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時代 第314章 限制

安奉鐵路是日本在日俄戰爭期間,借口戰時軍運的需要,強築的輕便鐵路。從安東到蘇家屯,長261公里,1904年動工,1905年竣工。這條窄軌鐵路作為通往北部前線的輔助線,以用進運送軍事物資。

1905年清日北京條約把這條鐵路的管理權委託給日本。這條鐵路與釜山—義州鐵路連接將使它成為日本與歐洲間的最快路線,也是一條從朝鮮到滿洲的軍事供應線。為此,滿鐵試圖把這條鐵路換成標準軌距。對此清政府表示強烈反對,因為條約中沒有規定這種變換。日本最後在1909年夏發出最後通牒,強迫清政府屈服後自行其是。

從那時起,安奉鐵路與南滿鐵路一起構成了日本南滿鐵路公司重要組成部分,而安奉鐵路附屬線一帶即成為了與南滿鐵路一般完全論為日本殖民地,3月6日國防軍發起對關東州日軍的空襲後,國防軍第5師出平頂山沿安奉鐵路向安東挺進,而遼寧省國民警衛隊亦同時對安奉鐵中沿線車站附屬地發起進攻,儘管至少中午已收復安東全城,但卻未能及時阻擊安奉鐵路日軍護路隊對鐵路橋的爆炸,多達15處鐵路橋遭到不同程度的爆破破壞。

這時國防軍鐵道兵則派上了用場,這支國防軍最龐大的工兵部隊,在搶修和修建鐵路上都有著傑出的表現,早在對日作戰計畫擬定時,國防軍參謀部就制了六個鐵道兵團伴隨國防軍進攻的計畫,從6日起,截止至21日,鐵道兵部隊就完成南滿鐵路、安奉鐵路,四十三處臨時鐵路橋的搶建,同72公里遭到破壞的鐵路搶修,但對鐵道部隊而言,搶修鐵路並不是最繁重的任務。

頭頂的嬌陽毫不客氣地照顧著在鐵道兩旁的拚命趕工的鐵道兵,大顆的汗珠順著他們濕透的衣服滴落下來。長時間的工作讓這些鐵兵兵抓握鋼棍的手變紅了,有的鼓起了水泡,有的手套上慢慢殷出了紅色的血水,鐵路上疾馳的火車從他們的身邊駛過時,從車頭噴吐出蒸氣混雜著油污噴濺到他們的身上。

「安奉鐵路全長261公里,增建會讓站、搶修複線和迂迴線路,合計需要新建鐵路62公里,爭取使鐵路每晝夜通過能力增加一倍以上達到至少20……26對列車水平,每天列車前運物資從目前的1萬噸,增加到2萬噸,以保障作戰物資供給……按照目前的進度,必須要進一步加快速度。」

作為鐵道兵技術顧問的江華強邊走邊對身邊鐵15團團長王德林說道,在這種舊鐵路上進行的改造,一天3萬噸的運量已達到此時鐵路技術水平所能達到的極限。安奉鐵路和國內的幹線鐵路不同,國內的幹線鐵路在過去的三年之中,大都改用了IY43公斤鋼軌,而安奉線和南滿線使用的卻是英制標準的85磅鋼軌,落後的「舊式鋼軌」限制了鐵路的運輸能力。

「先生,我們目前已經完成了十四處鐵路會讓站的全部,摩天嶺會讓站是最後一處會讓站,複線和迂迴線路也已經完工,根據紙面計算,達到2萬噸運輸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王德林在說話時臉上帶著些許驕色,16天完成這些任務,鐵15團創造了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儘管這些會讓站、複線、迂迴線都是臨時性的戰備道,但15團卻把工期縮短了6天。

鐵為鐵道兵,王德林知道這條鐵路對於即將開赴朝鮮的第二集團軍意味著什麼,後勤運輸是國防軍戰鬥力的根本保障,後勤直接關係到國防軍在前線是勝或負,喀山城下的教訓給國防軍上了最深刻的一課。也正因為如此,鐵15團才會不惜一切的搶修鐵路。

「現在每天到達安東的火車是多少列?」

望著遠去的列車上平板貨車上拉送的平底船江華強隨口問道,儘管江華強不是軍人,但是卻一直關心著這場戰爭,要不然也不會以交通道鐵道總監的身份爽快的出任鐵路兵總技術顧問。

「九列!這已是京奉線讓不開路,吉開線過於老舊運力有限,瀋陽站的會讓又過到緊張,現在九列已經是極限了!」

在回答總顧問的話時,王德林的語中帶著些許懊惱之意,自己這邊拚命搶修,可運力的瓶頸卻在另外兩條鐵路給卡住了。

「九列!……難怪……」江華強想起從安東來時冷御秋到車站送行時眼中的期待之色,顯然第二集團至今仍然在安東止步不前,不是外界推測的諸多原因,而是受運力限制。

鴨綠江畔,被炸斷的安奉鐵路橋鐵梁垂落於江畔,在江邊的塹壕內,一位國防軍的軍官用望遠鏡觀察著對岸義州方向日本軍的工事,對岸日軍的工事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新意,無非是大量的散兵塹壕配以土木工事其間零散分布混凝土堡壘加以鞏固而已,在河灘地區同樣分散著多處混凝土堡壘,顯然是為了防止國防軍登陸而特意修建。

