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除惡難盡 第49章 澗水悠悠流年長

生活,像豹凹溝里的泉水一般悠悠地流著……

楊偉過年後從大連回到沁山沒過幾天,北京的陸文青把一摞辦好的手續全部交給了楊偉,雖然林國慶已經方方面面打了招呼,但手續依然是辦了幾個月,這小姑娘在雲城和沁山縣城長住,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把這個一萬畝的土地山林承包手續辦下來了,承包期限是五十年,正式成立的公司名字就叫做「楊家灣生態農業開發股份公司」,一切都按照楊偉設計來的,林國慶這破嘴也幫了不少忙,手續辦下來居然掛著「綠色農業」的牌子免除了十年的稅費,而且划到自己名下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知道是為了送楊偉一個大人情還是其他意思,但楊偉知道林國慶的雖然和自己共同投資,但他的目的和自己卻根本不相同,他的目的也許就是在於用這個牧場能套多少撥款多少補貼,對於牧場本身並不感興趣。就像他說的,他總不會開著加長版的林肯來給楊偉搶放羊的地方吧?

不感覺興趣正好,楊偉還怕他感興趣呢!

至於他掙多少,楊偉也不感興趣,蛇有蛇路,龜有龜道,各人有各人的掙錢門道,這眼紅不得也學不來。而楊偉最感興趣的是,這場子最終將全部是自己的,或者可以說,這個牧場,是自己永遠的家。是楊家灣、是舜王村是河灣鄉老少爺們共同的家。

一個冬春季節,依然是天當房、地當床,帳篷群里擠著墾荒的老少爺們。荒場里依然是凍土的時候,大型的挖掘機械就開進來了,一個月的機械施工加上三百多名施工人員的日夜奮戰,平整出了五百多畝的空地,這是要用作種糧的土地。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既能提供糧食也能提供一部分大牧畜的飼料。這是生存之本。工作量並不大,就是在原來舊牧場的地上平整了一下。原來牧場要說經營的也不錯,但都是僱傭的人,最後這幫沒有歸屬感的牧場職工回城的回城、自己做生意的做生意,走的時候,還不忘在場子里撈點東西,三撈兩撈把個牧場掏空了!這是公有制永遠無法解決的痛!

清明時節,十輛大卡車晝夜不停地拉著樹苗運進了牧場,足足用了半個多月時間,楊偉指揮著村民沿著牧場坡地山樑種樹,油松、蘋果樹、桃樹、核桃樹和山脊的杏樹,以栽一棵樹五塊錢的價格,栽下了五萬株樹苗,有了錢不再是義務植樹,用不著鄉長發動,以前植樹造林並不積極的鄉民,這次足足在兩千人參加了植樹活動,雲城十二個縣以及相領的幾個市的苗圃,所有的樹苗被搶購一空。這些,在楊偉眼裡是將來的發展之本,三年五年之後,這些樹苗都會成為搖錢樹。

在楊偉看來,所有義務的事都扯蛋玩意,沒有利益別說村民,連自己都不會主動去種樹!而村民們的要求並不高,一天十塊二十塊錢就可以僱到一個壯勞力,如果管飯,這個價格會更低,這麼低的生活水平再要求大家義務,這事就不是人辦的事了!

地有了、樹生根發芽了,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在這裡紮根了!

……

五月到了,地上已經長出了青青的草,沿著牧場近二十公里長的坡地,全部撒下了苜蓿籽,說是承包一萬畝,其實楊偉算算自己賺大了,光坡地就要達到一萬多畝,不帶林地不帶灘涂,如果全算上的話,足足要有近5萬畝的山地、坡地和最肥沃的平地,接近20公里的山坳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牧場。而這裡,除了自己根本不會有人再來,嚴格意義上說,多吃多佔了,楊偉感覺沾了很大的便宜。

佔了便宜楊偉這私下裡很高興,而且,這個便宜肯定不會有人來跟自己搶!

六月份,從省農科院引種的五十隻小尾寒羊運抵河灣鄉,路上顛簸死了八隻種羊,楊偉心疼的差點直罵司機,一隻種羊一千多塊呀?……從沁山本地購得了一百多隻本地羊也先期進了牧場。羊群有了……村長的兩人個壯兒子,大憨二憨帶著河灣鄉的毛蛋黑蛋加上楊偉這個鐵蛋,成了專業的羊倌,楊偉現在最樂意地事就是趕著羊群,自己騎著一匹渾身雜毛的大馬在牧場里飛奔,這速度和顛簸起來的感覺,比開著大腳吉普車還讓人感到刺激。

