆夏季奧運會時,更是將其稱為「扭轉列國對我國國民體格羸弱,因而輕視的觀點!我們將用在賽場上的成績,回擊那些對我國充滿歧視的西方人!體育賽場絕不是西方人的天下」,參加這場比賽,在中國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

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重視體育,早在共和九年,教育部呈文國會稱「為利用重九習俗(指民間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推行國家大法(即《國民體育法》),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