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總理大臣閣下:
……
目前,我們擁有三十萬輛汽車,幾乎所有的軍艦都以燃燒重油為原料,而受我們間接的控制的油田,僅只限於荷屬婆羅洲自治領,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對於我國而言,我們的動力必須以石油為基礎。
相信隨著我國汽車持有量、商船噸位、海軍的擴充,都必然將進一步增加我國石油的消耗。根據農商部所做預測,十年後,我國石油年需求量,將超過一千五百萬噸,二十年後,將達到三千萬噸,而參與預測之學者無不承認,這是基本保守預測。
唯一可預見的是,石油正在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安全可靠而又充足的新燃料供應日益成為一個國家興衰成敗的關鍵條件。
儘管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國曾投入大量資金於東北、新疆等地進行石油堪探,然而,我國的石油產出與儲量,依然十分有限,而就地質上而言,我國受限於地質因素,我國屬貧油國這是毫無爭議的。
我國政府在中波石油公司上所持強硬態度,以及中婆的石油公司在婆羅洲所持有石油開採權,可以保證每年一千萬噸石油開採量,然而,鑒於我國於兩地並沒有軍事力量存在,因此,考慮到未來的不確定因素,一但戰爭爆發,將可能影響到我國的石油供應,當務之急是毫不猶豫地儘快採取行動,在我國建立不少於三年份石油儲備,當然,這是一個耗資巨大的工程,但這卻是一個關係到國家未來存亡的緊要事件。
如果我們現在不建立石油儲備,那麼未來一但局勢緊張,那麼我們的海軍、空軍、陸軍,都將因燃料的不足導致戰爭能力的不足,大量的汽車、飛機、軍艦都將因缺少燃料而淪為廢物。
……當前,歐戰日酣,而我國在這場戰爭中戰略目標,則不僅僅只是利用戰爭特殊市場,充分發展本國工業,促進本國工業經濟發展。我們不僅應該利用戰爭超越我們的工業競爭對手,還應利用歐洲各國陷入戰爭,從近東等地撤出勢力的有利時機,通過戰爭獲得對寶貴資源的絕對控制。
在歐戰爆發後,石油和石油產品開始被列為協約國軍隊必需的主要物品,靠石油才能打仗,靠石油才能贏得戰爭。沒有石油,怎麼能保證艦隊的機動能力、軍隊的運輸和各種炸藥的生產呢?
現在這種寶貴資源已經被證明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原材料,可以說,石油將是我國未來參與世界「大博弈」的一部分——造就一個世界性的全新的中華帝國,一但我國掌握世界的石油供應,那麼我國在未來數十年內將無人敢於挑戰,這將是在中國國領導的世界新秩序。
經過充分的地質方面的研究與調查,我們認為,最有希望向世界提供石油的無疑是與波斯接壤的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的近東地區,現在,我國已經向德國宣戰,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宣戰將不可避免,因此,我們認為,我國應在英法等國介入近東之前,派出軍隊佔領近東地區,在戰後控制未經開發的波斯灣的石油,在確保我國石油供應的同時,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資源,確保我國未來戰略的順利進行……」
帝國十年九月十二日,中國地緣戰略研究所至帝國總理大臣袁世凱一封信 機密等級:絕密
香煙的煙霧在陳默然的指尖升騰著,他時而看著手中的信,時而把視線投向牆上的地圖,在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奧斯曼帝國橫垮歐亞的國土,而其中最為誘人的則是被歐洲人稱為「近東」的阿拉伯地區,在那片黃沙之下,埋藏著上千億噸石油,如果說對百年後理解最為深刻的是什麼,恐怕除去科技的重要性之外,就是石油的重要性了。
石油是工業之母、動力之源,任何國家都離不開石油,尤其是對於中國來說,後世曾幾何時,中國人在那裡似驕傲的說「把貧油國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然後低價向國外出口石油,可幾十年後,中國卻需要高價從國外進口石油,中國本質上就是一個「貧油國」,在後世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原本,自己還以為不會有人注意到阿拉伯地區貧瘠的沙漠下埋藏的黑金,可沒曾想,帝國科學院的地質學家們卻通過地質和資料分析認為阿拉伯地區埋藏有石油,除去有些外露的油苗之外,更重要的是中波石油公司在波斯的石油開採活動,使得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阿拉伯地區同樣埋藏著大量的石油。
