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時代 第342章 冰冷的櫻花(中)

「日本人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但當我參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回顧自幕府末期日本一路走來的足跡時,我發現日本國民左右搖擺得十分厲害。但是他們恢複平衡的能力,決不比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民族遜色。正是靠著這種恢複平衡的能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日本,以及這種為他人所迷惑的民族性鑄就了日本成為亞洲開化第一國,並進而成為列強俱樂部中唯一的有色人種國家!」

全世界都被日本的這位32歲的新首相的宣言驚呆了,他的宣言同樣震撼了東京的中樞神經,此時即便是再無知的人也知道,或許不久之後,這位年青的新首相將要決定著日本未來的命運。

昨天的天氣晴朗。相關人士估計今夜將平安無事,然而深夜,近衛文麿的宣言像一隻巨大的釘子插了進來,把日本的歷史劈成兩半,開戰三個月以來,戰局對日本不僅僅只是不利的,而是已經達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

日本以列強一員,19年前曾以羸弱之國力擊敗俄國,當其與中國開戰之後,全世界似乎在等待著日本創造另外一個奇蹟,但是創造奇蹟的角色卻發生了變化,外戰的失利,中國軍隊的步步進逼,國內赤軍攻勢愈演愈烈,日本的赤色力量正在急劇擴張。

對於日本而言,日本已經陷入了是和談還是戰鬥到底的抉擇之中?

決定日本命運的時刻已迫在眉睫。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日本稍有理智或政治頭腦之士都已經感到,儘管這一時刻來得或許有些突然,幾乎讓人很難接受,但是該來的終於來臨了,是時候結束這場幾乎要毀滅帝國的戰爭了,正如新首相說的那樣。

「……赤軍的叛亂導致帝國不得不陷入一個思考之中,是將國家的全部力量投入一個或許已經不能贏得勝利的戰爭之中?還是將國家的力量投入了鎮壓旨在毀滅帝國的叛亂之中?帝國的六千萬國民需要做出一個抉擇!」

但是當近衛發表這番講話之後,在日本各處出現了無法掩飾的混亂局面和緊張情緒,驚恐和狼狽在軍部尤其嚴重。政府下屬的各省部廳剛上班,那些年青的軍人們就像事前商量好了似的,異口同聲地叫喊著。

「喂,近衛真的準備投降嗎?」

而那些年長的將軍們則說。

「是時候結束了!就讓近衛這個勇敢的年青人去承擔那一些吧!」

而年青的軍人又說,

「近衛是個勇敢的人嗎?你們不知道他的父親不是創辦了東亞同文會嗎?他不會犧牲帝國的全部,去討好那些中國人吧!」

當大家從最初受到的慌亂和無奈之中中平靜下來以後,才意識到中國人並沒有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近衛所要做的不過只是「接受一個合理的媾和條約」,結束與中國戰爭,然後抽開身的軍隊,才可以去鎮壓那些赤色分子。

首先接到近衛文麿的講話後而感到興奮的是外務省,在戰爭爆發,帝國軍隊不斷失利之後,外務省的領導們就在偷偷地考慮如何結束這場戰爭。但當時田中號召大家要考慮本土決戰,儘管國民對此深表懷疑,但是在外務省卻不斷的試圖與中國談判,結束這場戰爭,田中的號召不過是為了保住他的首相之位而已。

不過5.21的起義,卻清清楚楚的把一切陰暗的東西翻到了檯面,清清楚楚的告訴大家,帝國已經堅持不住了,忠誠、勇敢、犧牲、奉公的國民,已經不願意再去承擔戰爭帶來的苦難了,他們要的是結束,至於怎麼結束,那是結束之後要考慮的事情,至於現在……

結束吧!

所以,當身兼四職的新首相近衛文麿表態之後,外務省的領導們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為……不!是已經成為「主角」了,只不過這個主角當的或許有些苦澀,他們必須要像近衛說的那樣「為帝國、為國民之萬世福祉,忍下世間難忍之事,承下悲憤之恥辱!以為國民未來之憤發!」

在外務省召開的緊急幹部會上,外務次官松下才澤、條約局長原本信重、政務局長義騰澤野,圍在兼任外務大臣新首相近衛文麿的身邊交換了看法,覺得基本上與中國的談判仍然可以進行,在一些問題上,只要帝國表示出願意和談的期望,中國應該不會過於堅持,並就此達成一致意見。

但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英國、法國、美國的態度將在這場談判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為。儘管中國政府表現的非常強硬,但在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非常顧忌的三國的態度,畢竟對於中國而言,得罪世界三大列強,無疑是不理智的,而三國支持日本用於平衡其遠東戰略,這一點大體上毋庸置疑,但是問題在於三國介入幅度有多深,他們會堅持到什麼地步。

