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時代 第273章

儘管迫於列強的壓力,中國外交總長顧維鈞和本野特使雖然進行了近二十天的極其緊張的談判,而且中國做出了適當的讓步,但在根本原則問題上無論是中國或是日本政府繼續堅持它的主張寸步不讓,日本要繼租關東州,中國要收回關東州,原則上的差距使得兩國之間的緊張氣氛,越來越瀕於破裂的地步。

隨著談判的進行,即便是最樂觀的觀察家也逐漸感覺到,一觸即發的戰爭烏雲開始籠罩遠東的上空。儘管,中國報紙每天大量報道官方消息,說什麼中國政府絕不放棄最後一線和平希望,決心繼續盡最大努力,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調整中日關係,以維護兩國和平。

但與此同時,日本的報紙上卻又大放厥詞,支那要求日本帝國從關東州撤兵,等於逼迫日本舉國自殺,中國的要求是蠻橫無理而不符合國際約法的,而且聲稱日本則是一貫主張和平的;為了避免戰爭,日本不惜作出最大的讓步,如此等等。

總之,兩國官方或民間的宣傳報道似乎都是在兩國官方主導下進行的報道,兩國政府的宣傳使兩國人民相信,一切都是對方不對,他們即便投入戰爭,也是迫不得已的自衛戰爭,是為了爭取本民族的權益和生存而戰,為奠定遠東的持久和平。

儘管的兩國政府一手控制了全部宣傳機器,進行了種種對內宣傳,但是在日本民間卻流傳著這樣一些議論「見鬼去吧,支那人早就要打仗了。哪裡想什麼和平,說什麼為調整中、日關係作最後努力,不過是麻痹的權宜之計罷了!帝國必須要不惜一切,懲戒支那人的無禮!」

二月十五日,當本野三郎作為特命全權大使從羽田機場出發,取道沖繩、台灣飛往香港的時候,一些報紙把他稱為令遠東恢複和平的使者,在一些人看來,或許他的出發意味著日中兩國或許可以恢複和平。

「……這是盡了最後的努力,但願成功!」

可是與之相反的是,在日本的民間卻流傳著其它的議論

「去他的吧。這也不過是打掩護,海軍不是已經進入戰備了嗎!聯合艦隊不久就會再次集結!把支那人的那些破船統統打沉至海底!」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街談巷議的事不可小視。在那些模模糊糊難以捉摸的傳說背後,往往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事情的真相,但至於事件的真相,或許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得知一二,但即便是最樂觀的人也不會對在香港進行的漫長談判,抱以任何信心。

「戰火不日將燃!」

在時光邁過共和十二年三月的門檻時,中日兩國的新聞界都用同樣的主題表明了兩國民間對和平的絕望。

早在西北時代根據當時制定的國防方針,即將日本定為頭號潛在敵人,即便是在戰爭時期,這一點仍然未改變,陸海空軍的軍校更是不斷的向學員們灌輸「中國之大敵是日本」的思想。

而針對日本的作戰計畫都在根據具體形勢,逐年不斷修正完善,圖上演習也是不斷,相應的各種情報收集工作自然只會更早就開始進行了。要是真得打了起來才抱佛腳,那麼國防軍參謀總部的人就都得該槍斃了。

幾年下來,中央調查局、軍事情報局、海軍情報處、空軍情報處積累的各種情報可就不少了,其中僅僅關於日本工業布局的東東就有幾乎 2000 個卷宗。不過原始情報雖然有了,常識告訴每一名軍官和情報人員,這其中自然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些情報資料最後均被彙集至一個獨立的機構……聯席情報委員會進行甄別,並由其制定相關的報告提高陸海空軍部以及總理。

早在共和七年,空軍便開始研究對日本實施越海轟炸,而越海轟炸的依據則是早在共和十年「聯席情報委員會」向空軍提交的提交了第一份關於轟炸日本的戰略目標的前瞻性報告,將 199 個最重要目標分為 9 大類:軍火武器、飛機製造、鋼鐵、機械、鐵路交通、電力、石油、海軍基地和船塢以及船舶製造等。

光列這麼一個基本清單還不算難,不過下一步的識別、篩選特別是確定優先順序以便能更有效的打擊削弱日本的戰爭機器,並最終以戰略轟炸促成日本的投降可就不簡單了。

為此,空軍在收到這一份報告後,就立即成立了空軍戰略研究委員會,用於分析有關的目標,除了空軍的軍人參與其中之外,這個機構內還包括眾多平民專家、學者,因為要涉及大量的工業、商業情報資料的分析處理。

