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除惡難盡 第41章 擔山趕月鐵脊樑

從鳳城西行一百四十公里就進入了雲城境外,出了鳳城的路除了隧道就是在山邊懸崖和環山開出來的路,一路入眼皆是山。巍巍八百里太行、中條和太岳在這裡交匯。冬日裡看山,山更有不同一般的風骨,那綿延千里不絕的脈絡如同蒼勁有力的山水國畫一般賞心悅目;入眼一片青翠,不畏嚴寒綻放著從不曾消失地青翠總是讓看見會油然而生一種對大自然的敬意;這裡,看不到朝代的更迭的痕迹,也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更沒有人來如織、車流如潮。千百年,山彷彿不曾什麼改變、那樹,彷彿也不曾有什麼改變,樸實無華地日升月落之後,是一成不變的雄偉與壯觀!

進入雲城第一個路過的就是沁山縣,一個隱藏在崇山峻岭之間的小縣城!全縣不到二十萬的人口散居在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山區。這裡之所以聞名,一個是因為有全省唯一的自然保護區。另一個是因為這裡是全省最出名的貧困縣。

窮是因為交通不便。而正是因為交通不便,才保留了這裡大多數地區的原始風貌!離縣城48公里,就是歷山自然保護區,也是全縣唯一的一塊旅遊資源,傳說五帝之一的舜帝在這裡走向全國的政治舞台,要說也是個風水寶地!事實上,全縣類似的山林地都不在少數,那個鄉的林地面積覆蓋都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哺育沁山人的沁河水就從沁山縣城穿過,一直匯入下游的黃河。

舊社會這裡很出名,因為偏僻而成為中原一帶逃荒的首選之地,縣各鄉都有祖籍河南河北的人,那是中原大戰逃荒到此落戶的村民;這裡也是全省出名的老區,當年陳賡大將率領三五九旅在這一代處處留下的足跡,大山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大山裡樸實的村民成為子弟兵提供了永不消失的大後方。外界人看來,沁山出名的特產有「小米紅薯柿疙瘩、青花騾子賽大馬」之說,其中尤以青花騾出名,曾經有個笑話說道,以前娶媳婦你牽頭大騾子去女方家,那是大款的架勢,相當於現在開著賓士泡妞,不但能換回個如花似玉的老婆,而且丈母娘還倒陪嫁你一箱花被面……

青花騾子架大車比馬能跑、上了磨比驢還耐實、乾地里活比老牛還能負重,不過,也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脾氣忒壞,要駕駑不住,經常撂橛子踢人。這脾氣有人開玩笑說,晉西南一帶都是驢脾氣,唯獨沁山縣人是騾子脾氣,那意思是沁山人的脾氣比驢脾氣還要耿還要壞,當然,還要樸實。

多少年來,山沒有變、水沒有變、樹沒有變,這裡樸實的人,更沒有變!

耕地的依然是大騾子,不是買不起大機械,而是地里根本開不進去!流行的交通工具依然是馬車驢車和大騾子車,不是買不起車,而是鄉村一級的公路上,連加油站也沒有;通訊工具就更不用說了,近的靠嗓子喊,遠了靠人叫,不是買不起手機,而是這裡山大溝深,實在沒有信號;二十一世紀,全縣依然有百分之三十的自然村沒有通有線電話,百分之二十的村沒有通電。

沁山,是全省最偏僻的一個縣。而河灣鄉,卻是沁山最偏僻的一個鄉。

……

小年剛過一大早,河灣鄉死驢坡村楊愣娃大叔家,愣娃叔這媳婦愣嬸早早起來,把個偷睡懶覺的兒子楊小孬揪著耳體拽起來,那楊小孬睜著睡眼不耐煩地說道:「娘,再讓俄睡會。」

「快起來,俄和你七嬸說好咧,今兒你和村裡幾個回鄉的娃娃都去路上幹活去!」愣嬸沒好氣地朝著兒子光脊背後啪啪扇了兩巴掌,把小孬總算打得起床了。

「娘,你說得那行不行?現在還有在這兒修路建牧場地?大冬天還能修路,俄咋覺得跟聽人說書呢樣?」楊小孬明顯不相信娘的話,發牢騷了。

「哎呀,娘說滴那能有假,咱老家楊家灣老羊倌那當和尚那小鐵蛋發財回來了,要在咱這兒修牧場,你舜王村那七嬸七叔現在都在路上幹活,那活干滴,管吃管住,一天二三十塊錢,加班加點另外給錢,可比你在雲城幹活強多咧,一個月掙得還不夠你花。」愣嬸數落著兒子,其實也是實話,在外頭打工一年,聽名掙得不少,一月一千多塊,但連吃帶住到了年底也剩不下什麼錢,要是碰上個不掏錢的老闆更慘,連路費都掙不回來。

小孬不信了:「真的假的,現在能有這好事!」

愣嬸說道:「嘿,你這娃咋連娘也不相信了,不信一會問你爹去,鄉長還上門做工作了,隔壁那黑蛋傻小子,上個月掙了一千多塊回來咧,聽他說,天天吃肉、頓頓白面饅,抽煙的每天還發一包煙,天涼了偶爾還發瓶酒。這好的事你賴在雲城不回來都錯過了。」

