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逆天的瘋狂 第三百七十三章 讓庶民享受征服的紅利

趙興的存在,讓原本的時空有了一點差異,在原本的歷史上,宋人也能享受這一切,但他們是通過貿易手段來獲得這一切的,現代認為這叫「經濟征服」。而趙興的出現使經濟征服外,又裹上了一層武力征服的外衣。

古人沒有經濟征服的概念,所以後來的明清讀書人把宋人這種經濟征服稱之為「弱宋」。但趙興的存在符合了他們一慣的世界觀:止戈為武。

《說文解字》說這個「止」其意思是腳趾,所以「止戈為武」這句話的本意就是:國家的基礎建立在武裝力量上,唯有武力征服才是正途。

張繹在那裡解釋,阿拉伯奴隸休息一會兒,又重新談起了一首樂曲,這是一首聖樂,也就是天主教教堂經常演奏的讚美詩。當管風琴聲音響起時,安思達已經來到門邊,另外,在城堡中工作的部分以色列人也停留在門邊,熱淚盈眶的聽著管風琴的演奏。

閹伶沒有歌唱,這場演奏顯然不是出自阿拉伯人的本意,演奏的女僕是一名波斯拜火教教徒,這時的拜火教教徒還沒有分明的宗教壁壘,所以受趙興的指示練習這首聖誕樂。

今天是冬至,「冬至節」從中國漢代時起就確立的朝廷大節。與此同時,在古代信息不暢通的情況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先民們,都在不約而同地慶祝冬至。而據後來考證,耶穌基督並不一定誕生在聖誕,只是基督教興起後,便利用歐洲人慶祝冬至節的這一習俗,將這一天定名為「聖誕節」。

以色列人不過聖誕節,因為耶穌是猶太教祭祀出賣的。但這首聖誕樂充滿了耶路撒冷地域色彩,令居住在宋朝的一賜樂業人也覺得感動。

如今,一賜樂業人的習俗已因趙興而改變,原本他們與世隔絕上千年,對於故鄉的消息很模糊。是趙興令他們恢複了與聖地的聯絡,從聖地新來的族人不僅給他們帶來隔絕多年的故鄉消息,也帶來了部分鄉音歌曲。所以,當這首充滿猶太風格的樂曲轟響起來的時候,路過的猶太人立刻被音樂擊倒了,他們扶著牆壁、蹣跚走到宴會廳門口,流著熱淚傾聽著充滿神聖之音的讚美詩。

樂聲剛一結束,安思達便迫不及待的大聲念著禱詞:「讚美我主,願榮耀歸於上主,我們因你的榮耀而感恩——讓我們祈禱:我雖不能改變容貌,可以展示笑容;我不能左右天氣,可以改變心情;我不能預知明天,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順利,可以事事儘力……因我們明白:神只幫助幫助自己的人!」

這番話很合學生們的胃口,這些學生年輕氣盛,雖然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是貧困的,是受人資助者,但他們堅信,他們之所以受人資助,是因為他們優秀。如今,景教大牧首安思達不因為他們的窮困,不因他們受資助而歧視他們,反而祈禱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至少改變眼前的生活……

故此,等安思達祈禱完畢,連那些不信景教的學生也微微點頭。其中一個學生悄聲嘀咕:「如果真有這樣的神靈,如果真有這樣的天堂,但願我死後,也能進入這樣的天堂,安享喜樂。」

安思達拍拍手:「好啦,學生們,下面的時間是讀書時間,太尉這裡有很多書籍,來一趟不可錯過,讓我們離開這裡的娛樂吧,讓太尉大人繼續談論公事。」

學生們聽話地、戀戀不捨的告辭。這些人剛一離去,梅三娘閃出屏風,端出了製作好的魚膾。同時,右面的屏風後響起了吱啦吱啦的響聲,隨著這股聲響,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侯蒙探頭一望,發現一名婦人正在屏風後用小酒精爐烹調鱔魚。

端上來的是鱸魚膾,這隻鱸魚身上的魚肉被切成一片一片的、捲曲盤繞著,整個魚身活像一朵盛開的菊花,那鱸魚頭還是活的,嘴一張一張的,似乎在竭力呼吸。

侯蒙垂涎欲滴的抬起了筷子,感慨說:「坡仙曾經說過:三娘走後,京城無膾。離人啊,這我就要說你了,你這喜歡收藏好東西的癖好太駭人了,廖大家如此,一丈青如此,連梅三娘都收在府中,太不地道了。」

帥范夾了一筷子魚肉,細心的蘸了蘸芥末與調料,而後將魚膾放入嘴中,閉目享受。趙興那面,一丈青得意的瞥了一下秋日,一邊手中不停的為趙興泡製著魚膾調料,一邊謙遜:「侯知州過獎了,小女子怎能與廖大家相提並論。」

侯蒙吃完魚膾,感受完魚肉入口即化的鮮嫩,而後瞪大眼睛說:「說起來,當日在揚州城內,宋姑娘只表演了一丈青,卻沒有完成點丹,怎麼就跑入了趙家,連我這個地方官都不知道你們如何溝通的。」

