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舊時代 第212章 水利設備研究所

從西北工業區向西北延伸著一條長達三十多公里的柏油公路,這長柏油公路和工業區的其它地區不甚一樣,路邊很少看到在西北比較常見的工廠或者遍布樓房的居民區,如果不是路邊田地里的輸電塔,恐怕人們很難相信這裡也是西北的一部分。

除了這條在國內其它地區很少見到柏油路和電網輸電塔,路邊只有一些偶爾散落著的公司農場之外,就是一些稀落的只有幾十戶人家的非公司所有的村落,這些村落里住著在數十年前甚至於百年前就在口外墾荒的移民。

走在這條柏油路上,遠遠的就能從外表上看出兩者的區別,光禿禿的村落里是破舊的雜亂的土房子,而在公司農場的定居點周圍卻種著一些還末長成的小樹,一層半高的帶著簡易閣樓的「樓房」和簡易倉房散布在規劃整潔的農場定居點中,路兩側不時可見的定居點。

因為這裡地處口外、口內的交界,早在清初這裡就已經出現了漢民墾殖,而較好一些的田地早已被這些早期移民佔有,因而這些農場大都是建在被那些移民棄荒的沙地、劣地之中。

按照這些農場的所處的環境,也應該說是口外上最為凄涼的地方之一,在乾旱少雨的口外,建在沙地橫亘上的農場,因為遠離水源而幾乎是寸草不生。但正是這些農場定居點為人口日益增長的西北,提供著大部分糧食和肉食、菜蔬,現在這些農場已經是整個工業區日常所需農副產品的主要來源,當然這一切都是得益於公司在這些農場里建的灌溉設施。

最初在司馬決定在口外建立公司農場時,不過是想為了安置一些公司的工人家屬,讓她們擁有一個工作的地方,以便掙到一些錢用於補貼家用,但是隨著後來從各地到工業區的移民越來越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因為年齡等多方面的原因,並不適合在進入工廠工作。

為了安置這些人,同時也為了為解決工業區內日益增長農副產品的需求,所以司馬就在遠離工業區的地方,建立了大量的公司農場,這些農場實際上,是一種類似後世的合作社形式的集體農莊,基本上這些農場的土地、房屋都屬於公司,而這些移民,則是依靠承租著公司提供的土地為生。

而平時各農場相互協作,相互提供經濟和社會服務,農忙互相幫忙,集體合作社負責購銷、教育、醫療、文化等。新建村落由公司的農業安置規劃中心和農場服務社共同規劃,而公司向他們提供土地。

「葉在馥,字乃芬,廣東番禺人。其父葉大銓,清光緒年間曾任廣東增涉火藥廠文職廠長。葉在馥少年就學私塾,15歲考入廣東黃埔水師學堂駕駛班。光緒三十二年畢業,進北洋艦隊實習。宣統元年被選送北京,同年又派赴英國留學,專攻造船工程。共和元年秋,考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造船系。共和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葉在馥奉命調赴美國監造潛艇,轉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軍艦設計與製造,年前獲該校海軍工程學士學位畢業。」

從後視鏡里看著此時只顧得欣賞著車外的風景的葉在馥,馬平格在心裡默背著他的資料,作為研究所的所長,馬平格當然要記住研究所在的每一個研究的資料,更何況是這麼一個未來將在研究所在挑起大梁的技術人員的資料。

「可惜,全中國,只有在西北這裡有這些農場,如果有朝一日,全中國的農村都變成了西北的農場這樣,那該會有多好!」

透過車窗看著位於路兩側的雪原之中的農場定居點,葉在馥在心裡自言自語到,來到西北已經有十多天,西北給了葉在馥太多的驚奇,雖然作為一個廣東人,葉在馥並不太適應口外的寒冬,但是葉在馥仍然堅定的留在了這裡,畢竟葉在馥知道一點,除了西北,恐怕在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達成自己的希望。

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作為一名海軍工程學學士,學習軍艦設計與製造為本業的葉在馥,當然知道在這個時候,即便是自己按照海軍部的委派到江南造船廠任職,恐怕終其一生也不可能設計製造出一條軍艦,那怕就是一條商船,恐怕也不會交給自己設計。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葉在馥才會在猶豫再三之後,才決定接受的西北的邀請,來到了西北從事船舶設計研究,當然更多的時候是研究性質,如果不是看到西北有入股上海船界,恐怕葉在馥也不會接受西北的邀請。

「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跑到西北這種缺水之地造船,想來全世界的造船工程師之中,也只有自己這一幫子人在水池子裡頭搞試驗吧!」

