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樣奏章待不同

積利州招來十三萬人,對此張小寶和王鵑非常滿意,雖然比起以後的大連這點人口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有人就好辦事,小孩子全部趕到學堂去,這已經不是學堂,而是大的學校,從京城緊急調落第的學子們過來給上課。

年青力壯的抽出一部分去建碼頭和船塢,一片片的山地被劃分出去,張小寶與王鵑提供伐木、種地的工具,只要把山上砍伐下來的木頭給兩個人就算抵了工具和種子的錢。

不允許百姓自己燒荒,浪費木頭,如果發現有什麼石灰石和金剛石的礦,衙門會派人過去看管,佔地的百姓另選地方由張王兩家派人幫忙建設好。

十三萬過來的百姓沒有心思管積利州的官員會不會貪污,也不在乎環境是否污染,一個個燒木炭的窯建起來,給張小寶和王鵑燒木炭,不然兩人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這天薛參軍找過來,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要幫張小寶減少金錢上的損失。

一進門,不等張小寶讓人上茶,薛參軍便迫不及待地對張小寶說道:「大人,小的有個辦法,可讓積利州變大?」

「哦?可是占別人的地方?」張小寶以為薛參軍是想讓他依靠武力強行把旁邊的州給並了。

「非也,非也,不佔他人之地,也可變大積利一州。」薛參軍顯出來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張小寶沒出聲,等薛參軍繼續往下說。

薛參軍輕輕咳嗽一聲,道:「大人,小的所出之法乃是命當地百姓移山填海,填一尺,便多一尺,接力挖山,接力填海,到時山平可耕種,岸長更可耕種,豈不是一舉兩得?」

張小寶開始時還真以為薛參軍能想出來好點子,結果就是一個填海造田,如果積利州是一個孤島,島上丘陵眾多,人口也多,張小寶可能會考慮填海,可積利州這裡無論是現在,還有以後,都沒有填海的價值,作為一個貿易港口來講,填那麼多的海根本沒用。

何況填多了會把軍港給填沒,再想找一個天然的軍港就不容易了。

「大人,如何?」見張小寶不出聲,薛參軍又問了一下。

「恩,想法是好的,但具體做起來時會有許多麻煩,可留待以後。」張小寶沒有直接否定薛參軍的主意,怕打消其積極性,能想著給出主意,哪怕一個不行,或許以後還能有更多的好主意可以用上。

薛參軍也聽出來了,微微有點失望,端起茶碗一口一口喝茶水。

「薛參軍,州中的事情你多操勞了,不知可以新遷百姓鬧事兒?」張小寶轉移下話題問道。

「他們敢?供他們吃,供他們穿,誰鬧事不用衙門出手,旁邊的百姓就收拾了,現在其實還有別處的百姓偷偷跑過來,找到衙門要入籍,哪怕不能得到糧食也願意,小的正在忙,州中的土地還多,放在那也是閑著,不如拿出來給他們耕種。

就是……就是缺水,想要把樹砍了,做成梯田全種水稻不行,麻煩,州中只有一條大河,加上山多,無法引到其他地方。」

薛參軍顯得非常為難。

張小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別看這裡挨著海,同樣缺水,海水總不能用來澆灌,略微沉思一下,說道:「那就種豆子,產量低點沒關係,種水稻僅僅憑藉雨水不夠,種豆子還是可以的。」

「小的也是這樣想,那把後來的人也安置下來?他們耕種的工具似乎還不全。」薛參軍認同了張小寶的想法,又準備從張小寶這裡弄去點工具。

「去吧,到衙門中領工具,發給後來的百姓,告訴他們,家中的孩子也可免費去學堂,州中既無大事,民生上薛參軍要多操心了。」

張小寶不想把精力放在這方面,家中的內院都管得差不多了。

「是,應該的,大人,小的那就先走了。」薛參軍事情比較多,他總想把自己的權力給用上,不管大事兒小事兒,都準備參與進去,見沒有其他的事情,起身告辭。

看著薛參軍離開,張小寶開始想起事情來。

給弟弟妹妹講完故事,上完課的王鵑回來時,張小寶還沒做飯,繼續在那裡想著,對張小寶來說,按照正常的情況,沒有發展不起來的地方,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大連這邊,之所以發展快,主要是作為對外貿易的窗口而存在,隨著越來越多的貿易產生,各個行業的人就都跑到了大連,想在這裡尋找「金子」,怎麼才能把這裡現在就變成一個重要的貿易港口是個問題。」

