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之上初交鋒

作為工部主簿的凡雨,人生最大的露臉機會在含元殿出現,接著就猶如大海中投入的一小塊石頭,浪花還沒等濺多大就淹沒在了撲下的潮水當中,至於產生多少深遠的影響,與他自己本身已經沒有任何關係。

小貝滿意的提前離開早朝,沒有參與任何朝政,她要早點回到狀元樓,找哥哥與姐姐幫忙,朝堂之上她可是稱呼自己的父親一口一個張尚書。

對她來說世界上沒有比這再可怕的事情了,天要塌了,她必須在早朝結束之後的這段時間內進行一場危機公關,形勢很嚴峻。

含元殿上早朝依舊,張忠根本沒有心思去想怎麼收拾自己的女兒,他要讓更多的人通過他提出來的工部變更計畫。

當李隆基處理完呈上來的幾個奏章之後,第一個主動發言的就是張忠,手上托著一羅紙,一項一項地念出來,最後要求國家財政給撥款。

「四百萬貫?」李隆基被張忠說出來的話給嚇到了,最近兩年國家的財政收入是提高了,比起以往來說可謂是天壤之別,但一次拿出來四百萬貫給六部中的一部,似乎額度也太大了一些。

張忠也知道嘴張的過大,連忙解釋道:「陛下,臣所言四百萬貫乃是一次性解決後患之策,往後再不用陛下拿出一文錢,工部便可自力更生,兩年後定然能夠收回投入之錢財。」

「陛下,臣覺此事不可。」張忠話音剛落,張說跳了出來,直言反對。

眾臣目光同時集中在張說身上,想看看這個宰相與張忠的第一次正式交鋒會不會取得勝利。

張說心中也非常無奈,原本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不應該是他,而上他手下的某個人,他已經把信號用肢體語言傳遞了下去。

平時手下的人都懂的,只要看到他的示意就知道該如何做,今天怪了,手下的人似乎眼神不好,精神上也恍惚,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發言。

高力士也看到了這個情況,他心裡明鏡一般,所謂拿人手軟,吃人嘴短,能在早朝中出現的人,平時哪一個沒收到張王兩家的好處?

不信的話可以一家家地去看,看看誰家沒有價值幾千貫的打著張王兩家標記的家什。

張忠今天是第一次上朝議事,哪個敢在這個關鍵時刻找彆扭那以後就甭指望張王兩家繼續給好處。

加上小寶與鵑鵑那種睚眥必報的性格,最終總是要有一個結果的。

正如高力士猜測的那般,屬於張說一派的人確實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可以不要張王兩家給的東西,但卻不敢去得罪張小寶和王鵑。

沒看到剛才凡雨的下場嗎?皇上連深查一下的心思都沒有,直接就判了一個流放的刑,發配到嶺南,沒有去人人嚮往陸州,這算是留下凡雨的一條命,不然真發配到陸州去,當地人一聽是得罪張刺史過來的,後果不言而喻。

李隆基沒出聲,等待張說接下來要說的話,總不能說反對就反對,需要一個理由才行。

張說說完反對的話,其實在等自己的人跟隨自己站出來附和,結果等到的是一片沉默。

強忍住心中的怒氣,繼續說道:「陛下,四百萬貫非是小數目,如今四夷臣服,我朝應賞賜錢財物資以攏民心,吐蕃突厥尚不安穩,臣以為,先要拿出二百萬貫一應物資到兩地支援,讓其感我聖恩,又有河北道北部眾多都督府,若不安撫,臣惟恐民不聊生而有變。」

朝堂之上的眾臣聽到張說的話,還真的有人心中贊成,也只不過是心中贊成,沒表現在臉上。

李隆基依舊沒出聲,把目光放在張忠的身上,等張忠反駁。

了解李隆基的人這時就明白了,皇上看樣子是不贊成張說的說法,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他們不清楚,高力士清楚,如今的皇上心中所想早已不是當初那般,自從知道大海很遙遠的地方有更厲害的人時,對周圍的事情就不放在心上。

尤其是在華山看過火炮齊轟的壯觀景象,哪裡會在乎周圍地方鬧事?誰不服就打誰,打到服為止,別說是二百萬貫,就是兩萬貫也不會給。

張忠也在觀察眾臣的反應,看看誰和自己站在一起,誰站在對立面上,對現在的結果還比較滿意。

在洛陽的時候就是這樣,自己提出來點事情,沒人反對,就算心中有不同的見解,也會私下找自己來商議。

張忠也知道如今的大唐不怕打仗,自己家在陸州的軍工廠正在不停地打造武器,實力已遠遠凌駕於周圍國家之上。

但話不能直接說出來,張忠選擇了另一個切入點「陛下,臣贊同張大人所說幫助吐蕃、突厥兩地的事情,然,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工部所要做的事情便是研究好的各種工具,按臣的計畫,一年以後就有更多的好工具出現,到時再給予我朝其他地方百姓使用,定能讓他們過上好生活。」

