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舊時代 第179章 轟炸(上)

「號外!號外!西北工業區十三萬人投票支持對北方政府宣戰,國旗已被降下!」

「號外!自由與正義重回之前,西北絕不放下武器!」

「號外!西北通電全國,電文兩字——戰爭!」

「號外……」

在國內的各大城市,賣報的報童們手興著報紙大聲的在街頭喊著,這些日子來關於西北的新聞實在是太多了,但是像今天這般轟動的,還真沒有過。

一個公司向政府宣戰!

每個聽到報童喊聲的人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畢竟對於他們而言,雖說從之前的報紙的報道中,知道西北公司有自己的軍隊,可是這全國上下又有幾個地方的商會,沒有自己的商團,可有那一個敢跟政府這麼說到,那胳膊能擰過大腿嘛。

「這西北也牛氣了,發了個通電,什麼都不說,就這兩字,戰爭!他這是唱的那一出啊!這恐怕也是共和以來,若大的中國最省錢的通電了吧!」

在茶樓里的一個戴著眼鏡,留著山羊鬍的中年人,看著手中的報紙,還是報紙上的西北通電電文圖片,上面就那麼兩字,戰爭!

而報紙上兩個大大的黑體字,此時顯得是如此之刺目,戰爭二字此時顯得再刺目不過,同時也讓人們可以從中知道西北的決心。

熟悉民國的人都知道,「通電」在民國史上出現得極為頻繁,深深地滲透到那一段歷史的腠理中去,治史者無論如何也是繞不開的——乃至於有人說「不讀通電,則民國無史矣。」

民國人對通電的摯愛無以倫比,上台要通電、下野要通電、嘉獎要通電、譴責要通電、討伐要通電,和談要通電,甚至大學老師被政府欠了薪水也要通電……

雖說通電的價格之高,絕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是眾人仍舊樂此不疲,甚至於在後世還有學者專門研究民國通電,可以說民國通電史,就是一部民國歷史。

但是在這些少則百字,多則上千字的通電,西北的這份只有2字的通電,顯得是如此之另類,如此的特別,以至於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份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通電,是司馬自己草擬的,司馬並沒有使用公司的老學究們起草的那份用著屏五屏六的文字,訴說著西北的無奈和西北所受的勒索,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如令暴政當權,以至於西北為生存計,奮而反擊,總之一句話,不是我想造反,而是你逼我的,再則現在都是共和了,就是反抗暴政那是天賦人權!

那份絕對可以做為通電範本的千字通電,讓司馬看的是頭暈目眩,原因無他,生活在白話時代的司馬,從中根本就看不出什麼所以然來,所以司馬就親自擬定了這份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通電。

在司馬看來,此時西北已經沒有了選擇,通電全國的目的是為了名冤叫屈,有這個必要嗎?現在全國都知道西北十三萬成年公民的選擇,相信報紙上自會報道,報紙上自己地報道前因為後,那麼就沒有必要了如此了,現在的通電就是告訴國人,西北的選擇,所以戰爭二字足夠表達一切,更道明了西北的決心。

於是這麼一份題頭寫著:「大總統(徐世昌)鈞鑒:國務院各部總長、各衙門步軍統領、警察總監、曹巡閱使、督軍、省長、司令、師旅長、護軍使、鎮守使、各省議會、商務總會、農會、工會、教育會、商會、各報館公鑒。」然後內容卻只有短短兩字的通電,就此出籠。

「松坡,現在你還要去西北嗎?」

看著有些失神的老同學,蔣百里開口說到,剛從日本回國,原本想休息兩日後即啟程到西北參觀,以看看這個人們口中的中國的魯爾以及中國的希望。

但是沒想到,今天的報紙卻打破了蔡鍔對西北的夢幻,雖然蔡鍔本人是一名軍人,但是一直以來,蔡鍔都反對用武力解決政治紛爭,當年自請進京、反對二次革命,均是如此,而是為公義。

之所以起義反袁,是為保衛民國,是「為時勢和良心所迫」,是為了公義,不能「兼顧私情」。蔡鍔從不否認自己對袁世凱懷有一定的私人感情,但一旦袁氏背叛民國、背叛自己宣誓效忠的共和、帝制自為,蔡鍔就要起而反對,毫無迴旋餘地。

在日本時看到從國內傳來的報紙上,對西北軍國民教育、軍國民色彩濃厚的描述時,作為一個信奉軍國民主義的軍人,抵禦強敵、洗雪國恥乃是蔡鍔最大心愿,看到西北如此時,幾乎在潛意識裡,和一些人一樣蔡鍔幾乎把西北看成了未來中國的希望所在,和中國改良的範本,但是現在,西北的決定顯然出乎了蔡鍔的意料。

