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時代 第40章 糖衣

鐵路,自從在19世紀中葉出現以來,他便被軍事家們視為得力的後勤輸送手段,軍可以利用鐵路迅速運送人員和裝備,從1859年鐵路第一次應用於戰爭,至今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之中,鐵路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到19世紀末,鐵路已日益顯示其重要性。而這個世紀交替後的歐洲大戰之際,歐洲各參戰國都動員了大量軍隊,如果沒有鐵路,就無法動員、機動及保證供應。而大量的軍隊在前方作戰的後勤恐怕也無法保障。鐵路的重要性自然可現一二。

西北的運輸,首先是公路運輸其次是鐵路運輸,而在蒙北更是第一次引入了內河運輸。在戰爭之中,後勤運輸是聯繫後方同前線最重要的工具。西北或許可以生產大量的武器和彈藥,但是如果不通過運輸及時送往前線,那麼它就只能成為無益於前線的東西。應當說,在及時供給前線武器、彈藥、糧食、被服等等方面,運輸的作用是有決定意義的。

儘管按照後勤部的推算,蒙古南張庫公路以及蒙北的內河水運,已經基本解決了西北軍在下貝加爾一帶作戰的後勤運輸問題,但是按照後勤處和西北省交通部規劃,在庫倫城北建設一條輕軌鐵路,以期儘可能完善西北軍在北方作戰部隊的後勤保障。

而這條張恰鐵路實際上早已進行了規劃,只不過受限於種種原因而一直未能建設,直到現在在邊防軍後勤處的強烈要求下,這條鐵路被列為了軍用一號線,將集中全力不惜代價的儘快完工,為此西北邊防軍甚至於特別成立了邊防軍鐵道兵部隊。

「……張恰鐵路將南線沿張庫公路東100米建設,北線則以庫恰商道為基礎。張恰鐵路採用軌距是標準的1435mm軌距,考慮到目前西北鋼鐵聯合企業的鋼軌產量,為了不至於讓鋼軌產量影響鐵路施工進度,所以我們將採用軌重為25公斤的輕軌,如此一來相比採用84磅軌或華式38公斤鋼軌,約節省35%的鋼材,當然帶來的副作用就是鐵路的承載能力不及華式38公斤路軌的幹線鐵路,但是這只是作為應急之策,將來可以徐徐途之。而在少有的幾座橋樑設計活載為歐美幹線鐵路所用的C-20級。將來可以隨時對路軌進行改造,以將使其達到幹線鐵路標準。」

在西北邊防公署內司馬會議室內,李潭指著已經繪製好的地圖向司馬解釋著,這條鐵路是並不是西北修建第一條鐵路,雖然自己的老師督造了西北工業區內,連接著京綏鐵路的超過兩百公里的鐵路。

但是現在這張恰條鐵路卻是真正意義上的西北修建的第一條幹線鐵路,即便是正在修建的從大同至包頭的京綏鐵路也無法與之相比。雖然整個鐵路受限於鋼鐵產量,只能採用25公斤的輕軌。不過這條包括多條延伸線在總長超過兩千公里的鐵路,將會是第一條完全由國人自建的幹線鐵路,當然這不過只是一個準幹線而已。

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是國人自建,畢竟在張恰鐵路技術人員隊伍中,有超過六百名美籍德裔鐵路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西北現在修兩條鐵路,一條是從完全不假外人之手修建的大同至包頭的鐵路,西北省交通部中70%的技術人員都在那條鐵路線的工地。像自己的老師江華強,每周都是乘飛艇往返於張庫公路和大綏鐵路的施工現場,以同時指揮兩地公路和鐵路的施工。

而目前的要開工修建的這條張恰鐵路,技術人員幾乎完全依賴移居西北的德裔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不過這卻是鐵道兵部隊組建以來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李潭,人、財、物,需要什麼我都會調給你,到月底那批從內地招來的新兵完成四周的初級訓練後,就補給你,這批新兵可以組建四十個鐵道兵團,加上目前的十個團,這條鐵路能分成五十個施工段同時施工,務必要快!記住戰爭不等人!我等你的好悄息!」

看著李潭司馬面色平談地開口說道,這條鐵路雖然不可能即時投入使用,但是對於將來的影響卻遠非公路所能相比。有這麼鐵路以及未來分布在鐵路附近的武裝移民農場,蒙古永遠都不可能分裂出去,而更重要的是這條鐵路的在軍事上的重在意義。

之所以建立鐵道兵部隊,實際上是為了儘可能加快鐵路施工進度,令行禁止的部隊,遠比普通民工隊伍更為有效。而鐵道兵和野戰部隊士兵不同,不需要像野戰部隊那樣完成全部訓練,只需要完成初級訓練就可以投入使用。而一個鐵道兵團只需要三十多名軍官,同樣不會對擴軍造成影響,鐵道兵特殊的性質決定了這一切。