「陛下,等張尚書一年後的工部研究出來工具,那如今該怎麼辦?這一年百姓如何去過?」

張說繼續反對。

「若沒有我大唐今年給出去的東西,難道其他地方的人就不活了?以往怎樣過一年中自然還是怎樣過。」

這時站出來說話的竟然是李林甫,一個張小寶和王鵑想要算計的人。

此刻的李林甫不知道有人要對付自己,更不清楚人家對付自己的理由是人家以為歷史上的自己有一天會站到那個位置上。

他覺得應該幫一幫張忠,最近家中日子好過多了,都是張王兩家給的福利待遇,加上張小寶和王鵑還年輕,前途不可限量,要及早站隊。

張說扭頭,瞟了李林甫一眼,算是把他給記住了,轉回頭來,繼續說道:「陛下,如今不同以往,四夷剛剛臣服,若不給予好處,臣怕他們心生怨念,起兵亂事。」

「陛下,臣以為張尚書的工部計畫可行,以臣看來……」又一個人站出來支持張忠。

張說不停地反駁,等著一個接一個的人站出來支持張忠,張說看到自己的人還是無動於衷的時候終於是泄氣了。

早朝結束之後,張忠高興地回工部去做事兒,他得到了四百萬貫,但不是一次性拿到手,按照他的計畫,分為三期,頭一期只需要八十萬貫,他拿到手一百萬貫,等一期結束才可以繼續去戶部要錢。

張說則是一臉的陰霾,朝堂上的交鋒他失敗了,他不是沒失敗過,但這一次與曾經的失敗不同,以前的失敗是皇上的最後決定,今天的失敗是朝臣的壓,自己一方竟然沒有人出聲,難道就是被那個凡雨給嚇到了?

最擔憂的是皇上的態度,今天雖然沒有偏向任何一方,可不偏向就是一種偏向,尤其是朝議之前收拾凡雨時的態度,張小貝九個孩子抓來一個工部的主簿,難道就真的不問清楚再定罪?

※※※※

早朝中發生的事情很快傳到張小寶的耳中,聽到父親已經在第一次交鋒時壓過張說,張小寶不打算在京城繼續呆下去。

計畫書是父親自己弄出來的,朝堂上的事情也是父親自己解決的,再不需要別人繼續盯著,該撤就要撤,還準備回去後等待派出去的人帶好消息回來呢。

在知道哥哥決定啟程時,小貝鬆了一口氣,看樣子今天便能離開,不用擔心父親回來找麻煩。

興奮過後,小貝又有點不舍,離開京城意味著和父母的分別,哥哥說過,最少還要在積利州呆上一年才能有機會到京城當官,一家人團圓,還要繼續等待才行。

下午的時候,張小寶、王鵑與家中的長輩告別,帶上龐大的隊伍朝積利州而去。

這次就不走水路了,黃河已經冰封,張小寶不打算花那麼多的錢炸開河道,得不償失,選擇走陸路,沿河而行,如今這一段的黃河岸兩旁都修上了寬敞的大路,來往商人行人無數。

車軲轆輦在撒了沙子的積雪之上,發出個咯吱咯吱的動靜,連續行了兩日,小貝終於是不願意跟著大隊人馬慢悠悠地折騰,提出要先行一步,張小寶自是不會反對,讓小孩子們折騰去吧。

一離開隊伍,小貝就好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組織起其他八個人開了一次臨時會議。

會議的主要內容是繼續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茁壯護苗兒童團的作風,深刻領會兒童團的主要精神,要把知御史事和事大理寺少卿事的智能更好地體現出來,不辜負皇上伯伯的信任,對得起天下的百姓。

會議上,團員張小貝首先發言,對上一次的行動提出了表揚,認為兒童團是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一個能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會被打倒的堅強的團隊。

但是,也在上次的行動中發現了問題,那就是團員張小海沒有及早地把賬目查清,以至於含元殿上證據不足,張小海團員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沒有做出任何的辯解,在那裡寫檢討,內容是設X與Y在同一條線上相交……

同時也批評了王小遠團員的業務不精,在朝堂之上沒有很好地把凡雨所犯的罪羅列出來,王小遠團員小聲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說道:「寒對暑,日對年。蹴踘對鞦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