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四扇屏

一周之後,唐風、梁媛、韓江、趙永和羅教授再次齊聚在小樓的密室中,他們面前的桌上,那件西夏嵌珠寶纏蓮紋玉插屏,靜靜地躺著……羅中平教授在經過一周的閉門研究後,已經基本破解了玉插屏表面上的那些神秘符號。

羅教授將四張玉插屏表面的拓片散發給大家,介紹道:「從那七封絕密文件中,我們得知伊鳳閣當年在玉插屏表面發現了一些神秘符號,伊鳳閣、阿理克和孟列夫,都認為,玉插屏上的神秘符號就是已經消失多年的西夏文字,並進行了一些破譯工作,可是唐風帶回來的這件玉插屏,因為歲月的侵蝕,再加上後來保存條件不好,上面的神秘符號污穢不清,現在你們看到的拓片,是我用一種特殊藥水,重新清洗了玉插屏後,拓印下來的,算是比較清楚了。」

唐風端詳著拓片,:「看來梁老先生早就辨認出這上面是西夏文字,他曾經對我說過,西夏文字是一種已經失傳的文字,一種已經死了的文字。」

「不錯,西夏文是一種死文字,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能讀懂西夏文字的人,不會超過二十人,老朽不才,多年學習研究西夏文字,所以有幸能夠辨識一些西夏文字。」羅教授說。

梁媛好奇地打斷羅教授和唐風的話:「你們倆就別給我們上課了,羅教授,既然您能讀懂這些西夏文,就快說說,這上面的西夏文是什麼意思?」

羅教授笑道:「媛媛,你別著急,要想破解西夏玉插屏隱藏的秘密,你們,包括韓隊長,你們大家還必須聽我嘮叨嘮叨,不說讓你們讀懂西夏文,至少也要讓你們大概熟悉西夏的歷史文化,這樣,你們才能明白這件玉插屏的價值,和他所蘊藏的文化內涵,所以我先要給你們上課。」

「上課?我才從美國完成學業,到這裡又要接著上課?」梁媛有些泄氣。

韓江一臉嚴肅地對大家說:「在學術這方面,羅教授是專家,我們都是學生,而且還是小學生,所以必須要先聽羅教授給我們講課,至於唐風,你在這方面當然不是小學生,但是我對你有更高的要求,你必須比我們更認真地聽,更認真地學。」

韓江的話,讓唐風倍感壓力,他開始明白自己在這個團隊中的作用和價值,但是,此刻他也並不知道自己能否達到韓江的要求,特別是看懂已經失傳的西夏文。

羅教授打開幻燈,幻燈片上出現了一座巍峨的大雪山,雪山下,密林深處,正有一群圍著獸皮的人,追逐著野獸,完全一副原始社會的景象。接著,羅教授便開始了他的講課:「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項人,曾是古老羌人的一支,在遠古時代,羌人活躍在青藏高原東部,他們在這裡創造了西羌文化,党項人便是西羌部落中的一支,大約在公元四世紀,党項人開始登上中國歷史舞台,從此,党項人就沒有停止他們遷徙的步伐。南北朝末期,党項人開始活動於黃河上游和川西北地區,也就是今天青海省東南部和四川松潘、黑水、北川、茂縣一帶。《隋書·党項傳》中記載:党項以姓氏為部落,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有戰陣則相屯聚,無□賦,不相往來。牧養□牛、羊、豬以供食,不知稼穡』。這說明,那時候的党項人主要以畜牧、狩獵為生,還不懂得農業生產,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後來,党項羌逐漸發展為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八大部落,其中又以拓跋部實力最強。」

「那麼,『党項』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梁媛好奇地問。

羅教授解釋說:「『党項』這個名字是漢語音譯的結果,很可能是古代漢族借鑒了西北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對党項的稱呼,比如蒙古人稱党項人為『唐古特』或『唐兀惕』,大量的漢文典籍上也沿用了這個稱呼;而党項人則稱自己為『緬葯』或『弭葯』,這個稱呼接近藏人對党項人的稱呼,在古老的藏族文獻里,藏人就把吐蕃時期,已經遷徙到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党項人叫做『弭葯』。」

「也就是說這個時期党項人已經從川西北遷徙到了青海湖一帶?」唐風追問。

「是的,這個時期,在青藏高原上,吐蕃王朝崛起,對外擴張,党項各部落為了躲避吐蕃的侵擾和奴役,紛紛向另一個新崛起的王朝——大唐遷徙,唐朝接納了他們,党項人便遷徙到河西走廊和甘南地區,安史之亂後,党項人又遷徙到了陝北、河套一帶,並逐漸在這裡定居下來。」

