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初見

林小芳第一次來北京。

此行之外,她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家鄉的縣城。

不用種地,住在縣城裡的人,過著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到月底就有工資拿。到處有小商店,街頭巷尾都有小店,賣各種吃食和服裝。農貿市場上天天人來人往的賣菜買菜,不像鄉下地方,每五天才趕一次集。

私心裡很羨慕縣城裡的孩子,他們無憂無慮騎著自行車上學,把車子騎的飛快,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追逐、嬉戲、打鬧。

她去縣城,一次是參加運動會。

鄉下來的學生和縣城裡的學生,有很明顯的區別,不單單表現在服裝的遜色上,還有說話看人應對,這些稍微有心留意就能看出差別的地方。站在自己的隊伍里,看著別個隊伍來了,又去了,穿著不一樣的整齊些的服裝,來去坐的是大客車。

有兩次是去考試,參加課業上的選拔賽。

她的學習成績很好,有足夠的聰明,也付出了足夠的努力。

和董潔通信這幾年,林小芳自覺成長了很多,主要是心理方面。

她覺得比身邊的同齡人早熟,有時候,內心可以在一定的高度上,理智的、客觀的衡量和評價一切的人和事。當然不免也帶一些主觀色彩。

然而她很滿足於目前的生活。

不管縣城的學生過的怎麼樣,大抵是承父母餘蔭,這是先天個體上的差異,只是出生和生活的環境有所不同,大家也只是還在念書的學生,各自的未來,還得是他們自己去闖。而她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第一次出遠門,一個人,去的是北京,祖國的首都。

一路上林小芳都沒有合眼。

這些年和於大偉的父母熟的像自家人,也認了於爸爸於媽媽做乾爹乾媽。

對乾爸乾媽,林小芳是發自內心的感激。

如果不是他們從中幫忙,就沒有她的今天。做人如果沒有能力知恩圖報,至少要銘記心頭,這是樸素的傳統倫理教給她的,根深蒂固的認知。

跟乾哥於大偉沒有見過幾次。

主要是他太忙,很少有時間回家鄉。

鄰里鄰居都羨慕乾爹乾媽有一個在首都工作的兒子,提起他乾爹乾媽也是掩不住的興奮和驕傲。

去年乾爹乾媽去了一趟北京,於哥接他們去玩。

回來時,林小芳纏著問他們北京之行的所見所聞。

城市那麼那麼的大,人有多麼多麼的多,各種各樣的小轎車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跑來跑去,樓很高很高,從沒見過的幾十層高……

乾爹乾媽模糊的描述加深了林小芳的嚮往。她再一次在心裡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到北京去,到北京去讀大學!

然而機會來的又早又突然,乾哥突然問她:要不要去北京讀中學?

林小芳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幸運,她激動的在電話里一再確認:真的嗎?我真的可以去北京讀中學,今年嗎?現在嗎?……

消息傳出去,左鄰右舍一片嘩然,大家都嫉妒她的好運。

去那麼大的城市讀書,幾乎就等於確定了,她的未來是一片金光大道的坦途,未來是一定要做吃皇糧的城裡人,而且是大城市的人。爸爸媽媽臉上也覺得光彩。

雖然不明白這份幸運是怎麼回事,但父母接到消息就開始為她準備行李,拿出了家裡最好的被褥、枕頭——最後被告知,不用帶這些,那邊學校統一安排。父母興奮之餘,領她進了一趟縣城,專門為她買了兩身新衣服和新鞋,從裡到外,包括內衣內褲和襪子,都買了新的。

離家前一夜,父母興奮的幾乎一宿未睡。父親一遍遍重複著幾天來說過好多遍的叮嚀,母親給她攤了一些加了雞蛋的餅,煮了十多個雞蛋塞進她背包里,又準備了一些蘋果、梨、棗。生怕餓著她似的,直到背包塞無可塞,才不得不停了手,轉而一再叮囑她要爭氣,要好好表現,將來有了出息,別忘了提攜弟弟一把……

於哥在電話里說要她買卧鋪票,林小芳去買票時發現跟硬座比起來,其中有好幾十元的差距,趕緊拒絕了。

她主動要了硬座票。

錢要用在刀刃上。不可以浪費別人的錢,省下來的那些錢,完全可以花在更值得用錢的地兒。林小芳想,她一分錢不掙,完全靠別人資助,能省一點是一點,不能浪費。她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吃得了苦。