「百里,此次西北之行,不能推遲,國魂者,國家建立之大綱,國民自尊自立之種子。這不正是如此嗎?我們要去西北看看,西北人是怎麼爭他們口中的自尊、自由和正義。」

雖然在內心深處並不願意看到西北選擇用戰爭代替對話,但是在蔡鍔的心裡,蔡鍔還是希望能夠親眼看看,這個被自己視為中國未來改良之范版的西北,而從報紙描述的西北人憤不畏死的表現,更是讓蔡鍔看到了西北軍國民主義教育的成國。

「民不畏死,死又何懼。普通百姓竟然以犧牲為榮!」

想到報紙上提到的那些西北人自發參軍的場面,蔡鍔在心裡對西北的好奇心日盛,雖然不喜用西北的選擇,但是蔡鍔知道此時西北的決定,實際上是西北人的勇氣。

「去定火車票吧!我們今天就去,等到他們打起來的時候,估計想進入西北也就難了!」

想到社,蔡鍔還是下定決心,提前去西北,去看看那個人們眼中,之前的中國希望和現在的中國亂源所在的西北。

司馬並不知道蔡鍔的決定,現在的司馬所關注的是京城府院雙方的決定,讓人感覺的意外的卻是,府院雙方對司馬的電文,竟然意外的沉默著,只是呼籲西北保持冷靜,遵守國家律法等等而已,但是此時西北還有選擇嗎?

位於在民團綜合訓練中心東側大約二點五公里的地方,就是在西北家喻戶曉的西北航空俱樂部,這個航空俱樂部實際上一個公益性質的航空教育以及航空技術普及機構。

整個航空俱樂部日常所需經費均由司馬個人基金會支出,之所以成立這家航空俱樂部,除了是為了使西北的飛機製造廠生產出的飛機有處銷售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司馬想在西北建立一個初級飛行員培訓體系。

所以就建立了這種針對航空愛好者的航空俱樂部,俱樂部的學員除了一部分是通過考試進入西北中學高中部的學員外,還有一部分是工業區內的航空愛好者,他們只需要交納三十元的學費,就可以在三個月內學到到航空理論知識,並且完成三十個小時的飛行訓練。

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每一個人的內心裡總是有著一個飛行夢,即使是西北的普通工人都夢想著能夠飛上天,所以除了從高中部通過考試進入三百多名學員外,在西北還有六百多名自費學習飛行的學員,雖說現在這些學員大都只有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時數,甚至很多自費學習的學員只有幾個小時的飛行員時數。

但卻不得不承認,司馬在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西北建立了這個時代亞洲最龐大的一個飛行員體系,雖然他們中的大部分只不過是剛剛學習飛行,甚至於還不無單獨飛行員的初級學員罷了,但這畢竟是一個好的開始。

俱樂部最初的兩架飛機是秦國鏞等人為了創辦飛機製造廠,以每年三千元的租金的租借給的俱樂部,這就是俱樂部的最初的開始,直到後來飛機製造廠製造出飛機之後,這一切才得已改變。

因為在俱樂部學習飛行的學員越來越多,而最初的那幾架飛機顯得不能滿足俱樂部使用,所以俱樂部在幾個月內,通過不停的向飛機製造廠發出訂單,現在已經從最初的兩架飛機,增加到現在的五十八架飛機。

在俱樂部的那座三層的西式教學樓後面的那場開闊的草地,就是俱樂部的機場,這個時代的機場並不像後世那般規整,俱樂部的機場不過是一個長2公里寬1公里的一片平整的草地罷了,在機場兩側有幾十間鋼構以石棉瓦為頂的機庫或倉庫。

這個在後世甚至不及高爾夫球場的機場,在這個時代卻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機場,畢竟相比於亞洲其它臨時用作機場的草地而言,這片經過人工修整的機場,相對算是真正的專用機場。

「你好,這是你們的證件,請收好。」

在從主公路拐進通往航空俱樂部的那條岔路上時,一個背著槍的憲兵把手中的三個證件歸還給他們後,敬了個軍禮開口說到,雖然對這個車牌號為西A00265的福特T型車已經非常之熟悉,但是憲兵看到這輛車時仍然按照規定攔下這輛車檢查核對車上乘客的證件。

憲兵進駐航空俱樂部是從幾個星期前,航空俱樂部的飛行教育隊改成西北航空隊那天開始,但是那時憲兵只不過是在機場內負責警戒罷了。

但是現在負責機場安全的憲兵,卻需要在幾公里以外的地方設卡,畢竟此時已經進入了整個西北戰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