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時代 第198章 希望

張家口至上烏金斯克的鐵路,是西北最重要的一條鐵路幹線,為了滿足戰時需要,這條鐵路實施著最為嚴格的戰時施工制度,一百三十六個的鐵路工兵團在機械的幫助下,分別在一百三十六個經經緯度測定的施工段同時向兩端施工,除了近三十萬鐵路工兵部隊不日晝夜的趕工之外,另外還有超過六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工直接參与了鐵路的建設,得益於良好的地型與全方位的配合,僅歷時一年零六個月全線通車,投入使用。

(歷史上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困難的生活條件,全長336.5公里的集二線只用了一年零八個月就全線拉通。)

在共和七年八月十三日,張上線戰時鐵路開通。蒙古高原上響起了火車的第一聲汽笛聲,喚醒了這座酣睡的高原荒漠。看見那一列列滿載貨物和希望的火車在轟隆聲中駛出國門,一種從未有過的民族自豪感讓國人們莊嚴起來,這是世界上施工最快的幹線鐵路,儘管其仍然帶著戰時鐵路的色彩,簡易的施工、儘可能簡化的路線設計等等,但是這條鐵路卻勾通了西北與西伯利亞。

由於中俄兩國鐵軌採用的標準不同,中國採用的是1435毫米標準軌,而俄羅斯卻使用著俄制1524毫米寬軌,這樣儘管張家口至上烏金斯克的鐵路將中國與西伯利亞鐵路連接在一起,但是鐵路網卻不能通用,鐵路在進入恰克圖至上烏金斯克俄制寬軌線路前,必須進行火車換輪工作。這就有了在恰克圖的這座世界最壯觀的火車換軌車間——恰克圖火車換輪車間,所謂換輪就是更換車輛轉向架。

遠遠望去,一座「巨無霸」式的藍色建築物,矗立在藍天草原之間。這就是位於恰克圖城南與買賣城之間換輪車間,大庫南北走向,全長851.55米佔地面積15864.38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換裝庫,車間全部採用建築工期知的鋼架結構。庫內設有一條換輪線和一向轉向架存放套線(即寬准軌轉向架均能存放的線路),25噸架車機200台,10噸天車八台,大庫東設有可存放約3000個轉向架的存放位,每次可以完成整列最多48輛車的換裝,年設計換裝能力高達160萬噸。

在8百多米長,二十幾米寬的場地,車輛轉向架一個挨一個井然有序地靜候在換輪車間外,壯觀至極。需要將鐵路上的兩國不同軌制的車輛轉向架更換為兩國的車輛轉向架後,在不同軌制上奔跑的火車,才可以在不同軌制的鐵路上自由穿梭。

而在鐵路站場,這裡擁有亞洲最大的散堆裝貨場,22台門式起重機不可一世地橫跨在一道道鐵軌兩側,一台台橘紅色的龐然大物使整個機械換裝場充滿了亢奮和氣吞山河的氣勢。現代機械化的大手筆續寫著西北的不同。就是它們承載著這條鐵路設計每年600萬噸的進出口貨物的吞吐量。而援助俄羅斯的各種軍用物資以及建材、化工、紡織品以及其它商品則從這裡運出國門,工業取換取的俄羅斯的木材、煤炭、銅礦粉從這裡運進入西北的工廠。

呆在車廂內的司馬並沒有閒情逸緻觀賞的壯觀的火車換輪場面,源源不斷從西北傳來的疫情通報讓司馬再也笑不出聲來,為了獲得最新的悄息,空軍特意派出數架飛機,斷的把各地的報紙空運至鐵路沿線,然後交給專列的收發室,在經過消毒處理後,就會被送到司馬的桌前,報紙上的新聞往往比各地彙報的官方數據更為直接,但卻其內容卻顯得有些恐怖。

「……骨痛病剛剛開始時,官府還能提供棺材,徵集民工掩埋。可是由於死亡人數太多,沒有足夠的棺材,於是決定直接下葬。可是由於缺乏人手,再加上民工人大都害怕被屍體傳染上重感冒,到現在堆積在城外的屍體已經一個禮拜沒有下葬了。

在墳場上,數不清的棺材和屍體就停放在露天,長達數里。且不要說放在露天的屍體,即便是有棺材的,也只有極少數被釘上了,絕大多數是敞開的。由官府提供的是廉價棺木,結果沒多久死人的肢體就露了出來。大墳地的情形慘不忍睹。我粗略的數了一數粗,足有一兩千具屍體……」