儘管現在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研究報告,但找到日本的準確工業情報仍然非常困難。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嚴格的保密和審查體制,公開的資料很少,弄不好還是故意弄錯的,而且外國人也很難接觸到關於軍事工業布局的關鍵情報。

正因如此,在共和十一年,他們提出一個原則,直接給出了用燃燒彈對日本城市目標轟炸效果的評估情況。這份報告可以說是非常的大膽而且詳細:用燃燒彈轟炸日本城市,而且估算了所需的噸位,這一切則是建立在日本城市建築高可燃性的基礎上。

「……進一步來說,和歐洲不同,日本的工廠高度集中在幾個主要城市裡,東京、大阪、名古屋等等,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相當一大部分日本的工廠甚至軍事目標還是和居民區混雜在一塊,一旦居民區起火,大火很容易就會蔓延到周圍的工廠。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上,燒毀一片城市總比炸掉這片城市中的一個工廠要容易得多,前者只要不分青紅皂白扔炸彈就行。另外,在民居當中還有大量的小工廠和手工作坊,戰時條件下,這些小工廠、作坊等等都擔負著給其他大工廠提供零部件的重要任務,從哪一個角度上講都算是日本戰爭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所當然的軍事目標……」

在向總理講解時,張銳不停的用幾年來空軍偵察機的航拍照片加以說明,這些情報是幾年來國內情報機構能力合作的結果,也是空軍戰略研究委員會幾年來的取得的最大成果。

「我想知道一點,如果用燃燒彈攻擊日本城市工業區。我們需要用多大的力量,空軍有沒有那個能力?還就是在輕炸以後的對日本工業的打擊效果。」

讓日本燃燒!腦中一浮現出這個念頭,司馬就按不住心中的興奮之情,這是多少國人的夢想,至少是在那個年代,二戰時美國的東京大轟炸能不能在自己手下上演,對此司馬並沒有信心,畢竟相比於二戰美國強大至變態的遠程轟炸能力,中國的遠程轟炸力量還十分脆弱。

先生的問題問的非常專業,作為戰略研究委員會的一員,張銳自然知道實際上這兩個問題,是過去一年中委員會面對的最重要的一個研究課題,這個問題是越海轟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這時張銳留意到,總理似乎並沒有翻看手中的報告,而是等待著自己的講解,原本只是準備概括的解釋一下的張銳,連忙在腦中回憶起具體的數據,幸好那些數據早已經被刻進了自己的腦子裡。

「先生,請您將手中的資料翻至第75頁,根據對燃燒彈轟炸脆弱性的不同,我們將將日本的城市市區分為 3 種,A類區是最脆弱的地區。包括主要商業區,擁擠的混合小工廠、作坊的住宅、工業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8000人以上,大約佔到城市人口的 25%,如果要徹底破壞每平方公里約需要2噸燃燒彈。B類區擁擠程度好一點,人口密度在4000人以上,46%的城市人口,徹底破壞每平方公里約需要3.85噸燃燒彈。最後是C類區,它算是非燃燒區,如城郊、純粹的工業區、一級消防設施良好的商業區等等,總城市人口的 29%。相比之下,儘管 A類區所含有的工廠要少 於B 類區,重要性要差一點,不過這麼高的人口密度,如果被破壞以後間接效應非常明顯,所以A類區和B類區一樣都是轟炸的重要目標。根據日本工業布置,我們認為轟炸應主要集中在 6 個日本主要城市:東京、大阪、神戶、名古屋、橫濱、川崎。如按照標準的高空編隊轟炸的模式,12 架一個編隊,6000……8000 米,每架攜彈2.1噸,根據我們的測試數據顯示,可以覆蓋長1.5 公里、0.5公里寬的地方。假設 20%的飛機沒有到達目標,20%到達目標的又由於種種原因投得不準,這樣估算起來起碼要一次要一個大隊 160 架左右H—17才能對類似神戶一類區這樣的地區達到較好的轟炸的效果。而且分上幾次是不行的,一次飛機和所投得燃燒彈太少很容易撲滅,即使燒了幾個房子也等於幫著日本人建防火隔離帶了。空軍目前裝備有1172架H—17型轟炸機,因而有足夠的能力摧毀這些重要目標,根據我們分析數據顯示,如我們摧毀2000平方公的里城區,即可摧毀 18000 家小工廠和作坊,主要工廠的產量降低 58%,同時可造成600至少800萬人無家可歸!」

張銳的報告讓司馬的眉頭揚了起來,轟炸日本對司馬而言並沒有任何壓力,如果有機會的話,司馬甚至非常樂意看到「東京大屠殺」的上演,但理解告訴司馬,那……是不可能的!不過轟炸或許可以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