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時代 第254章 危機

共和十年的中國,存在著兩個金融中心,一個是新近崛起的西北市,西北市的第八大道被國人稱為亞洲的華爾街,第八大道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而另一個則是自上世紀中後即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上海,這裡同樣是南中國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城市。

在五年前,擁有大量租界的浦西經過一百五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繁榮的著名大都市,享有「十里洋場」、「東方巴黎」之稱時,而與之一江之隔的浦東卻依舊是一派荒涼景象。或許正是這種荒涼帶來的地價低廉使得共和五年後,上海新興的民族產業大都選擇這裡辦廠。

早在共和七年,上海市議會一些有識之士也曾醞釀、制定了一個「大上海計畫」,包括在浦東建立一個大港區及在陸家嘴建設一個新市區等。最終計畫在共和八年,隨著國家的統一、稅收的降底,大環境的好轉,同時在愛國者不租洋人房等諸多因素的推動,浦東開始大規模的建設,此時的浦東儘管仍處於建設規劃期,但相比三年前,已經初顯大都市雛形,位於黃浦江邊的二十八層的商業大廈更是成為浦東的代表,相比於對岸各國租界內的那些西方建築,浦東更顯得東方之韻味。

儘管上海地處江南,但是11月末的天氣還有些陰冷。但陽光畢竟是和煦的。早晨,太陽朗照著大地。金色的陽光,灑澆街頭的和屋頂上,灑落在人們的肩膀上和脊背上。一股熱乎乎的暖流在周身洋溢,頭昏昏然的,骨頭軟軟的,多麼舒坦,多麼愜意。

作為中央儲備銀行的上海分行的經理,相比於西北此時的李歷清還是更喜歡上海,這個流露著濃重的半殖民地氣息的城市,當然喜歡這裡不是因為他的這種半殖民地氣息,畢竟任何一個愛國者都不會喜歡上外國建立在本國的租界。喜歡這裡主要是因為上海的文化和冒險氛圍,比如它有全中國甚至整個亞洲最自由的新聞出版業、最自由的創作和創業環境、豐富多彩的電影和文化娛樂業,還有各國湧來的冒險家、間諜、文人、難民……

總之李歷清認為上海更像紐約,既有高雅古樸的去處,又有藏污納垢的角落,整個城市有陰有陽,亦中亦西,充滿冒險的色彩。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上海位於中國的南方,他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整個南中國的經濟。

這裡的商業銀行數量遠超過對銀行資本有嚴格限制的北方各省,儘管中國已經完全統一,但是地方上仍然保留著相當大的自治權,尤其是在南方各省,各省地方立法對於金融的監管並不像北方那般嚴密。而作為銀行監管機構的中央儲備銀行,在可以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作為中央儲備銀行上海分行的經理,李歷清的辦公室寬敞而又明亮,在上海商業大廈二十八層的高樓上面俯瞰四方,擁擠不堪的市區卻仍別有一番景色。而附近的那幾座精心規劃的公園和林蔭大道道一起構成了一幅有山有水的畫卷,的確讓這個喧囂的城市中保留了幾塊綠洲。

平常,在工作歇息之餘,李歷清喜歡站在窗前,眺望遠方,思考人生,忘卻煩惱。作為中央儲備銀行分行的經理,李歷清今年不過三十歲,從他大學畢業算起在金融業從業的經歷也僅僅是四年多而已。這個年齡就出任中央儲備銀行分行經理的要職,坦率的講,的確令人艷羨。這裡面當然有運氣的成分,但運氣更加垂青那些具備實力的人。李歷清正是實力和運氣兩者的完美結合,通過報紙大多金融從業者都知道這個年青人曾在數年制定過「銀行聯幣政策」,即便是華元的擬定、銀行金融業的監管等諸多影響到中國金融業的大事件,都有其參於的影子,正因為如此其才會被委於重任,出任央儲四分行之一最為重要的上海分行經理。

面對巨大的壓力和責任,儘管很年青但李歷清仍然能夠經常保持一份不錯的心情,冷靜的重事著自己的工作。作為央儲上海行的經理,不能有一個很好的心理狀態來承擔周圍的壓力,他的決定自然會受到影響,在這裡李歷清的一言一語都會影響到上海的金融市場。

古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說法,這種超然的境界,是李歷清必須要做到的,但是今天,自從用密碼本譯出這份來自總行的絕密電報後,即便是號稱是已做到不以己悲的境界的李歷清,也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消息傳開的話!」