更刺激的是,這個月回了趟大連,把老婆丟了……

丟了大連一個家,有了沁山一個家。

……

七月份,新落成的場區建成了,牧場的人終於告別了十個多月的帳篷生活。為了修這個場區,鄉里專為牧場建了幾座磚窯,修成了場區佔地十五畝,青磚預製板平頂,被刷成了藍白相間的顏色,這是部隊營區的標準建築,也許在楊偉的心裡,這是唯一的標準。而楊偉只會做這樣的設計。三座兩層樓房,一座是單身職工區、兩座是生活區,還外帶一個500多平米的簡易房做成了食堂……也許說出來不相信,這個佔地十五畝的場區和房子基本沒有花什麼錢,就磚錢和運費,牆是大夥自己壘的,鄉里最不缺少這種泥瓦匠;石灰是自己燒的;沙土是自己運來的;連場區里的地面都是場區人自己拿著大石礅夯好的,經歷了幾個月的帳篷生活,大家都想有個家;建房的時候楊偉的發號召,參加建房的牧場職工,每人分一套!說是建場就是為自己建家,村民們都豁出的死力氣來幹活。這次,人工還真全成了義務的。

楊偉,名至實歸地成了大家眼裡的場長,或者年紀大點的,還是親切地叫鐵蛋。

七嬸,名至實歸地當了事務長。做飯的鍋,更大了!七嬸,更胖了。

七叔,把舜王村的家搬到這裡來了,當了一輩子村長,現在當副場長兼會計了,小日子過得更滋潤了。

場區建成的時候,楊偉想了良久,在場區的白牆上,自己刷下了八個大字:自給自足、自立自強!

八個直徑一米多的字看上去頗為雄壯,楊偉完成這項工作時候看得是躊躇滿志,不過,在看的那一刻,他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曾經經常耳熟成詳的八個大字: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這是一個新的牧場,是一個新的家,也許,更是一個新的楊偉!

從北京來的陸文青,辦完了相關的手續,楊偉連著到雲城請了四次,才把陸文青從雲城請到了楊家灣園區,成了營區里唯一的高學歷人才,被楊偉唆導著開始給一幫子大老粗上課,學國際貿易出身的陸文青,不得不從頭開始學習,看得第一本書就是《如何發展農村庭院式經濟》。不過,這並不影響陸文青用淺顯的語言給大家講解,後來楊偉才知道,陸文青是陝西人,要說起來離沁山也不遠,而且,這是一位從小縣城出來的姑娘,不像個城裡人,一身嬌慣的那些個毛病!

楊偉,請牧場請了個老師,捎帶著也給自己請了個老師!

生活開始越來越穩定了,讓人覺得有點不解的是,楊偉從建場後開始,在場區實行軍事化管理,要求第一期五十名在編人員每天出操、定時上工、吃飯大灶、統一學習,對衛生、個人內務、言行舉止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特別禁止打架、賭博、開小差、酗酒、偷拿牧場財產的一些極端惡劣行為。這個混混出身的場長,恐怕對這些事的危害比誰都知道的更清楚,比誰也有過更深刻的教訓,要根絕這些,對部隊生活無比熟悉的楊偉也許只會按照這樣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團隊。

經驗是財富、教訓同樣是財富。這次,他是要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做主了!

五十名來自舜王村、老楊家灣和河灣鄉的都是當地的青年農民,都是從修路開始就已經加入到這個團隊的人,一年的共同生活早對彼此之間和這個帶頭人已經是熟悉不已,而且佩服不已,儘管牧場最後給大家定下了每月五百塊錢工資不高,但吃穿用住都是統一分配,在這個有錢沒地兒花的地方還真能都攢下來,和以前一年攢不下一分錢的生活相比,和離鄉背井的打工生活相比,這裡已經是不啻於天堂了,慢慢地,和新兵入伍一般,都開始漸漸融入到這個新的團隊里了。

家便是場、場便是家,除了在編人員,陸續有來牧場落戶的原楊家灣和舜王村村民,每戶都得到了五千塊的安家費,這筆錢,足夠在窮鄉僻壤里修一座單門獨戶的小院,而這裡豐富的地、草、水源,正是鄉下人的最愛,陸陸續續遷到這裡的住戶到年底已經達到了40多戶,楊小孬一家全來了。住戶區是單另划出的一片,與場區相隔不過500米,一場一區,相映成趣,甚至於有的在編場工直接就是落戶的農民,對這樣的生活有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晚上在床上出操、早上在場上出操、上下午在地里出操……一天從早操到晚。

不過,不管是那操,個個的幹勁卻是十足!

……

場區在建的時候,在谷鄉長的幄旋下,鄰近四個鄉的農技指導人員進駐的楊家灣牧場,幫著牧場在四周的坡地上套種花生,花生一種就是近一千畝,這些貧脊的坡地,正適合種這些對土地質量要求不高的經濟作物……這些農技人員進牧場指導了一個月,有兩個人乾脆留了下來,在這裡建了一個百頭豬場,在建豬場的時候,下層直接修成了沼氣池、上層是溫室和豬場,這種建法可以充分地利用光線資源,而且有效地把污水和排泄物轉化成熱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