看著自己的坐車拐進一條盤山公路之後,於是葉在馥便在心裡自語到,而此時汽車速度已經緩緩減速了。

「等過了這個山,咱們就到地方了,那裡就是咱們的研究所,全中國唯一一家『水利設備』研究所!葉先生,你看山腰上的那片林子沒有,您的住處就在那,環境非常不錯,從陽台上可以鳥瞰整個水庫。研究所有的幾十個技術人員都住在那裡。」

待通過一個戒備禁嚴的檢查站之後,坐在副駕駛位上的馬平格扭頭對葉在馥說到,馬平格知道眼前的這位葉在馥可是公司費了不少周折才挖到的專家,在選房上特意給他挑選了最好的一處別墅。

「讓您費心了,你們就在這個水庫里研究船舶?這裡未來也太小了吧!」

從車窗向另一邊望去,此時已經可以看到山下的那處水庫,於是葉在馥難免有些失望的開口問到,原本葉在馥還以為那個研究所,應該是在一個非常大的湖泊附近,根本沒想到會是在這麼一個人工水庫之中。

「呵呵!葉先生,這個水庫的大小也許小了一些,但是滿足我們目前的研究完全夠用,上面已經給我們承諾了,最多一年後,我們研究所就會搬到海邊去,不過在那之前,咱們得先完成公司交給的一號任務。對於一號設備研究所里的研究員都是外行,現在您來了,相信很快我們就會有所進展。」

對於葉在馥覺得這裡有些小,馬平格並不覺得的意外,於是便開口解釋到,雖然作為研究所的所長,但是馬平格知道在這些技術人員面前,自己位置更多的時候,是用來協調研究所和外界的關係,爭取資金,幫助這些技術人解決他們的問題,反正說白了,馬平格知道自己這個所長就是一個後勤部長。

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不專業的人在後勤上給予保障。這種現象在西北普遍存在,不對專業人員指手劃腳,這個好習慣實際上是從司馬那裡傳開的,即便是司馬本人,更多的時候都是信奉把不懂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士做就行了,不懂行的人沒有必要瞎指揮。正因為如此,現在的西北早已習慣了這種運行方式,畢竟在西北一直信奉技術至上理論。

汽車在盤山公路上繞來繞去之後,終於來到了一個堅著高牆的建築附近,馬平格在向大門旁的警衛出示了證件之後,警衛仍然仔細核查了車上的三個人的證件後,才打電話過去。鋼板製成的大門緩緩開開的時候,「水利設備研究所」的真容終於出現在了葉在馥的眼前。

「掛上掛架前,再檢查一遍,不要出什麼意外!」

看著魚雷被緩緩地推到掛架附近何昌廉便開口對身旁的技術員說到,何昌廉都記不住這句話自己重複了多少次,反正從兩個月前到現在,像這樣的試射,每天都會進行不下三十次。

「老師,咱們製造的這種空氣魚雷,應該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空氣魚雷了吧!像咱們的這種空氣魚雷,速度可比書上介紹的那幾種魚雷快多了。」

按照何工的吩咐仔細檢查著魚雷的馬榮,一邊檢查魚雷,一邊開口問到自己的老師,作為大沽魚雷局的優等生,儘管知道像這種空氣魚雷的已經落後,但是仍然忍不住開口問到。

「45節的航速,2000碼的最大射程,戰鬥部重140公斤。絕對是全世界最先進的18寸冷壓縮空氣動力魚雷,如果不是因為以氣體作工質的魚雷,排出的氣體在水中會形成明顯的氣泡尾跡。同時,排出氣體後魚雷重量減輕影響精度的話,這種魚雷絕對是現在全世界最先進的魚雷,即便如此,這種魚雷也比現在英國、日本用的幾種冷壓縮空氣魚雷要性能要好上一倍!如果不是公司提供的鋁製的高壓氣瓶,性能恐怕不比英國的要好多少。」

聽到學生的問題後,何昌廉便開口說到,同時用手輕輕的撫了一下推架上的末塗漆的魚雷,在來西北之前身為大沽魚雷局首席技師的何昌廉從來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設計魚雷。

畢竟現在海軍對於北方政府而言就有如雞肋一般,就是別說是並不重要的大沽魚雷局,就是連海軍在去年都斷餉達半年之久,因此何昌廉才會帶著自己的學生和大沽魚雷局的近百名技師、工人來到了西北,幫助西北設計製造魚雷。

在前清時,大沽魚雷局就一直承擔著幫助北洋水師,維修魚雷、裝配進口魚雷,幾十年下來,大沽魚雷局技師和技工都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因此自從他們來到西北之後,不過月余時間,就利用西北提供的設備和配件,幫助西北製造了第一種壓縮空氣動力魚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