站在窗邊的李歷清想起密電中提到的事情,眉間再不見過去的那種春風得意,只帶著濃重的愁意,這個消息一但傳來,對於國內金融業、實業界的影響恐怕將是空前的。

「德國已通過秘密第三國向協約國表示願意展開停戰談判!從即日起從嚴控制國內金融業金融投機行為,以減輕國內金融業損失!另盡將危機轉嫁至外資銀行!」

儘管這份電報的內容是絕密,但中央儲備銀行卻可以得與高層同時得到這類情報,這種情報並不僅僅只是軍政情報,他同樣是金融情報,尤其是對於目前國內經濟繁榮一定程度上依賴著參戰國訂單的實業界而言,和談對於實業界和金隔業的衝擊將遠超過任何人的想像。

「該死的!為什麼要和談!德國人也太沒骨氣了!」

想到德國人竟然在堅持了七年後,表示願意通過談判解決戰爭問題,談判意識著這場打的你死我活的戰爭,或許有可能在明年春天結束。但對於金融業,根本不需要等到那個時候,一個協約國與同盟國展開談判的消息一經傳來,幾乎立即就會引起國內股市的狂跌,參戰國訂單對於實業界的重要性,即便是傻子也明白!

這時突然然響起的電話鈴讓李歷清的思緒,從對未來的擔憂中回歸到現實面前。即便是最漫長的戰爭也有結束的日子,想到未來停戰後國內可能會發生的經濟危機,李歷清長嘆了一口氣,然後拿起了桌上的電話。

「喂,您好,我是李歷清。」

「李經理,我是哈同。」電話中傳出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是上海地產大亨哈同。

「哈老闆!您好!」

李歷清腦海里浮現出這位猶太人地產大亨的形象出來,這位哈同是此時上海的第一巨富,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兩側幾乎都其房產。

「今天下行愛儷園有一個下午茶聚會,不知道李經理是否有時間,屆時賞臉光臨寒舍!」電話另一頭的聲音顯然帶著討好的味道,實業界的發展帶動著金融證券市場的發達,即便是最冷靜的猶太人也會將大量的資產投入到股票證券市場,這個哈同就是其中之一,幾年來,其在股市投資超過一億元,回報同樣頗豐。討好負責發現利好消息的央儲僅有四分行中的上海分行經理自然在所難免!

「哈老闆有邀,歷清實是不勝榮幸!一定到!一定!」

接到電話的李歷清虛假的和電話另一頭的這位哈大享客套著,對於哈同,無論他如何討好,李歷清總是很難產生好感。

平常對於這些富商、大享的邀請通常情況下,李歷清都選擇迴避,當然這種迴避同樣是視情況對待,有時候接受他們的邀請,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

「是債!總是要還的!」

掛下電話後,李歷清輕念了一句,眼間帶著些許興奮之色,隨後將總行發來的密電和密電譯本的第96頁在托盤內燒掉,這是總行為防止的機密外匯的而制定製度。

站在辦公室內,可直視對面租界外灘十里洋場上車流、人流,對面的十里洋場或許代表著上海的繁榮的縮影,但同樣的在很多人看來,十里洋場卻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恥辱。

「沙遜、哈同!」

站在的窗後的李歷清在嘴間念叨著這兩個名詞,李歷清並不是軍人同樣不是政客,更不是特工,但是作為一個的金融從業者,李歷清知道他們在上海的分量,但作為一名政府機構的官員,同樣知道他們的風光背後的骯髒。

1843年11月,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上海成為向外商開放的通商口岸。12月,上海道台與英國領事劃定了外灘英國租界的南北界限。隨後近八十年中大量的中東塞法迪猶太人移居上海租界,他們移民上海的動機就是要利用上海獨特的經濟環境,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發財致富。塞法迪猶太人大多以「兩土」(「煙土」鴉片貿易和「地土」房地產經營)起家,後逐漸擴展到外貿、公共事業、金融業、製造業等領域,形成了沙遜家族、哈同洋行、安諾德兄弟、嘉道里家族等幾大著名的猶商集團。他們資本雄厚,網路廣泛,在一定程度上對上海的經濟命脈和發展擁有一定的影響。

鴉片貿易是一種利市百倍的生意,具有敏銳商業投機眼光的猶太商人自然不會不注意到這一點。早在廣州一口通商時期,總部設在印度孟買的英籍猶商沙遜家族也參與其中,謀取暴利。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儘管《南京條約》並未允許鴉片貿易合法化,但由於租界和外國勢力的掩護,通商口岸,特別是上海的鴉片走私公然盛行。沙遜家族於是在上海設立分行,作為從事在華鴉片走私的中心。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鴉片作為「洋葯」,在英國炮艦政策的護衛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