唐風接過羅教授的話:「後面歷史我就知道了。」

「那下面就由你來說吧。」羅教授正要考考唐風。

唐風介紹道:「党項人定居在陝北、河套地區後,迅速發展壯大,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党項人的傑出領袖拓跋思恭,帶領党項人不斷擴充自身實力,並在鎮壓黃巢起義中,立下大功,被唐朝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封爵夏國公,並賜『嵬名』姓,所以,史書上也稱西夏皇族為嵬名姓,此後,党項人逐步據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遂成一方諸侯。宋朝建立後,施行削藩政策,宋太宗時,拓跋思恭的後代嵬名繼捧,繼任定難軍節度使,不久,党項貴族內部發生爭奪權位的鬥爭,宋朝乘機誘使嵬名繼捧率族人投附宋朝,並獻出了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由此,党項民族內部引起分裂,幾近衰亡。這時,在不願歸附宋朝的党項人中,有一個人登高一呼,率領族人逃入夏州東北300里的地斤澤,自立為王,對抗宋朝,這個人就是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拓跋繼遷。

此後二十餘年,党項人在拓跋繼遷的領導下,四處征戰,開疆拓土,崛起大漠,不但恢複了原有的五州之地,還攻佔西北重鎮——靈州。到了拓跋繼遷的兒子拓跋德明執政時期,党項人一面周旋於宋、遼兩強之間,一面征戰吐蕃、回鶻,向西擴張,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命脈——河西走廊,逐步奠定了後來西夏國的版圖,並在賀蘭山下建立起未來西夏王朝的都城——興慶府。

公元1038年,拓跋德明的兒子元昊經過長期準備,去唐、宋皇帝的賜姓,自稱嵬名氏,正式稱帝,建立了以党項人為主體的王朝,國號大夏,後世一般稱這個王朝為「西夏」。西夏王朝最鼎盛時,東以黃河為界,西至西域,控制絲綢之路,南與宋朝以蕭關對峙,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大體上包括今寧夏、甘肅全部及陝西、內蒙古、青海、新疆一部分地區。元昊稱帝後,建立一整套的典章制度,還創立了獨特的西夏文字。」

羅教授聽完唐風的敘述,微笑道:「唐風,你剛才說的西夏歷史很正確,既然你提到了元昊創立西夏文字,那我下面就來談談這已經失傳的西夏文字。」羅教授在投影上打出了一些奇怪的符號,對大家講道:「幻燈片上這幾個奇特的文字,就是西夏文字,党項民族在元昊稱帝前,並沒有自己的文字,早年,党項人游牧於青藏高原上時,因党項語言接近藏語,曾借用藏文字母拼寫語言,而西夏文字的創立,標誌著党項民族的文明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宋史》載:『元昊自製番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教國人紀事用蕃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蕃語。』宋人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說:『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創造番書,獨局一樓上,累年方成,至是獻之。』這兩段文獻記載,是說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前,命令其手下大臣野利仁榮創造出了西夏文字,令國人使用,元昊還把許多漢文典籍,也翻譯成西夏文。其實,以我之見,西夏文字並不是某個人所造,而是在民間逐步形成,最後由野利仁榮搜集整理而成。」羅教授一口氣介紹完了西夏文字的創立。

梁媛盯著幻燈片上的幾個奇怪的西夏文字,忽然發問:「教授,我怎麼覺著這幾個西夏字有點像漢字啊,但是我就是一個也不認識?」

「呵呵,媛媛,你觀察的不錯,西夏文字就是借鑒了漢字,演化而成的,你們看,西夏文字,在結構上,很像漢字,也是方塊字,也像漢字一樣由點、橫、豎、撇、捺、拐、拐鉤等筆畫組字,就連書體也和漢字一樣,有楷、行、草、篆、隸五種書體,常使初見西夏文的人,誤以為漢字,其實完全是另一種文字。西夏文字到目前,一共發現了五千多個字,雖像漢字,卻無一字與漢字相同,這反應了党項人強烈的民族意識。我們再看這幾個西夏文字,筆畫繁瑣,多斜筆,特別是撇、捺筆畫比較多,所以才有史書上說西夏文『類符籙』,意思是說西夏文筆畫繁瑣,晦澀難懂,這也為西夏滅亡後,西夏文字迅速消失埋下了隱患。

西夏被蒙古人滅亡後,西夏文字也迅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幾百年來,無人知曉,直到清朝嘉慶年間,甘肅學者張澍回鄉養病,在武威一座寺廟中,發現一間緊閉的小房間,問僧人:房內為何物?僧人說:房內是一塊碑,此碑碑文怪異,恐為妖孽,所以才封閉於房中。張澍在外為官多年,見多識廣,不信妖孽之說,要求僧人打開房門,見識一下是何妖孽,僧人無奈,只好給張澍打開了房門,張澍發現房內果有一碑,碑文竟是他這個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