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時代 第131章 新疆

地處天山南北的新疆地區,自光緒十年新疆建省之後,經過多年的恢複發展,至共初時期生齒日繁,需用日增,商務亦蒸蒸日上,不僅羊毛等經甘肅、綏遠各省大批外運,與西北區外特別是俄國間的商品交流亦非常頻繁。在共和六年之前,新疆省對區外的貿易,十有八九為俄國人所操縱。除穀物、小麥、麵粉、食鹽、乾果等物品多輸往外蒙外,該省絕大部分原料、半成品以及日用工業製成品的輸出入對象均是俄國。受限於惡劣的交通條件每年向包頭方面輸出的,僅為皮毛、乾果等;由包頭輸入的,也僅是少量雜色布匹。

共和三年歐戰爆發之後,因貨物來源下降俄國商行對新疆工業品輸入一落千丈,而新疆對俄國農礦原料出口亦隨之日益增長。而共和六年二月突劂斯坦自由軍團起義後,新疆對外俄貿易即告中止,但隨著新疆被西北吞併以及科布多入疆簡易公路的投入使用,新疆的原料以及半成品開大量輸入西北,而西北的工業製造品大量輸入至新疆。

坐在卡車上的田奉清看著天山腳下見到這片美麗的牧場。雖然時值盛夏,但是這裡的氣溫卻只有約十度左右,以至於田奉清在進山後就改穿春裝。「藍藍的天空,遼闊的草原,潔白的羊群……」彷彿歌聲在耳邊響起,眼前美麗的牧場讓田奉清不禁有些陶醉……

兩輛卡車組成的車隊一進入牧場立即引起了牧民們的關注,儘管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些不用馬拉的大車,但是仍然對這種「吃油」的大車心存敬畏。現在的牧場已經見不到孩童的追趕著大車時的叫喊聲。

自從義務教育法案普及後,這些兒童大都在四十多里外村子裡的公民學堂讀書,他們吃住都在學校之中,一年只有放寒假時才會回到牧場。他們平日在學堂的公地上勞動,以掙取寄宿學校的伙食費,半個多小時前路過學校時,田奉清還給學校帶去了一些商會捐贈的物資,對於把這些纏回的學生送到學校里接受漢式教育,迪化商會當然是大力支持。

「那爾蘇巴依!」

剛一跳下車田奉清就看到剛走出蒙古包的那爾蘇巴依,於是立即熱情的和其打著招呼。

「田先生!您來了!實在是太感謝您了!勞您這麼遠給我們送綿羊!」

滿面笑容的那爾蘇在招呼著田奉清時,不時的朝其身後的卡車看去,當看到卡車上鐵欄中的那些肥大的綿羊發出「咩、咩」的叫聲的時候,臉上的笑意更濃了。那些綿羊在那爾蘇的眼裡,就如同金元寶一般誘人。

「一共四百三十頭母綿羊,外加三十五頭種羊,都在這了!不出三年你的牧場里至少會有萬頭綿羊,到那時那爾蘇巴依您即便是做在屋子裡,恐怕也數不完那些錢了,不出五年,整個天山都會傳著您那爾蘇巴依的富名。」

汪奉清指著身後的卡車笑說著,這些綿羊是汪奉清應眼前的那爾蘇的要求從迪化的種羊場中帶來的美利奴綿羊,這些綿羊原本是用來提供給移民農場和新疆的上層的十六王公,這次之所以賣給那爾蘇,是因為一年多前他對自己的幫助,否則怎麼輪也不會輪到他的頭上。

相比於新疆本地綿羊他的產毛多出四、五倍,而且毛質更好。隨著國內外對於毛呢以及毛線的需求日盛,現在各商行的羊毛定價是一百斤羊毛能賣25塊錢,價格較之過去增加了一倍有餘,現在羊毛現在西北各省等同「軟白銀」。而西北推出的產毛量驚人的美利奴綿羊,也因此受到從蒙古到新疆牧民的歡迎和追捧,而這也成為籠絡那些王公貴族的最好工具。

「田先生,那爾蘇真不知道如何感激您!用你們的漢人的話說,一切盡在不言中!將來田先生若是有用到那爾蘇之時,那爾蘇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看那些如黃金般迷人的美利奴綿羊,那爾蘇有些激動地說道,這些綿羊給自己帶來的財富,自然不需要汪奉清多言,否則那爾蘇也不會在月前到迪化找汪奉清買羊,自從知道那些王公們養著這種綿羊後,那爾蘇可是連夜裡睡覺都想著它,現在讓自己得到了。

此時的那爾蘇只是眼巴巴地看著那些綿羊,看著那些綿羊給趕下車的時候,就像是看著黃金被趕入自己的錢袋一般,顯然忘記了自己得到這些綿羊是用山前的另一塊面積超過600頃的臨湖牧場換來的。

