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應急中心

王靜輝的雙季稻實驗,英宗趙曙也是知道的,蜀國公主身邊隱藏的密探也把王靜輝頻繁出入試驗田的消息傳送回來過,但趙曙從來就沒有指望王靜輝能夠從這塊試驗田中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功,以前王靜輝的奏章中雖然也說起過雙季稻在楚州試種的意義,但他也不過是一笑了之,不過這次早稻和晚稻的稻穗都在這裡了,奏章也寫明了這次試種的效果和分析,那些密探也傳回消息,證明了雙季稻畝產八石的消息是真實的。這簡直是讓趙曙喜出望外:大宋最近連年災荒,常平倉國庫糧食頻繁調出賑災,已經產生了極大的虧空,雙季稻的產量幾乎能夠達到一般畝產量的一倍,可以快速填補糧倉的虧空,今後如果再遇到年景不好的年份的時候,就是賑災他的心中也有些底氣。

王靜輝的這兩捆稻穗給大宋高層統治者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毫無疑問,他所提出明年大範圍的推廣雙季稻的奏章毫無阻礙的便被通過了。接下來眾人討論的焦點便是王靜輝提出要建立一個專門管理賑災糧食的機構,將國庫和各地糧倉中關於賑災的部分錢糧統一規划到這個部門之下進行集中式管理,以便防止這部分用來賑災的糧食被各個地方官所挪用。

相對第一項王靜輝要求推廣雙季稻的奏章,這份奏章卻遇到了阻力——參知政事趙槩的反對,而且還是非常的理直氣壯。趙槩認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反而會使原本龐大的官員系統更加膨脹,並且這一措施也會使地方官員感到不便。

與王靜輝的預期相反的是,原本擔心受到反對的主力,三司使韓絳卻出人意料的支持,並且還搶在正要發言的司馬光之前提出贊成:「臣以為組建這樣的新機構並不會擴大官員的數量,大宋現在無法安置的官員數量是在職官員的兩倍,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組建這樣的機構,駙馬也在奏章中詳細的介紹了:這個國家緊急狀況應急中心是歸屬於三司之下,專門負責調配各地災區賑災糧食所用,除了向各地派出檢察提舉外,不用再額外增加官員數量。」

英宗趙曙聽後點點頭:派遣官員並不是什麼問題,他也為這麼多等候差遣的官員而感到頭痛,如果全部裁汰肯定會打擊士林的積極性,他們可都是十數年的寒窗苦讀,這與大宋提倡的文治產生衝突,甚至可能會動搖大宋國本,不過他還是擔心在實行過程中會遭到地方官員的抵制。

司馬光是最支持建立國家緊急狀況應急中心的人,畢竟這個機構專門應對的便是近幾年來大宋境內頻發的自然災害。他做過地方官,正如王靜輝奏章中所說的那樣,地方官員雖然有通判能夠遏制其權力,但挪用國庫在地方上的儲備,那是經常事,地方常平倉虧空都快成為公開的秘密,一旦發生比較大的自然災害,常平倉的虧空將會成為致命的漏洞。

這次河北大旱的災情比較嚴重,如果河北的常平倉充滿的話,災民斷不至於流入汴都開封,而且常平倉不挪用,賑濟災民的時候朝廷也可以省下了不少運費,最重要的便是在賑災過程中能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司馬光敏銳的看到王靜輝之所以寫這道奏章,其最大的目的便是能夠在發生災害的時候能夠挽救更多百姓的生命,如果災區的情況得到穩定緩解,到時候可以避免廂軍規模的膨脹。

韓絳的發言結束後,司馬光、歐陽修等贊成的人連續發言,相比之下趙槩的反對便蒼白無力起來。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大臣能夠支持王靜輝,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寫給那些比較熟識重臣的解釋信件所起到的作用。王靜輝知道僅憑自己的一道奏章要想得到他們的支持,未免太單薄,給這些重臣寫信除了可以把自己的意圖表示更清楚明了,還能夠增進他與這些大臣的關係。

現在給王靜輝來信的朝廷重臣也是越來越多,除了韓琦、郭逵、富弼、歐陽修這些常客外,司馬光最近給他寫信的次數也頻繁起來、還有吳奎、張方平等人的來信。他寫給朝廷重臣的信件雖然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反對,但至少不會產生太大的誤會,最起碼也必須使自己站在公理的高度,而不是憑藉這些政策為自己謀取利益。

其實王靜輝向英宗趙曙上這道奏章除了要把賑災的糧食儲備穩定下來外,還有便是針對即將上台的王安石。此時王安石的聲勢遠比原來的歷史弱的多,不僅陞官的速度大大折扣外,受到皇帝的關注程度也遠不及歷史上的那樣,但王靜輝知道,憑藉王安石巨大的社會聲望和與朝廷各方面的大佬的關係,他被啟用那是早晚的事情。

