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六十章 家常之菜最為精

聽兒子一句道出自己的來意,張忠絲毫不吃驚,早已習慣兒子和兒媳婦的本事,怪不得非要停在開封買種子和農具,原來已經算好到了地方之後會遇到什麼麻煩了。

「那好,我這就去安排。」張忠輕輕掐了下睜大眼睛好奇地聽哥哥和父親說話的兒子,起身準備離開。

「爹,不急,好能耽擱兩天,就按正常的方式去做,先讓人偷偷把種子和農具運往各縣,爹您就找這裡專門負責兩個事情的商人去談,聽聽他們說什麼,多拖一天,他們就晚一天用另外的計策,孩兒好等另一手準備到位。」

張小寶見父親要馬上實施,連忙給攔了下來,他的安排還差一點,怕當地的人見計策剛拿出來就被破去,立即再使一計。

張忠想了想,點頭同意,不就是和當地的人吃吃飯,喝喝酒,再看看人家的臉色么,簡單,瞧瞧他們能怎麼做。

等張忠離開,王鵑好奇地湊到張小寶的近前「小寶,你怎麼就知道他們想這麼干?」

「我哪知道,我就是把或許能出現的事情提前準備了一下,常用手段而已,地方上為難官員的辦法就那幾樣,萬變不離其中。

來時是做兩手準備,用此事為難咱們就送東西,不用此時為難,同樣也要送,不上所有的百姓都能用上新犁,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種到好種子,李隆基派我爹過來不就是想把租稅提上去?

工具錢和種子錢咱們家出了,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還是用他李家宗室的名義,多好,他得到的租稅多了,好名聲也有了,我爹下一任我想要去洛陽,兩套政府班子,洛陽的權利鬥爭比不上京城血腥,多適應適應。」

張小寶解釋給王鵑聽,王鵑理解地點點頭,她剛才還真以為張小寶能掐會算呢,原來是根據歷史經驗來做的安排。

在貝殼中用手沾了點椰油珍珠膏輕輕抹在弟弟妹妹的鼻子兩邊和嘴的周圍,說道:「以後喂水果的時候小心點,蹭嘴邊就擦,再擦就擦爆皮了,看看,都紅了。」

「那是曬的,用著一小貝殼就一百文錢的東西還能爆皮?等北邊商路朝廷給穩定下來了,就在那裡建一個工廠,從南面運貝殼,到地方用北面的牛羊還有各種動物的油脂來製作護手護臉的東西,賣回北面。」

張小寶把弟弟換了個姿勢,輕輕搖晃,讓他睡覺,對王鵑隨意說了個買賣。

「用木頭盒貼張錫紙也行,非用貝殼幹什麼?」王鵑在妹妹的臉上親了口,得到的是一連串咯咯的笑聲。

「那不一樣,賣的就是貝殼,那裡沒有大海,通常管大湖或者是水泡子等地方叫海子,在使用我們產品的時候,海里的貝殼本身就是一個身份的象徵,肉不方便來回運輸的話,就在當地周圍選一個地方挖窖用冰凍起來。」

「你凍那麼多的肉乾什麼?想衝擊市場?」王鵑從張小寶的話中聽出了別的東西。

「和市場無關,凍吧,凍個兩三年的依舊能吃,比做成罐頭保存的時間還長。」張小寶的眼睛望向了北面,故作神秘地說道。

王鵑琢磨了一會兒,依舊沒想出張小寶囤積肉要幹什麼,開口道:「不如做點罐頭賣吧,沒什麼太多的技術,密封和氣壓都好解決,實在不行留一個放氣的口,到時候趁熱用鉗子捏上。

我發現了,能吃到肉的地方有很多當地的肉便宜,尤其是魚肉,就是因為運輸不方便,讓肉產少的地方肉的價錢太高,平常人家吃不起。」

「不做,賠不起,人家有錢的人無論肉多貴都能吃上,你的方法使用出來只能給中產階級,窮的人還是吃不上,又沒有鐵路,又沒有高速公路,運一噸罐頭過去,不得消耗兩噸的糧食啊。

就算你用水路運,那罐頭皮拿什麼來製作?用鐵?鐵要是不值錢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木頭做的車輪了,車軲轆外麵包圈鐵也耐磨呀。」

「那就不做,多找點工匠燒窯吧,大部分的人家還用木碗呢,水桶和水缸都是木頭的,用起來不方便,好容易滋生細菌,咱們做的香皂你怎麼不賣?就自己家用了。」

王鵑估算了下鐵的價錢,也放棄了讓更多人吃肉的想法,轉而問起了另一個平常能用的肥皂。

張小寶把已經睡著的弟弟放在旁邊的小床上「不是不想賣,是不敢賣,玻璃現在也沒真正賣多少,要價非常高,大部分做出來的玻璃都生產其他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要不就是送人。