「那爾蘇巴依,這是牧場的轉讓文書,只要您簽個字這些高產綿羊就屬於您了!」

看著那爾蘇眼巴巴地看著那些綿羊,汪奉清拿出一份土地轉讓文書對其說道,作為西北公司新疆農業安置中心主任的汪奉清之所以答應那爾蘇的要買羊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沖著他在山前的那片牧場,牧場的面積足有600頃之多,那片牧場的土質非常之肥沃。僅只用幾百隻綿羊換回了那麼大一片肥沃的牧場。而在未來那片牧場經過開墾後,足夠安置超過1000戶武裝移民,而這1000戶武裝移民就是按在山前一個釘子,不過這一切顯然不是眼前的這個土財主能夠想到的,他們看重的大都僅只是眼前的利益和金錢。

「行!行!我這就簽字!」

那爾蘇沒有一絲的猶豫不決就在轉讓文書上簽字了,儘管教寺中的阿訇曾經告誡過那爾蘇把牧場賣給漢人是個錯誤,但是那爾蘇更在意的是有了這些羊自己的財富可以增長几倍,這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600頃的牧場又算得了什麼!

1884年,新疆建省之後,在同化纏回的政策清政府將「分設義熟」,開辦世俗教育,要求但凡纏回兒童,自8—14歲都得入學,對入學的纏回兒童,給予提供筆墨,免除徭役,學習成績優異者畢業後可予頂戴等獎勵,鼓勵各地纏回送子女上學。

然而千年的宗教習俗是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的,同時因為學校每天要拜孔夫子像又與回教禁忌拜偶像抵觸,而「四書五經」、「八股文章」又令學生們望而生畏,種種原因致使教育受阻。至辛亥革命,全疆僅只有民族學生1500餘人,而且多為新疆十六王公以及其它貴族子女。

共和初年楊增新為維護其統治,以一切宗教都以勸人為善為宗旨,如果人們不信宗教,不敬阿訇,便不免會做出出軌的事情,於是便大力支持興辦回教教育,他鼓勵和支持阿訇舉辦回教經文學校,規定除了由毛拉教授讀、寫《古蘭經》的清真寺學校外,不得開辦任何其它學校,於是經文學校壟斷了纏回教育的局面仍被延和推廣。

庫車,古稱龜茲。漢之西域都護府,唐之安西都護府及龜茲都督府均曾設於此。清光緒年間設庫車直隸廳,後改設直隸州。共和二年(1913)改設庫車縣。現隸屬阿克蘇地區。庫車縣位於新疆中西部,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

庫車縣城,在當地人的口中被稱為「漢城」,其意不言自喻。在庫車縣城外不遠有條非常寬敞的大馬路,庫車和附近的纏回貴族經常在這裡的舉行賽馬。而在馬路邊有一條筆直的大路連接著馬路,路上聳立著一座門樓,在門樓的後是一座漢式風格的建築,看起來要遠比周圍的建築更為高大,有著漢式的大房頂。再過去一個是另一個穆斯林風格的建築,規模稍小。門前有回教風格的過道、花格子的玻璃,在兩棟豪宅的門前有數層很漂亮的石質的台階,台階下面有花圃和灌木,還有十數棵高大的榆樹。

這裡便是新疆十六大家族鄂對家族的庫車親王府,自大小和卓平叛後,清朝的這些皇帝善於利用當地的民族精英、上層來管理,在新疆這個藩部就是用的當地的王公貴族來管理,清朝皇帝重用了16個當地的大家族,就是當地上層的16個家族。他給他們一定的自治的權力,給他們很高的榮譽,但是又把他們牢牢的控制住。庫車的鄂對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共和後,新疆和蒙古一樣,儘管廢除了滿韃皇帝和滿韃的貴族制度,但是在新疆地方上的王公制度仍然被保持了下來,畢竟無論是對於滿清或是對於共和新政權而言,新疆的16個上層家族仍然是維持在新疆統治的最好工具,甚至於共和他們的官階名稱未降反升,而現任的庫車親王米扎爾·買買提明王在共和三年,經過時任新疆督軍楊增新的薦舉,由中央蒙疆院頒發了大總統冊封令,由庫車郡王被晉陞為庫車親王。

站在這「熱瓦」上的林新雲打量著眼前的這個漢式風格的建築,王府的這座漢式建築大約是在百年前由滿韃的皇帝賜建,門前一個很大的噴水池,這在漢式建築中非常少見。林新雲所站的「熱瓦」的漢語意思是「望月亭」,是四方型的高台,四面都是斜坡,看起來壯觀,亭子上畫了很多回教式的花紋。

當看到庫車回部親王米扎爾·買買提明王爺在僕人的簇擁下滿面笑容的登上望月台時,林新雲連忙滿面笑容的迎了上去,兩人看起來顯得好不熱情,而一個年近六十歲的老人和一個二十餘歲的年青人彼此之間以兄弟相稱的場面也著實有些滑稽。

「王爺,根據西北地區義務教育法案的規定,所有的宗教學校必須在今年五月之前全部停辦,所有適齡學生必須就近到公民學校就讀。因此清真寺的宗教學校必須要停辦,但是根據舉報,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