王安石最得意也最有把握的青苗法被王靜輝搶先給「盜版」了,從他所了解的熙寧變法的歷史中,他知道發動熙寧變法的資金幾乎都是來自常平倉,以至於地方常平倉空虛,在災害來臨的時候,地方政府根本就沒有能力來賑災,尤其是那場河北的那場大旱災加蝗災發生後,更是徹底動搖了王安石的地位,造成了他第一次辭相。他的這道奏章可以將常平倉相當數量的物資給封固起來,至少在賑災上地方政府不至於什麼事情都做不了,而剩下的資金除去地方政府的日常開支外,能夠讓他動用來發動變法的資金就很有限了,這樣提前制約了變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大宋治平四年十月,由三司使韓絳牽頭組建大宋國家緊急狀況應急中心成立了,緊接著便是下放了新任命的五十多位檢察提舉奔赴大宋各地,來檢查各地常平倉的儲備情況,按照王靜輝奏章上的賑災款項的比例來進行封存部分資金,嚴禁地方政府對這筆賑災儲備錢糧挪作他用。這些封存的固定數量賑災所用的糧食,會在固定年份進行更新,淘汰陳糧,或是在市場上出售,或是用來釀酒等用處。

王靜輝在楚州當然對此做好了準備,他早就接到了老丈人的手諭,對此他也是欣喜異常:各地常平倉賑災錢糧以這麼一個機構給固定下來後,以後誰要是再打這筆錢糧的注意可就難了,第一個便會遭到三司使的反對,恐怕最大的反對還是來自於那些還沒有得到安置的官員。這也是王靜輝在多次考慮後才想到的,大宋的這些冗官他是沒有什麼好辦法,如果貿然裁汰,那就是得罪了整個文人階層,自己離完蛋也就不遠了,能夠給這些多餘的官員找到位置,他們也會感謝王靜輝,這些人自然成為因為王靜輝的政策而受益的人,到時候他們自然會維護自己的利益,這群人的力量還很小,但也會慢慢的壯大。

王靜輝現在越來越感到王安石的力量和聲望了,不僅是剛剛和自己有聯繫的三司使韓絳就不用說了,單是從潁王趙頊、司馬光、歐陽修、韓琦的來信中,王安石的名字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但令他比較放心的是自己的老丈人英宗趙曙似乎對王安石並不是很感冒,自王安石被提拔到翰林學士後,他的升遷之路就暫時關閉了,好幾個月還是待在翰林學士的位置上,而不是像原本歷史中那樣,幾乎是以火箭速度升任到參知政事,韓琦告老辭相後便迅速填補了韓琦所留下來的權力真空,升職為執政位。

從趙頊的來信中,王靜輝知道現在的王安石似乎和趙頊的來往日漸頻繁,這多半是拜韓絳所賜,有他在趙頊的耳邊吹風,就是趙頊不想見王安石也難。不過趙頊現在還處於觀望之中,王安石的學說和觀點固然能夠吸引這位年輕氣盛的儲君,但相比之下自己的妹夫王靜輝更是神奇無比,而且至少已經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流入國庫,緩解了大宋財政的現狀。

王靜輝也把握到了趙頊目前的狀況,他當然不能坐視王安石把自己寄托在趙頊身上的希望給磨滅掉,只要是潁王趙頊的來信中說「安石先生認為如何如何」,他便以此為中心展開討論,並不是要把王安石的觀點全部駁倒,而是採用推演論的方法來給他解釋其中的利弊,藉此來消除王安石對趙頊的影響。

從王安石和趙頊的來往當中,王靜輝也可以感到王安石對英宗趙曙的不滿,畢竟在提拔他任翰林學士後,王安石的聲望雖高,但韓琦、富弼、歐陽修、吳奎、張方平等人的資歷要比他強得多,英宗趙曙也不可能像歷史上的神宗那樣為了提拔王安石,而把所有朝廷中樞大臣都給清洗了個遍,況且他的手下除了有穩重守舊派的韓琦和司馬光等人外,還有在楚州正在尋找出路的駙馬王靜輝。

在英宗趙曙的眼中王靜輝雖然年輕,但駙馬穩重且足智多謀,方法多而且有效,當真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所以他也並不著急把王安石提拔上來施展他的才能。英宗趙曙希望王安石能夠在翰林學士的位置上能夠多待上一段時間,等韓琦、富弼、歐陽修、吳奎等老一閥朝廷重臣隱退後,再把他提上執政位,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英宗趙曙對待王安石的安排,王靜輝只要略微一思量便能想到三分,畢竟宋朝的皇帝還是非常開明的,忌諱也是歷朝歷代皇帝中最少的,他們並不忌諱朝廷重臣提出立儲和為子孫培養宰相的建議。所以對於王靜輝來說一是必須保證英宗趙曙那個垃圾身體的健康;另外便是抓緊時間,繼續給大宋財政開闢新的活路,以緩解財政壓力。

初冬的十月,楚州的天氣雖然也開始慢慢的變得寒冷起來,但王靜輝在剛剛收穫了晚稻的豐收後,楚州的商業遠遠比他剛來楚州時候要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