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舊時代 第161章 印象

在從孔家莊火車站下車之後,感覺到一陣口外刺骨的寒風吹來,這讓邵振青有些不太適合的忍不住顫抖了一下,忍不住裹了一下身上的大衣。

適合了一下寒風之後,邵振青才開始打量著眼前的這個被國內報界稱為「中國魯爾區」的西北工業區的門戶,之所以稱這個孔家莊火車站為西北工業區門戶,實際上是一些好事的報紙所稱。

原因無他,因為從在這裡下車之後,你就會立刻感受到西北的氣氛,正如之前其它報社的新聞上所說的那,在孔家莊火車站,邵振青的確看到了報紙上描述的藍色的三輪貨車、穿著藍制服的西北公司工人,但是邵飄萍注意到,更多的卻是穿著各種新舊不一服裝的婦女和兒童。

因為同車的關係,邵振青知道這些婦女兒童,大都是從口內各省搭車來找她們在此務工的丈夫、父親,因為他們的丈夫、父親從公司分到低價房,所以可以把家人接來和家人團聚。

一路上邵振青從這些婦女的口中知道了太多關於西北公司的故事,正如報紙上報道的那樣,西北公司是一家對員工實行高福利待遇的公司,其對員工的待遇普遍高於國內現在任何一家企業,不過在邵振青看來這應該和西北公司從事的利潤較高的機械製造有關。

作為《申報》駐京的特派員,一直以來邵振青都是在揭露北方政府以及北方軍的醜聞做時評,雖說對西北公司已是慕名已久,可怎麼奈因為經費問題,所以未能成行,只能從外界報紙得知西北公司以及西北工業區的情況。

直到數天前,邵振青接受了一位友人的贊助,所以此次西北公司之行才得已成行,邵振青希望自己能夠對現在國內風頭正勁的西北公司、西北工業區進行最詳細的報道,順便了解一下,這個被在日本報界被稱為「阻礙日本復興之手」的西北公司到底是什麼樣的集團。

「這次來這,一定要弄清楚現在大家口中的中國的東印度公司到底是什麼樣子!希望這次自己沒有白來一趟。」

看著車站外熙熙攘攘的路人,邵振青嘴角稍帶一些笑意的底聲自語到,如果說數天之前,在邵振青看來西北公司更多的時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企業而已。

雖說這個企業已經成為了中國實業進步,甚至達到或者世界先進水平的象徵,也被一些人稱為中國的奇蹟以及實業希望所在。

但是因為那篇在全國影響力最大的多家報紙同時登出的文章之後,邵振青對文章中描述那個以軍法管理著工業區,以軍法管理員工以及其家屬的西北公司的興趣更濃。

雖說邵振青本人信奉自由主義,對強權主義可謂是反感至極,但是同樣對這個被支持者稱為斯巴達化之西北的西北公司倍增。

邵振青並沒有直接加入對這個「中國的東印度公司」的抨擊的陣營,至少在邵振青看來,在自己沒有親眼看到並且調查過,這個月前的「中國奇蹟」,現在的「中國東印度公司」之前,邵振青覺得自己不應該盲目的相信那篇文章中所說的一切。

雖說對於公司組建民團,邵振青持著反對意見,可是現在各地商會都有自己的商團武裝,地方上也有民團,所以在已經通例的情況下,那麼西北公司以察哈爾民團總團的名義,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到也無可厚豐。

只不過,就像文中說的那樣,一個萬人的民團,一個月竟然需要四十六萬元的軍費,這個開支未免也太過龐大了,所以邵振青覺得也許這背後也許隱藏著什麼,至於什麼,邵振青現在還不知道。

「這是?無軌電車?」

當走出西北火車站之後,一出站台邵振青就看到停在火車站外的一輛汽車,看到那輛汽車車頂上拖著的,兩根數米長的「大辮子」,去年從日本歸國前,曾經看到日本以及上海的英租界內坐過無軌電車的邵飄萍,一眼認出了眼前的這輛汽車。

西北電車公司,是公司為了解決目前而臨的目益嚴重的職工交通問題,而特意成立的一家公共交通公司。

在工業區引入電車,是司馬在看到西北實業報上一個建議文章後決定的,在那篇文章里提到,現在公司的大多數職工居住的小區距離工作地較遠,上下班至少需要步行半小時以上,甚至有一些職工步行更長時間。

因為提意工業區應該建立一個公共交通系統,並提意公司應該仿校口內大城市,建立工業區內的電車交通網,以改善工業區內目前存在交通問題,在文中還指出公司應該在實業路、2號、4號以及1號、3號、5號公路,建立至少六條電車線路。