既然中國的地質學家可以做出這一結論,那麼英國皇家科學院的地質學家和探險家們,又豈不會作出相同的結論。
望著地圖,從亞丁直至卡達,從阿拉伯半島臨印度洋直至波斯灣一帶沿海,幾乎盡為英國殖民地,這意味著,一但中國派兵進入阿拉伯半島,將不可避免的同英國發生衝突。
「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在這一時期中,奧斯曼帝國的重要國策之一是全面控制包括科威特在內的海灣地區。1869……1872年麥德哈特帕夏統治巴格達期間,奧斯曼帝國的這一國策得到了實施,1870年麥德哈特帕夏宣布科威特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受巴士拉管轄,並以奧斯曼帝國的名義,在科威特設置了一些行政機構,授科威特酋長高伊麥高姆(陸軍中校)銜。儘管科威特並沒有真正使用這一職稱,且不向帝國繳貢納稅,但是,奧斯曼帝國自稱對科威特擁有主權,將它列為受巴士拉管轄的一個帝國行省,」
而對陛下的提問,作為外交部少的幾名「留學」奧斯曼帝國,並曾在駐奧斯曼帝國公使館內工作數年,可以說是中國近東問題專家的華林一,儘管好奇陛下為何提到科威特,但他還是先從科威特的歷史談起。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人將科威特划進自己的勢力範圍。1899年,隨著伊斯蘭復興運動的興起,英政府為了避免與奧斯曼帝國政府產生麻煩,與科威特酋長秘密地簽署了一個協議,由於英科之間簽署了這一秘密協議,從而使科威特、英國與奧斯曼帝國、德國之間的關係出現危機。1900年,德國代表團來到科威特,為建築巴格達鐵路,試圖與科威特酋長談判,購買一塊土地,用以建造巴格達鐵路的終點站,但科威特酋長拒絕接見。1901年,在奧斯曼帝國派軍隊到科威特,趕走科威特酋長之後,英國立即公開了它與科威特酋長的秘密關係。1902年,奧斯曼帝國在科威特北部邊界地區退縮,科奧關係從此發生變化。昔日科威特在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下以酋長國形式存在,自此之後它作為具有一定自然邊界的地區性實體存在,上個月,奧斯曼帝國向英國宣戰,穆巴拉克?本?薩巴赫酋長根據英科保護條約,接到英方通知後立即佔領了烏姆卡斯爾、薩夫宛和布比延島,並和其他地區與英政府有聯繫的酋長合作,出兵阻止奧斯曼帝國向巴士拉提供給養。」
靜靜地等著華林一把話說完後,陳默然才微皺著眉頭問道。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出兵佔領科威特是嗎?」
佔領科威特,在本意上這是陳默然的一個願望,相比於佔領整個阿拉伯,他更傾向於控制阿拉伯,而不是佔領阿拉伯,畢竟那會導致未來中國有可能成為「恐怖主義」的重災區,而且對整個阿拉伯實施佔領,會激起的英法等國的強烈反應,相比於佔領,通過對阿拉伯地區的出兵,進而扶持地方政權,對阿拉伯地區實施間接控制,並在某一位置派駐重兵,形成威懾,則是對中國而言,最有利的選擇,當然在這期間,可以通過貸款、軍援換取他們將一些「貧瘠的沙漠」轉讓給中國。
「陛下!」
陛下的話只讓華林一猛然一愣,佔領科威特!
「除非我們冒著同英國發生衝突的危險!」
冒著同英國發生衝突的危險!
不再言語的陳默然鎖眉看著手中的外交部報告,事實上,即便是做為皇帝,這份外交報告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就像地緣戰略研究所至前總理大臣袁世凱的那封信一樣,很多時候,作為皇帝並不見得要事事皆知,同樣作臣子的也沒有必要事事彙報,像這種外交報告根本不會傳出他的手中,只有在需要時候,才會出現在他的面前。
「內志王國?」
翻看著報告中提到的內志,陳默然整個人不禁一愣,在這個時代的阿拉伯存在著太多的陌生的國家和地區,這顯然又是一個,可接下來,一個名字的出現,卻讓他整個人一愣,
「伊本·沙特」
這個名字卻是讓陳默然一陣疑惑,儘管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沙特」這個名字卻非常熟悉,在後世,阿拉伯半島上最大的也是最富裕的國家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在疑惑之餘便專註的看起手中的報告。
「1811年沙特家族曾在阿拉伯半島建立瓦哈比派王朝,也就是第一沙特王國,九年後,第一沙特王國被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催垮,第一沙特王國滅亡……1891年,第二沙特王國被拉希德家族所滅,伊本·沙特隨父流亡國外,後流亡科威特……」
接下來的資料,在陳默然看來,幾乎完全就是一個傳奇小說中的一個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