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時代 第324章 軍管

風雨瀰漫的江面,原本在冬季只留下光禿禿的枝幹上,此時已經布滿了綠葉,驅車駛在長興島綿長的海堤上,一邊是一望無際的滔滔江水,一邊是大片鬱鬱蔥蔥的橘子林,穿過的這片鬱鬱蔥蔥的橘子林,葉金娟就看到了中華船業集團的大門,在大門入口前有一個轉盤,其上是一個破浪航行商船雕塑,在番禺老家沒少見過商船的葉金娟眼巴巴望著雕塑上的商船。

開著車的葉在馥見在讀中學的侄女眼巴巴地望著雕塑便笑了笑,為了來船廠工作,這個侄女纏了自己小一個星期,最後迫於無奈,自己只能同意。

「阿娟,這就是自由輪!中國實業界的驕傲!」

從轉盤旁駛過的葉在馥掃了一眼這個雕塑,曾經參與過自由輪後期完善設計的葉在馥臉上帶著些許的驕色。在中國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自由輪」的大名,這種總理親自命名的商船是中國工業的驕傲,全世界可以不知道中華船業集團,但是全世界卻都知道中國製造的「自由輪」,「自由輪」在全世界範圍內都被視為中國工業奇蹟的一部分。

「商船!商船!商船!」

如果說一戰時協約國最需要的物資是什麼?恐怕就是商船,戰爭使得英國、法國的工廠需要更多原料,自1917年德國宣布恢複無限制潛艇戰後,德國潛艇每天擊沉的商船噸位,遠超過英國自身的造船能力,此時商船和護航驅逐艦成為擺在英、法兩國面前最重要的物資。

美國的參戰,使得的英、法兩國的壓力大減,但是卻沒有減少英法甚至包括剛參加的美國對於商船的需求,「英國每年只能建造80萬噸商船。這個數量是不夠的,每年另外還要補充250萬噸。只有美國的造船工業才能填補這種空缺……如果沒有足夠的商船,明年或許我們就會戰敗」,隨後英國人、法國人包括剛剛參戰的美國人,在每天損失數千噸商船的現實面前,和本國造船業生產能力憶經飽合的局面,便開始滿世界的購買商船。

而中國造船界,正是在那時進入了英、法以及美國運輪部門的視線,共和六年,由江南造船廠、啟新造船廠等多家中國船廠整合而成的中華船業集團,完成整合後即在半年內向英、法、美出口25艘計8.75萬噸貨船,共和7年,儘管美國早在兩年前就投資40億美元擴大船廠、定購商船,但所造的商船仍不能滿足需求,其中甚至有大量商船是粗製濫造,而此時已經參戰一年的美國的本土船廠則是加足馬力生產商船以及驅逐艦和護航船隻,面對對大西洋航線上數十萬噸的商船損失,美國政府運輪部總辦韓麗攜秘書包爾等人一行,乘郵輪經日本抵達中國,考察日中兩國的造船能力,並被授權,全權負責在亞洲商船採購事宜。

當時中國推出的數量型1500至5000噸商船所採用的是當時全世界商船還不多見的船型,船艏柱前傾,船底呈V字型,而不是普通貨船的U字型,這種船型可以減少阻力,從而在安裝公司普通主機的情況下提高船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對於船主而言,船速是決定運營成本的一個關鍵因素。而且因為採用新式單流式蒸汽機,在結構上與傳統的三脹式蒸汽往複機又有很大的不同。這種發動機各缸的缸徑都相同,可組成不同功率的機型,形成系列化,零部件通用程序也較高,製造工藝接近柴油機。採用由兩個凸輪組成的配汽機構控制進排汽,操縱靈活,熱效利用率高。體積小,可以騰出較多空間載運客貨。經濟性高,比一般主機省煤20%。

時美國商船隊面臨的狀況非常緊迫,韓麗在中國考察時,海軍部甚至發來電報要求他儘快與日本人以及中國人簽定協議購買商船。「美國國內現有的大船廠中,沒有任何一家能夠抽出人力和船台生產更多的商船……我們只能求助於日本或者中國。」

在中國船廠的考察給韓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重要的是,中國船廠平均每15天,就下水一艘2500或5000噸級商船,而韓麗在參觀了中華船業集團最新設計的「官府級」萬噸輪之後,便開始與中華船業集團洽談定購「官府級」萬噸輪的相關事宜。

美國人的要求非常簡單,這些貨船可以載1萬噸貨,航速10.5節,其中包括6艘油船,至於具體尺寸、結構和設計,就是被韓麗一行一眼相中的官府級,當時韓麗一行在日本下了25艘萬噸輪的訂單,而在中國只是試驗性的下了四艘官府級萬噸輪,中國從來沒製造過萬噸輪,而且中國採用的焊接造船工藝也有讓韓麗等人覺得不甚放心,這只是一次試驗。每噸作價美金一百九十五元計算,合共美金七百八十萬元,分七批交付,第一艘限期四個月交船,其餘三艘均遞次後五星期完工試船。