侯蒙所說的點丹,是宋代一種習俗。

宋代會表演一丈丹青的女伎也不少,當然,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宋欣欣。所謂「一丈丹青」,是宋欣欣用腳畫出一幅畫來,這是「一丈青」,她若有意請客人留宿,便將這幅畫呈送給個人,請客人在龍頭或者龍睛上渲染顏色,這叫「點睛」,或者「點丹」。

直到客人完成點睛之舉,這才是完整的「一丈丹青」,否則只能是「一丈青」。

宋欣欣略顯羞澀,她嗔怪的瞪了侯蒙一眼,以攻代守:「侯大人去了北洋事務局,不知道最近又迷上了哪家的魁首?」

侯蒙長出了一口氣,話題終於轉回了北洋事務局,他語氣輕鬆的說:「密州風物,哪比得上揚州、杭州……相公,這軍械一事,還有什麼說的?」

趙興點頭:「軍械一事,我們已經商量完了:三百桿『宣和式快槍』,我再沒有其他,不過快炮數量不限,只要你採購炮船,船上必然安裝七門快炮。」

帥范補充:「舊式步槍任你採購,數量不限。」

侯蒙沉思片刻,勉強點頭:「唯有如此了!只是三百桿不夠,我可不可以把小石將軍單列出來,他或許有另外的門路,能從你這裡搞到額外配給的快搶。」

帥范回答:「他自己也就搞到了五十桿,不過,小石這孩子也認為這就夠了。快搶這玩意實在是一頭吞金獸,一名士兵至少要打兩千發子彈,才能訓練出射擊的感覺,銅子彈價值不菲,估計他也給彈藥的開銷鬧怕了,所以只打算要五十桿。」

侯蒙立刻拋開了這個話題,專心致志的享用起魚膾。

不一會兒,炙鱔魚也端上了,這是依據宋代「分食制」端上來的菜,按禮節要先讓趙興評鑒。這種分食制下吃飯,很類似現代的日本料理:整整一條鱔魚盛了三個盤子,盤子很大,菜很少,每隻盤子中央放了一小撮鱔魚段,旁邊配了一點水果、香料做點綴。

鱔魚端上來的時候,原本應該退下的梅三娘走上來致謝:「多謝侯大人誇獎,只是『京城無膾』倒不值得憂慮,奴家恐怕的是天下無膾。」

侯蒙尚沒有回答,帥范搶先插嘴:「怎麼,蕭峰那小子不許你開店?」

梅三娘於趙興面前盈盈拜揖:「相公,大郎,奴家五代單傳梅三娘的技藝,自奴家嫁人後,這『梅三娘』的稱號因奴家而絕,奴家因此愧對祖宗。還請太尉大人垂顧,勸一勸奴家的夫主。」

梅三娘的丈夫蕭峰有趙興家奴的身份,但梅三娘懇求趙興卻不跪下,這不是因為不尊重趙興,而是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站立的王朝」。

自唐迄宋,由於漢人改變了席地而坐的習俗,引起禮節上的變化。一般是行揖禮,連帶有叉手和唱喏。《事林廣記》卷4有《叉手法》和《祗揖法》的禮節。

在宋代《夷堅支丁》卷5《李晉仁喏樣》還記載了一個笑話,說李祐為縣令,參拜磁州知州,「初上謁,鞠躬,厲聲作揖。守驚顧,為之退卻」,亦即叉手行禮時時唱喏聲音太大,嚇壞了上官。

被人提醒後,李祐「明日再至,但俯首拱敬,而不(敢)啟齒」,知州又「大怒」。李祐也怒了,立刻用公文形式書面詢問知州,具狀說:「高來不可,低來不可,伏乞降到喏樣一個,以憑遵稟施行。」——我行禮的時候你感覺到聲音高了不成,低了也不成,那行,你給我唱一個喏做樣板,我按照你的標準行事。

此舉成為當時的一個官場笑話。

而《崔鶯鶯夜聽琴》第三折也記載,張珙見紅娘,稱「拜揖小娘子」,紅娘唱「則見他叉手忙將禮數迎,我這裡『萬福,先生!』」說明當時宋人,連僕人主人之間也確實不用跪拜。

但契丹人、党項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見面禮又各不相同。《金史》卷35《禮志》說:「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復卻,跪左膝,左右搖肘,若舞蹈狀。凡跪,搖袖,下拂膝,上則至左右肩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復以手按右膝,單跪左膝而成禮。」但有的記載是跪右膝,蹲左膝,左右膝位正好相反。蒙古人最初是左膝下跪,後改為雙膝跪拜。

至於跪禮後來又怎麼成為「中華傳統」,文天祥有記載,《文山先生全集》卷17記載他自己被俘到元大都,丞相博羅召見,文天祥「長揖」,通事(翻譯)命他「跪」,文天祥說:「南之揖,即北之跪,吾南人,行南禮畢,可贅跪乎?」

文天祥是對元朝丞相說這話的,用最簡單的文字描述這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