「真不知道他姥姥的還要等到什麼時候!狙擊手都是幹什麼吃的,沒看到日本兵在那加固鐵絲網嗎?敲掉他們!」

從望遠鏡中看到隱隱有一些日本兵正揮著木錘加固被空軍炸毀的鐵絲網,宋千湖恨恨地罵了一句。安東「前線」和旅順前線不同,旅順前線是炮火連天,而在安東卻是寂靜無聲,至少安東的第二集團軍所屬部隊的大炮幾乎就沒開過炮,對義州方向日軍的攻擊主要是空軍的俯衝轟炸機的轟炸,這裡似乎不是戰場,當然除了狙擊手不斷打出的冷槍之外。

「數十萬雄師一夜間殺入朝鮮只不是小說家設想而已,現在國防軍的戰役容量已經被運輸能力嚴重限制了。總理和參謀部讓以旅順為首,結果咱們這……」

查明山在說話時聲中隱隱帶著一絲無可奈何之意,打仗這個在俄羅斯同紅俄血戰過的宿將,從來沒有碰到像現在這樣,鬱悶至極的戰鬥。

「沒辦法!」

有些疲憊的靠著椅背的冷御秋,用三個字回答了顯得有些鬱悶的老夥計,老夥計從參謀部再一次調到第二集團軍讓冷御秋非常高興,兩人從俄國分開兩年多了,能夠再一次相聚顯然是總理的刻意安排,就像總理說的那樣「你們兩是國防軍中有著出境作戰經驗的,讓你們一起去朝鮮,我放心!」

「集團軍後勤處剛才打來電話,今天到現在只過來九列火車,萬三的物資,如果現在動手,咱們的物資只夠用十天,十天以後,如果還是像現在這樣,給旅順讓路,到時咱們舉許就重陷喀山之境,等等!要打就打個穩當的!冒不起險了!」

提到喀山時冷御秋的眉頭一皺,神情顯得極不自然,直到現在還有九千多名遠征軍將士的遺骸埋骨他鄉,「我帶他們去,就要帶他們回來」,自己是國防軍中第一個未做到這個承諾的指揮官,或許正是因為喀山後路被斷的教訓,讓冷御秋不願意再冒險。

同樣地聽到喀山兩字後,查明山這位當時喀山突圍戰的司令官的眉頭也是一跳,喀山是兩人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讓路吧!讓一天的路,對面的朝鮮軍就多一天準備時間,他們多一天的準備時間,到時咱們的進攻難度就加重一分,京奉線一天有3萬噸和吉開線的1.5萬噸運能,一天4.5萬噸的運能,5千噸要讓給民間,四萬噸,旅順方向至少需要2.5萬噸以上,咱們能分配到1.5萬噸都是老天爺保佑了!今天咱們還有萬三的初給,放到五天前,咱們一天才只有兩列火車3000噸的補給!還算不錯」

現代戰爭的物資消耗水平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同此時各國軍隊大依賴騾馬不同,因為缺少優良役用馬,國防軍從建軍之日起,即依賴卡車運輸物資、火炮以及兵員,國防軍一個摩步師,共有各型裝甲、運輸、牽引車輛2500餘輛,集結集中期每天消耗260噸物資,參加作戰行動時每天需要補給500—600噸物資,而裝甲師則需要增加近一倍,即便是消耗物資最少的國民警衛隊一個師,每個戰鬥日也需要補充至少200噸物資。一個集團軍計算,一次進攻戰役至少需要準備25萬噸物資,如果的戰線突擊耗用的物資既將倍增,其中油料佔到約戰3分之1,而油料卻需要從上海、西北等以的煉油廠運輸到前線,至於彈藥更是90%都是從西北省方向運輸,其它物資從南方運輸。

而在遼寧作戰的國防軍的後勤保障之大半,所依賴的鐵路是日本滿鐵公司的兩條鐵路,這兩條鐵路,儘管兩條路日人保養良好,但是自建成以來並未進行大改規模升級改造,落後而陳舊的鐵路已經嚴重地影響了許多地段的通過能力。在這種條件遼寧的運能緊張是肯定的。

而遼寧運能的緊張,卻又直接導致的了第二集團軍,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對面的朝鮮軍在那裡加固工事,而不能像第一集團軍那樣在6號的當天,對朝鮮實施猛烈突擊,對朝鮮軍的攻擊只能依靠空軍的轟炸,甚至於空軍的俯衝轟炸機、轟炸機都是從濱海省和吉林、黑龍江方向起飛,原因非常簡單,從三地起飛的轟炸機可以防止擠占更多的運力。

「現在咱們已經儲備了可以滿足16至18個進攻日的物資,如果在能在16天內打到仁川方向,我們可以海上得到40%補給,現在旅順方向能擠出運量,是因為非戰鬥物資都推給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