之所以如此分布,就是因為整個工業區95%的工廠、生活區,都分部在距離這六條公路周圍1.5公里之內,如此分布職工上下班步行都不會超過15分鐘,既可以節省員工的精力,又可以給工業區創利。

看到報紙上的這篇報道之後,司馬才想起來除了汽車,還有電車這東西,在這個時代冒然引入後世的公共汽車顯然不合適,可是進口幾十台電車先解決一時之急,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再則公司早在年前就已經開始製造電動機、電線,就是以後自己製造應該問題也不大。

於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在一邊向優秀職工提供底價自行車的同時,一邊著手建立起西北工業區的公交體系,就是用無軌電車構成的公交網。

之所以選擇無軌電車,就是因為跟有軌電車相比,無軌電車因為可以繞過道路上的障礙物而彈性較高,而且它只需電線,而無需投資鋪設軌道,投資相對較少。

於是司馬便決定從國外進口了十台603型有軌電車,用於建立工業內第一條有軌電車交通線路,而這條線路就是往返於實業路兩端的一號公交,每隔0.75公里設一站,票價為每站一枚銅元。

現在邵振青眼前看到的這條線路,就是1號線公交的終點站,之所以將終點站設在孔家莊火車站,實際上是為了方便從內地來此的客商、工人家屬能更方便的到達數公里之外的工業區。

「呵呵!和上海電車公司用的電車基本上沒什麼區別,不過好像更大了一些。」

經鐵制條柵門上車以後,看到車裡的已經擠滿了了人,扶好扶手站在車尾的邵振青的車上起落式玻璃窗,不過少了遮陽的百頁窗,以及馬蹄形座位,心說到。

其實邵振青並沒想到,現在他腳下的這輛電車應該是中國第一批國產電車,當第一批三輛從香港購進的二手英制603電車運到西北工業區之後,除了兩輛被用在工業區進行試運營之外,另一輛則在汽修廠被大卸八塊對進行了研究。

結果在那裡發現製造這種電車並不比製造三輪汽車的技術複雜多少,因為公司長途運輸隊損毀了大量的六輪卡車,於是汽修廠便直接利用這些損毀的六輪卡車的底盤進行改造,參考603型無軌電車設計了100型無軌電車,而直流電動機也更換成了公司製造的大馬力直流電動機。

並且還根據603型電車在試運營的出現的情況,加長了車身,使得其滿載時可以載95人左右,超過603型電車十多人,汽修廠僅僅不過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利用報廢六輪卡車的底盤製造了三十五輛電車,現在和外購的十輛603型電車一起在公司的1號線路上運行,而公司正在建設二號公路線路,建成後將全部使用「國產」無軌電車。

「這裡的電車比上海的電車快了一些,只不過這叮啷、叮啷的鐵鏈聲有點讓人掃興!」

邵振青幾乎都沒有感覺到車輛振動,電車就已經離開了站台,電車出孔家莊之後速度提高的很快,和邵振青過去在日本、上海做過的有軌電車的感覺完全不同,可是隨之而來的叮啷、叮啷的鐵鏈聲讓邵振青有些不太適應。

和上海相比,西北公交電車的運營速度為每小時二十五公里,相比於這時國際上通常的6—7英里的速度相比快了一倍多,而如此的高速的原因,除為了提高電車的使用效率,正是因為使用了大馬力電機以及充氣式輪胎,才使得提高運營速度成為了可能。

而那些鐵鏈聲,是因為綁在電車輪胎上的防滑鏈的聲音,因為地上有積雪的原因,用上了防滑鏈所以才會有這種鐵鏈音,而這些卻是邵振青無從得知的。

「這位先生請買票。」

就在這邵飄萍心下感覺到這裡的電車和外地不同時,一個穿著黑色公交公司制服的售票員擠過擁擠的人群來到邵振青身旁說到。

「我到西北廣場,給你錢。」

看到眼前這種穿戴的男售票員,邵振青才算找回了一些熟悉的感覺,於是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金城銀行發行的五角小面額紙幣,雖說早已聽到西北工業區的物價很高,不過邵飄萍覺得五角紙幣應該足夠了。

來西北工業區之前,受他人指點知道金城銀行的銀元券,是西北工業區內除銀元之外,唯一的流行紙幣,所以邵振青就將友人贊助的一千元採訪經費,在京城的金城銀行換成了大小不等面額的銀元券,以方便在西北工業區內使用。

對於西北工業區只流通金城銀行的銀元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