「是!請主任放心!我保證這條鐵路如期完工!」

聽著主任的話後李潭正色立正回答道,同時也算是立下了軍令狀,這條鐵路的關係和重要性,在上次籌建會議上,西北軍後勤處的汪慶辰處長已經說得清清楚楚,如期完工是最基本的底線了。

當李潭和司馬在辦公室中談著張恰鐵路的時候,一列從京城駛來的豪華列車緩緩地駛進入了孔家莊火車站,因為西北工商業的原因,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從京城、天津等地乘火車到孔家莊進入西北,自然的路礦局在這些商人身上動起了腦子,西北機車製造廠製造的全封閉式全鋼車身、裝有冷暖氣的豪華客運列車,西北之星被投入了京張線的運營之中,而他上面的乘客主要是商人和來西北的政客,當然也有很多外國人。

西北的工業幾乎完全建立在外來訂單的基礎上,而國內市場只佔到西北的工商企業對外貿易額的40%左右,而來自歐洲各國、美國、南洋、南美甚至於非洲的訂單,則佔到了西北對外貿易額60%以上,而在西北市內超過六千家來近五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洋行,則是西北對外貿易繁榮的一個佐證,自然的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外國商人往返於西北和京城、天津等地。

「先生,我們到西北了!這就是西北!」

從在這列西北之星停穩後,在下車的那些西裝革履、頭戴著禮帽的華洋富商之中,幾名頭戴著禮帽的外國人,並沒有吸引人們的注意,畢竟在西北現在的外國技術人員和外國商人太多了,因為大量的美籍德裔技術人員和專家的移居西北,現在在西北的外國人甚至於超過了上海,在西北的政府機關、工廠企業、學校和街頭、社區、公園到處都可以看到外國人的身影。

走有前面的兩名外國人一出車站就進入一輛黑色的西北製造的3系中華汽車上,而緊隨其後的幾名洋人,則上了那輛黑色汽車後的兩輛2系轎車,三輛車組成車隊便徑直離開了車站,像這樣洋行或公司的車隊在站外迎接前來的貴客,在西北非常普遍並不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這裡就是西北嗎?這裡的確是一個奇蹟之地。」

從在車中地看著車外的街道兩邊的中式的高樓以及整潔有序的街道辛策自語道。這座城市奇蹟般地在荒原上聳立了起來,而他現在仍然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著,對於這一切,作為一個中國通,辛策更為好奇的是,這座城市所有的一切都超出了過去對於中國的認知,比如這乾淨的街道和整齊的店面。

不過顯然辛策這一次來西北並不是為了在西北參觀,所以只是不過是打量了幾眼這個充滿東方味道的現代化城市,然後便面色嚴肅的輕拍著放在大腿上的文件包,黑色文件包內放著幾份絕密的文件,這正是辛策來西北的目的。

作為前駐華公使,雖然中德兩國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斷交,但是根據本土的命令辛策並沒有乘中立國船舶離開中國,爾後以外交人員的身份借道義大利和瑞士返回德國,而是進入了位於天津德租界內一處屬於德國政府建築中,在那裡辦起了一個德意志帝國駐中國商務代辦處,一個換了名字的全權准外交機構。

兩個月以來,辛策仍然和兩個月之前一樣,到處上下奔走,說服中國的那些地方勢力和政客們,反對對德宣戰,經過辛策的一直以業的奔波和大把的馬克被撒向這些地方勢力和政客們手中,因此辛策還是成功的說服了一部分人的改變了自己的立場。

不過這些努力顯然不能改變什麼,但是當中俄兩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之後,尤其是俄軍入侵買賣城之後,一切都被改變了。儘管中國的國會通過了對德宣戰議案,但是在辛策的攻關下,這個議案被中國國會以時機不成熟為由,拒絕對外公布,以至於中國從站到協約國中的國家,變成一個一隻腳仍然在門外搖擺不過的國家。

得益於中俄之間的僵局,中國國內開始出現了反對參加協約國的氛圍,這種氛圍對於辛策是有力的,而德國政府以及奧匈政府適時的通過聲明放棄在華全部特權,更是讓中國人對同盟國的好感倍增,而德國和奧匈所放棄的不過是本就註定要失去的東西罷了。

這一次辛策用了很大的力量才擺脫了英、美、法、日的特工,化名來到西北,所為了目的很簡單,和西北簽定協議,現在的西北正在和俄國人打仗,一定程度上來說,現在的西北就是德國的盟友,給予自己的盟友適當的支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先生,您看!廣場上這些的中國人,在慶祝他們的軍隊佔領了烏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