生平第一次坐火車,她不捨得睡,不捨得錯過沿途的風景。

哪怕是在黑夜中,仍然極力睜大了眼睛往外看。鄰座的是個中年大叔,交談中知道她第一次出門,很照顧她。問她去哪裡,她很自豪的告訴人家:去北京讀書。那一刻,心底的自豪油然而生,伴隨這種情感的,還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第一次進京這一路的心情起伏,從此永遠銘記在林小芳心裡,多年後想起來,還是清晰的如在昨天。

林小芳到了北京才發現,父母咬牙狠下心掏錢給她買的衣服,在這裡還是顯的土氣。

不過林小芳並不介意這一點,多年來她早就學會了不講究這些。

她熱切的希望見到通信了幾年的好朋友董潔。

她是她在這個城市感覺最親切、也最熟悉的朋友。一想到她,就覺得心安。

有些失望,聽於哥說董潔跟著她哥去了很遠的外地出差。

林小芳開始了她在北京的求學生涯。

學校是一早就安排好的,為了方便她能更快些跟上進度——兩地的課本有些差異,所學略有不同,有段時間,於大偉會在下班後抽出些時間給她補課。

當然她也問到了資助人的一些事,既然來到北京,就想向人家當面說聲謝謝。

林小芳並不曉得大山和董潔是直接的出資人,只知道董潔跟出錢資助他們這些人讀書的人認識,有一些關係。

於大偉婉言拒絕了她。

林小芳本質上是個要強的人,為了早日跟上這邊的學習進度,她每天幾乎只睡四五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習。

等大山和董潔從國外回來時,她已經順利跟上班上的學習,並且在最近一次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除了英語聽力尚需努力,她又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了。

回國後,大山第一時間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沒辦法,出國期間,公司積壓下來待處理的事情太多了。

因為董潔突然改變計畫,急於去巴黎的關係,兄妹倆的美國之行,沒來得及去洛杉磯拜會羅家親友。

年輕一代,羅偉和羅蘭,以及素未謀面的羅強,特意飛去紐約,與大山聚了一下。

不管是外婆,還是美國的舅爺爺,無不希望好不容易聯絡上的親人,年輕人這一輩能多些聯繫,成為相談甚歡的好朋友最好。

羅蘭要來北京念大學,申請已經通過,正在辦手續。

外婆因為這事,專門找大山問個詳細。

而唐老爺子等人更關心的是他們倆個在國外辦的婚事。

一早說好,兄妹倆個會趁這次出國之行,找個名不見經傳的教堂行禮。

至於他倆個後來因為傷心朋友雙雙去世,決定更改行禮的時間地點等等,其中牽涉到與朋友的約定和自己的心情,要解釋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況且免不了為此再傷心一場。大山便隱了未提,唐老爺子等人就以為一切仍舊會按原訂計畫進行。

他們在紐約,也的確去過教堂,一半是以觀光客的身份,一半大山也存了些心思,希望多少可以彌補董潔心頭的遺憾。

當家人問起,大山便含糊的應承:「行過禮了,一切很順利。」

唐春燕湊過來問:「有照片嗎?快拿出來,大家都等著看哪。」

「照片?」

「沒有拍下來幾張照片做紀念?」唐春燕奇怪道:「小潔不是說,她這次要穿漂亮的白婚紗嗎?將來再正式行禮,她打算穿別的禮服。這樣說起來,她這輩子也就穿一次那麼漂亮的婚紗了。沒有拍照留念嗎?」

董潔和姜紅葉做婚紗時,韓盼和她都見過。兩人那時還感嘆:她們生不逢時,沒有機會穿上這麼漂亮的婚紗秀一把——儘管已經為人妻為人母,女人天性中愛美的一面仍然沒辦法泯滅。而婚紗對女性的吸引力,幾乎可以忽略掉年齡的影響。

終究是韓盼更了解兒子一些,看到他一臉為難,不解道:「大山,你們真的沒有拍照片?」

大山幾乎要苦笑了。

他到哪裡變照片去?「那個,我們怕驚動別人,被別人知道了不好,所以……」

這樣的解釋不能讓家裡的女性長輩滿意,男性長輩也有意見。

唐老爺子有些責怪道:「不管怎麼樣,自己帶相機拍一張也好啊,就沒想到我們這些老人家嗎?你們走時忘了多囑咐一句,結果就——真是讓人操心的傢伙!」他們不能親身到現場給予祝福,過後看看照片也是種安慰。況且,幾年後他倆個再正式舉行婚禮,話是這麼說沒錯,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