而在四個月後,第一艘官府級交付,三天後,第二艘交付,兩天後第三艘交付,到第四艘官府交付時,僅僅只用了128天,而且質量都十分優良。美國、英國、法國三國海軍部都被中國船業集團的驚人速度驚呆了,而此時日本的數家船廠甚至連一艘都有沒交付。

幾乎是在第一時間,美國、英國、法國海軍部、運輪部就派出採購官員到中國下商船訂單,無限制潛艇戰的損失,大量貨物需要運輸的現實,讓三國採購團隊一到中國後,就報出了200艘官府級萬噸輪訂單,這是人類造船史上規模最大的船泊訂單,而交船時間是三年。

「我們保證在三年內,給你們造出200艘官府級萬噸輪!」

而對三國採購團,當時身為船業集團副經理的朱志堯向三國許下這一諾言,隨即中華船業集團和三國簽字200萬噸的商船建造合同。這一合同的簽字在全世界都引起了轟動,以至於即便是在英、法、美三國國內都有輿論認為,三國海軍在「數量至上」的壓迫下,已經神經了,甚至出現了諷刺朱志堯和中國造船業的漫畫,而日本更是毫不客氣的說,中國人可以造200條舢板,但絕對不可能在三年內造出200般萬噸輪。

而當時尚身為的西北邊防公署主任的司馬聽說英、法、美三國在中國一次定造的200艘萬噸輪後,在招待三國駐西北領事時,滿面笑容的對三國領事說這些船「將給歐洲帶去自由」,當這句話出現在報紙上之後,船業集團立即對自己的最大的股東的話作出了反應,這批船以及隨後製造的同型船,由此被改名為「自由輪」。

「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只要投入足夠的人力,什麼事都可以提前做成!」

幾年來在中國的實業界里傳著從西北的傳出的一句話,但是有僅僅只有人是不夠的,儘管當時船業集團已經在長興島建立了大型造船基地,但的要完成各國的緊急定貨只能另建新廠,隨後在長興島船業集團船廠旁的橘子林內,一個佔地600畝新廠隨之開始建設,為了建設新廠房,在1200米長的泥沙海岸線上,埋進了2.5萬個混凝土預製板,每個長達70米,新廠有7個滑道,每個滑道周圍都有預製部件生產車間,在數萬名工人的努力下,新船廠只用了半年就投入了使用。

作為一個造船後進國,中國原有的造船工廠並不多,因此在建造新廠的同時,為了應付急需,船業集團便在全國多個省份建立培訓班,新招募的男女工人經過100到200個小時的培訓後,就開始在裝配線上工廠,鍋爐廠、輪機廠的工廠也種辦法,建造一艘官府級的平均需要50萬個工時,其建造方式就是原江南造船廠總工程師王平軒從西北學回的分段製造法,而沿長江以及京滬線分布的數百家分包商工廠則為船廠提供各種配件,最後這些配件在船廠的預件組裝車間進行組裝成120個預組裝部件,隨後在船台或船塢上進行總裝。

在隨後的三年中,在中華船業集團的各個下屬船廠內,數萬名造船工人像造汽車製造出的一樣將一艘一艘自由輪,從船台側滑入長江或從船塢內駛向大海。自由輪是現代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奇蹟,第一艘「官府號」的建造用了95天,舾裝和試航花了37天,這是共和七年世界造船紀錄,但是這個紀錄在隨後的三年中不斷被刷新,在共和10年10月17日,船業集團185號船台,200艘訂單中的「滬州號」在鋪設龍骨後10天便下水了,後續舾裝和試航也只花了5天。這個歷史性的紀錄至今仍保持著,當「滬州號」下水後,被這一速度嚇到的美國人甚至的雜誌上畫著,一艘自由輪滑下船台後,戴著辮子的東方船廠工人對身旁的工廠說「老兄,離下班還有一個鐘頭,咱們再造一艘船怎麼樣」。

也正是從那時起「自由輪」便成為了中國實業界的驕傲,儘管船廠在5年中製造的386艘自由輪,只有135艘屬於中國,但是在世界各個大洋航行著的「自由輪」,便成為宣傳中國製造海上旬征,也正是從自由輪開始,中國躋身進入世界造船強國之列,自由輪的奇蹟甚至被選入了中學課本。

葉金娟扭頭望著自由輪,眼中帶著些許驕色。

「從前中國所需軍艦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國定造,今則情形一變,向之需求於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國產業史上乃開一新紀元。叔叔,我學過這篇課文!這是我第一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