王鵑一進到屋子中,就看見張小寶在那裡雙手抱著頭,聽著他嘀咕。

「小寶,貿易港口不是想出現就能出現的,需要隨著大環境的發展而出現,此時還沒有那樣的環境基礎,不如想點別的辦法,小珠在剛才上課的時候說要是能把海水給引到缺鹽的地方就好了。

比如我們在這裡多曬海鹽,到時候賣海鹽吧,一船能裝不少,在海邊做出來鹽場,屬於一本萬利的買賣。」

王鵑覺得張小寶專牛角尖了,在一旁勸道。

這個時候很多沿海的地方都學會曬鹽了,就算陸州使勁地保密也保不住,大量的鹽作為商品運往很多缺鹽的地方,讓沿海地區的官員佔了把便宜,這個時候鹽的買賣還不受朝廷控制。

積利州這裡還沒有出現,王鵑就想拿過來用用,雖然這裡的日照比不上嶺南道那邊。

張小寶點點頭:「想想,讓我再想想,既然不能成為貿易的港口,那麼就要想辦法成為貨物的中轉站,我們可以當貿易公司,用自己的船隊來運輸,要是能把這邊都佔下來就好了。」

「那你慢慢想,我去給小貝他們做飯。」王鵑見張小寶堅持,也沒反對,轉身要去廚房。

「一起,一起,做飯不耽誤想事情,今天給小貝他們做海帶,海帶養殖其實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就是不會,海帶是怎麼長出來的?種子?自己分枝?讓石榴研究一下,她現在對培育已經非常精通了。」

張小寶跟著王鵑一同走。

「那當然,石榴現在用花盆種出來人蔘了,就是長不大,正在為此事發愁,移植到地里幾十株,結果全爛了,正在實地考察中,她是鐵了心要種出人蔘。」王鵑讚揚了一番石榴的鑽研精神。

※※※※

在張小寶為投入和產出比例發愁的時候,有很多人卻被他嚇到了。

大行城的李晴英和張小寶分別上書朝廷相互攻擊,兩個人走的都是官驛,張小寶沒用鴿子,鴿子很寶貴,都用沒了還要衝京城運。

區別就在於,張小寶的奏章經過吏部的時候官員看到是張小寶,馬上就送到了中書令,中書令的張說見到張小寶來的奏章,二話不說便去找高力士,接著高力士送到李隆基的手中。

李晴英的奏章則是進到了吏部的一個侍郎手中,侍郎認真的做了一個批複,回書一封,讓李晴英派證人跟著一同進京,並把事情的經過寫的再詳細一些。

李隆基看到信的時候才知道張小寶這裡已經完成了徵兵三萬的計畫,還讓積利州多了十三萬人口。

在朝堂之上提出了義務兵的事情。

眾臣都懵了,如果這話不是從皇上的嘴裡說出來,打死他們也不相信張小寶和王鵑被「發配」到了一個窮的連人都沒有的地方之後,馬上就在當地經過運作弄到了十三萬人口。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難道有本事的人就連皇上的壓制都壓不住?

心情最複雜的人就是張說,最開始他很想把張小寶送來的奏章給燒了,就當沒這回事兒,可他明白,燒得了走官驛過來的奏章,燒不了天上飛的鴿子,那不歸他管。

眼看著張小寶和王鵑在積利州征了三萬義務兵,這是對他的募兵制的一個非常強烈的衝擊,如果真可行的話,他的募兵制可就完了。

此時見皇上提出來,想要讓眾臣討論,只好當先說道:「陛下,臣以為積利州刺史張小寶與錄事參軍王鵑此策未必可行,一者,三萬軍士家屬全由他二人供養,別處無法學;二者,三萬軍士每日三餐,餐餐有肉,大唐若所有軍隊去學,肉食供應不足,所費錢財更甚。」

平時一直與張說不怎麼對付的源乾曜也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張大人所言不差,積利州模式不可取,只能以張小寶及王鵑二人先做,待他二人找到更好辦法之時才能與大唐推廣。」

源乾曜反對了馬上就要讓大唐其他的地方都學著張小寶和王鵑那樣做,卻沒把話說死,讓張小寶二人再想點更好的辦法。

李隆基也不過是問問,張小寶信中雖然主要提到了那邊的徵兵和人口的問題,但名義上是說李晴英大行城的軍士裝成海盜。

李隆基還不認為張小寶和王鵑為了弄點人就故意捏造出來一個事實,必然是李晴英人口被拉急了,派出來的。

但這個還不能追究,只好讓眾臣又討論一番,結果自然是沒有結果。

李隆基分別給張小寶和李晴英去了一個旨意,命二人合力圍剿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