《長春時報》上對長春的城外墳場慘狀的描述幾乎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司馬沒想有想到僅僅不過是兩周,國內的流感竟然達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按照統計數字,西北各省彙報感染數字已經超過了十萬人,這還是因為的西北防控得力的結果,而這甚至不及上海一地的感染病患,如果西北是流感的災區的話,那麼全國無疑達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之所以延期一周返回國內,是為了安排好俄羅斯的一切,畢竟西北在俄羅斯投入了太多,儘管波多金似乎說動了司馬,但是司馬最終還是選擇了拒絕,這個時代不是18世紀,俄國人絕不會因為一場婚禮同意兩個國家的合併。不過波多金提到的俄羅斯政府內部的反對勢力,卻使司馬看到一個新的機會。正因為如此才會拖延了整整一周,幾乎是在安排一切之後,隨即立即乘專列從伊爾庫茨克返回了西北。

邊防公署、西北市政府、聯合議會,還有法庭等機關都因防疫令,而暫時關閉,僅只留下了少數工作人員辦公。此時西北的街頭隨處可見巨幅的廣告,警告公眾避免公共集會,告知人們打噴嚏、咳嗽時要用手帕掩口。還有一些布告上寫著:「吐痰等於死亡。」任何人在街上或公共場所吐痰都將會遭到警察的逮捕。

「先生,從俄國返回西北了!」

就在西北的感染病例超過十萬例,人們幾乎達到絕望的地步時,傳來了邊防公署的新聞通告,那些在堅持和絕望之間徘徊著,因這則新聞再一次燒起希望的西北民眾,幾乎是自發的帶著口罩,不顧的軍警的阻攔圍到了西北火車站和實業大道兩側。

就像過去一樣,人們或許把希望繫到了先生的身上,過去是先生創造了西北的奇蹟,而這一次,民眾同樣把最後的希望繫到了他的身上,此時沒有人去在意病毒不會隨著先生的到來而消失,處於半絕望中的民眾或許希望先生的到來可以帶來奇蹟,但是更多的人卻是希望能夠在死前最後見一次先生,同樣也希望在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內給先生一次最盛大的歡迎儀式。

遠處響起的火車軋軋聲,讓火車站內早已等待多時的民眾的翹起了腳尖,朝著東方的鐵路線上望去,先生的專列並不是蒸氣列車,遠處沒有一般列車進站時的滾滾白色煙雲。

伴著汽笛聲藍黑色的專列駛入了西北火車站的一號站台,隨著一陣刺耳的剎車聲,火車停穩了下來,火車剛一進站,便從站樓上跳下一名士兵,在士兵的腰間扣著一根電話線,這是專列靠站的規定,按規定專列靠站之後,必須要第一時間連接電話網。

西北的電話網路構建於清末用三十年建成的有線電報網上,採用了後中國1966年設計的新 8式交叉的明線線路,容量可達200多個電話電路。在同一桿路的導線中,還可選出幾對銅線或鋁線各加開一套短距離的高12路載波電話,使容量增加到300多個電話電路。

而載波電話增音機這種補償線路傳輸衰減和特性變化的設備。更是大大延長通信距離,實現遠距離載波通信,在線路上設置若干部增音機。在傳輸線路相同的情況下,通路越多,頻率越高,則增音段越短。如架空明線 3路載波電話系統的每個增音段長度為 260公里,12路的每個增音段長度為120公里。

超越這個時代半個世紀以上的有線電話網的構建,便得電話在西北成為最重要的一種通訊工具,因為其安全性較高、同時可以時時連接西北幾乎每一座城市,專

「怎麼這麼多人!暢卿是怎麼安排的!熊烈怎麼執行的防疫令!」

隔著車窗的薄紗,看著站台上擠的滿滿的人群,儘管的他們都戴著口罩,但是仍然讓司馬心頭一緊,他們不要命了嗎?潛意識之中,把這一切按到西北市市長熊烈的身上,按照防疫令的規模,在防疫令未解除之前,絕對禁止任何群眾聚集的集體活動。

「先生!楊秘書長電話!電話已經給您接了過來」

這時徐子敬推開門說道,車外的陣勢同樣嚇了徐子敬一跳,先生要求不得舉行任何歡迎儀式的命令正是由自己傳給揚秘書長的,而現在……

「喂!暢卿!我是司馬!火車站是怎麼回事!」

拿起電話時,儘管壓著中國的微怒,但是即便是傻子也能聽出司馬心中的怒意!

望著先生略帶著些許怒意的表情,徐子敬不禁擔心起一直頗為照顧自己的楊秘書長來,生怕先生會不會怒及楊秘書長,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先生在拿起電話後的幾分鐘之內,原本有些森冷的面色趨於平和,儘管不知道電話中楊秘書長在說些什麼,但顯然主任的不滿已經被安撫了下去。

放下電話後,司馬對徐子敬的交待道,楊永泰在電話中對自己說的話,讓司馬明白,現在的最重要是在這個幾乎讓人心生絕望之時,儘可能的安撫民眾,他們不顧生命危險到這裡來迎接自己,於其說是寄望於自己是否可以帶來奇蹟,到不如說是來尋求最後一線的安慰。

楊永泰希望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