那麼高的價錢,換成你,你不惦記啊?尤其是那玩意還能製作望遠鏡,李隆基現在是求穩,當初的功臣全收拾下去了,就連我那個一直沒有見過面的姥爺,也就是外公都收拾了,要不是正趕上那時候,我娘也跑不出來。

哎呀,一說我才想起來,來這裡的時候路過太姥爺家的時候沒去看看,就是我姥爺的岳父他家,就是揚子江那一塊,好地方啊,蒙山頂上茶,揚子江心水,去看看好了。」

「我才不愛喝蒙山茶呢,紅茶我喝著不習慣,估計揚子江中間的那個泉水是重水,就是含礦物質多的水,再配上紅茶,喝到嘴裡沙口啊,你還沒說肥皂怎麼辦呢。」

王鵑一聽到蒙山頂上茶就哆嗦了下,她以前喝過,一喝就壞肚子,後來拒絕紅茶,只喝綠茶,半發酵的偶爾能喝一點。

「什麼時候我們有一個大型的養豬場,什麼時候就能把方子給李隆基了,等他賺上半年錢,我們便可以跟在後面賣,這玩意消耗生活物品,富貴人家一直都在用,我們的方法只不過是添加的東西成本更低廉,製作更快而已。

現在馬上大批量的製作能產生的後果就是許多的百姓吃不到豬油和肥腸了,關鍵的地方在於糧食,或者說是豬草,這兩年在舒州,我準備就繼續教給當地的百姓豬鴨魚套養的方法。

只要這一次再成功,那朝廷就應該向更多適合使用此方法的地方宣傳了,前期成本投入是一個問題。」

張小寶想用自己的做法來影響更多的人,現在的官員至少還能辦點實事。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太少了,只要有點災害什麼的動蕩,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人口少,生產力提高不上去,生存資源的總量少,社會資源調配的時候就會出現斷層。

就像很多小國家,人均生活水平高,可一旦遇到特殊的情況,幾百個億就能讓國家破產,一個全國性的大災害下來,國家就完了,大國,生產資料互補後,一個地區受災,就能把這個損失轉嫁到其他地區,基數越大宏觀上就越平穩,幾百個億扔進去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王鵑有自己的見解。

張小寶琢磨一下,覺得確實如此,其實就是生產技術落後,只能依靠人數來彌補。

「不管了,等我爹的位置足夠高時再說,走,找畢爺爺學習去。」張小寶招手讓丫鬟進來看著小傢伙們,和王鵑一同出去學習。

※※※※

張忠此時也到了地方,上任以來他的事情不多,上一任給他留下的文案和冊子一堆又一堆,換成別人早忙懵了,可惜,這招數對張忠沒用,從內院叫過來五十個人就能幫忙整理查看。

陸州沒白去,以前跟隨學理論的內院人在陸州經過鍛煉,對各個方面都已了解,現在的張忠底氣十足,給他一個沒有任何官員的州府,他也能馬上用內院的人把所有的縣衙給支撐起來,護院往出一放,連衙役都有了。

誰想拿海量的文書來壓他根本就沒用,別說是專門往這個方向培養的人了,就連廚房中的配菜平時也哼哼兩句什麼「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一切都是因為張小寶和王鵑要打造世家底蘊,張小寶的最終要求是,張王兩家養豬的人能夠考上科舉,比同樣的文人更厲害,因為他們不會養豬。

這點對張王兩家來說確實不難,凡是張小寶和王鵑學過的他們兩個都會整理成冊子,把難點用白話文來解釋,不像教導人的夫子故作高深,明明很簡單的事情非給繞複雜了。

兩家的內院在平時就能相互討論,遇到都不會的找到夫人和張忠詢問就可以,還有張小寶和王鵑,一家人如果都不會了,那麼就找畢老頭,畢老頭也弄不清楚,張小寶就會為一個問題而飛鴿讓畢老頭找別人詢問。

畢老頭就是畢構啊,當過左拾遺、中書舍人,還干過潤州衛州同州陝州四個州的刺史,在益州當過長史,當過御史大夫,爵位為魏縣男,曾任吏部尚書和廣州都督,臨到三水縣的時候是河南尹兼戶部尚書及太子詹事。

他要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學問上的問題,那就都是大問題了,朝廷中連李隆基都要過問,只要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那朝廷無數人都要跟著忙,並把此問題記下來,好以後教導別人。

張小寶和王鵑對畢老頭好除了是心中佩服畢老頭的人品,也有學問方面的想法,二人給畢老頭下的定論是:他的存在就是傳奇,活著便為一座寶庫,和大熊貓是一個級別的。

張王兩家內院的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已經學了七年了,還有實際操作的經驗。

別說區區一個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