外務省對形勢做出的分析是,如帝國表現出的必須要結束戰爭的態度之後,三國為維護遠東的平衡,以日本牽制中國的戰略方針,那麼三國的介入的深入將超過我們的估計,三國可以接受一個強大的日本,但絕不樂意看到一個有能力挑戰三國的中國,更何況是一個與德國有著准盟友,甚至秘密條約的東方國家,因此,最終他們達成一致意見,即藉助三國介入,儘可能的保全日本利益,不過接受部分主要的媾和條件,對日本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明智之舉。

經過這番探討之後,上午十一點,近衛文麿進宮覲見皇太子裕仁。在將發向中國的媾和能告初稿恭恭敬敬地呈上去之後。近衛文麿幾乎是用一種低沉顫抖的聲音發言,近衛知道自己的這番講話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自己將成為帝國歷史上最大的國賊,不過在近衛文麿的內心深處,還潛藏著另一番打算,沒有任何人願意做一月首相。

「……外務省認為,接受中國的媾和方案理論上是可行的,中國所要求的領土均系明治大帝之後開拓之新疆土,在國民情緒上或許尚可以接受,外務省認為可以領土問題在賠款問題與中國做深入談判,最終迫使中國做出讓步,而英美法三國無疑是站在帝國一方的!」

在一陣令人感到沉重的沉默之後。站起身來的裕仁沉默了許久才開口發出了聲音。

「不管怎樣,總算可以預料戰爭即將結束了。我想,僅此一點就很好了。至少我們現在還有一些各種討價還價的空間,不是嗎?如果不接受的話,戰爭還將繼續下去。外戰結束之後,我們必須要在短期內結束內戰!不能再讓國民受苦了。」

此時裕仁再一次強調一遍「不能再讓國民受苦了」,似乎身為皇太子的裕仁真的就像日本歷史書上描述的每一位日本天皇一般,是一個仁愛的長者,而不是一個和威做福的皇帝,他所做的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國民的福祉,即便是對中國宣戰也是如此!

至於戰爭的責任!是田中和那些狂熱分子而已!

遵照攝政的皇太子的旨意,定期的御前會議在下午一點半召開。此時,身為首相的田中以及被西園寺等人推出的其餘五名內閣成員,都一致贊成「勇敢」的近衛提出的,「接受部分媾和條件,與中國談判停止戰爭」的方案,於是日本新任內閣幾乎是組閣的第一時間,就通過了他們的第一個決議。

而出人的意料的是,這一次的御前會議,攝政的皇太子因拜見天皇而未能參加,而帝國最後的元老西元寺公望則因為身體原因未能參加,至於其它的一些政治精英、天皇幕僚們則因為中國空軍對東京的再一次轟炸而未能參加。

這一天,一個有野心的年青人和五個絕望的人在半個小時內,決定了日本的命運!

在戰爭爆發之前,又有幾個日本人可以想到這一切呢?沒有人!沒有任何人可以料到這一天!

6月2日早晨,五百九十名近衛師團以及調至東京的中高層軍官身穿陸軍制服,在宮內省大樓的前庭排成十列。這些人當中有勳章的,都在胸前佩帶著略章,並且戴白手稍停,在佐閑侍從長的先導下,身為攝政的皇太子裕仁身穿西裝從正門走出來。

這是戰爭之後,裕仁第一次換將身上的戎裝退去,換上一身白色的西裝,當那些軍官們看到裕仁的身上的這身服裝時,他們似乎明白了眼前這位日本帝國未來的天皇和現在的主宰所做出的選擇,作為效忠天皇軍人,他們明白自己的應該做些什麼。

「立正!」

八天前晉陞為東京衛戍司令的中島正武,這位前東京憲兵司令,儘管因其在叛亂是「果斷」地進入美國使館內,但因其仍不斷聯絡忠於天皇的部隊,並在鎮壓叛亂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受到表彰,此時他喊出了一聲口令。

裕仁站到中央,中島再一次喊口令。

「向皇太子殿下敬禮」

三個師團的軍官們左手按軍刀,一齊舉手敬禮。

而裕仁原地立下,微微低頭算是答禮。之所以如此這般檢閱東京駐軍軍官,是裕仁給近衛的回報,亦是近衛提出的幾個要求中的一個,在裕仁看來這並不算過分,近衛之所以要這個,是為了安全,防止可能會發生的軍變,而接見這些軍官,則是通過自己向他們傳達一個信息。

從裕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