小孬動心了:「娘,這就去了,人要嗎?」

愣嬸卻是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咋不要,你七嬸說咧,牧場以後要乾的活多了,你這又會泥瓦又會裝修,還是咱們村高中畢業的,這要說也是有學問人,說不定將來在場子里派大用場呢!……都是熟人,要說起來,那羊倌那鐵蛋娃可比你高一輩啊,你見了得叫叔呢,小時候你們倆光屁股還玩呢!」

一下子整出個叔來,小孬蒙了:「那誰呀?我咋記不得!」

愣娃娘解釋道:「你比他小兩歲,他小小就去當和尚去了,後來還俗回來,咱們楊家灣的人已經遷了個差不多了,你當然不認識了!……你聽好啊,見了人家可叫叔啊!別沒大沒小!人現在可是大老闆,比大老闆還大,鄉長見了人家都點頭哈腰給人家跑腿涅。」

楊小孬應了聲起了床,屋子裡,已經傳來了爹的咳嗽和聲音,一家都起床了,在爹娘的嘮叨聲中,楊小孬胡亂扒了兩口粥,剛收拾利索就見同村的幾個年紀差不多的來叫來了,這幾個人都是從雲城打工回家過年來的,聽得這好事,都想著去看看,要是真在門口能打工掙錢,何必還跑那麼遠呢?

死驢坡村離工地差不多要有四十多里山路,五個大小伙一路走著直到快晌午時分才到工地。工地上一看,個個是倒吸了一口涼氣,驚得是大嘴合也不攏,幾個月沒回來,這裡真是大變樣了啊……

原來的牧場倒是有一條路,不過二十年沒有管已經毀得不像樣子了,偶爾就是放羊的還能趕著羊群進去,而現在,沿著原來進舊牧場的路上,已經開出了一條長長的路,懸崖邊被直直地削了一塊,遠遠地看去彷彿就是往青翠的大山上系了一條白絲帶。工地上偶爾還能聽到炮聲隆隆,忙忙碌碌地有平車、獨輪車、有人擔、有人出土墊路面,那楊小孬數了數,足足有二三百人在幹活。這場面在河灣鄉可是有些年頭沒見過了。

再往近一走卻是十里八村的好多就是熟人,見了小孬打招呼,指點著小孬去一個大帳篷處報到,那是臨時食堂兼報到處。

再近點一看,楊小孬樂了,那主廚的認識,正是舜王村的七嬸,村長那胖媳婦當大廚。一旁還有七八個同樣的帳篷,光做飯的就有十幾個人,都是跟七嬸差不多一般的膀大腰圓的老娘們。村長媳婦,那七嬸,正挑著大勺子燉肉,鍋里咕嘟咕嘟大片的肥肉連著紅肉冒出陣陣香氣,不常見葷的五個小伙強自咽了咽口水,眼睛卻是離不開大鍋了。這味道太沖了,鄉下這大小伙,見了兩樣東西邁不開腿,一個是白花花的大片肥肉、一個是白花花的小媳婦。

「七嬸……七嬸!」帶頭的小孬喊了句。

「你……」腰粗肥臀的七嬸一轉頭,一下子沒認出來。

「我是小孬,愣娃家小孬……」楊小孬趕緊自報家門,離開楊家灣有些年頭了,好多人已經不認識了。

「噢,老愣家那禿小子……喲喝,長這大了啊!快快進來坐!」七嬸一下子樂了,把幾個人請進帳篷。

說是坐其實就是坐在石頭上,一坐下七嬸就忙著一人盛了一碗土豆燉大肉外加兩饅頭,幾個小伙一路走來還真是餓了,狼吞虎咽地吃上了。

這邊吃著小孬還是有點疑惑地問:「七嬸,俄們幾個找活干,俄娘讓俄來找你!」

「成,這簡單,一會收工你七叔回來你報個名,下午上工吧!」七嬸擺弄著大勺,這麼簡單地就當了家了。

楊小孬驚了驚,問道:「喲,七叔都當工頭咧!」

五個小伙都跟著驚訝,工頭吶,那可是非常有前途的職業,一天背著手在工頭上轉一圈啥活不幹,領的錢還最多。

「哈……啥工頭,給人算賬派活發工錢。都是咱自家人。」七嬸不無得意地說到,自打楊偉回鄉,這老伴跟著楊偉上了個檔次,成管事的了,這可比當村長還拽,天天有人來說好話。鄉長見了都叫叔,可長臉了,一輩子就沒有這麼風光過。

一聽是七叔發工錢,這小孬和來的幾個人相視了一眼,看樣是放心了幾分,只要不是外地老闆,只要是自己人,這工錢還是有保障的。只要工錢有保障,這活累點苦頭都不是問題。

眨眼這幾個小伙把一碗菜下了肚,吃完了眼睛卻還是盯著鍋里,那七嬸看著笑著說道:「來來,再給你盛一碗,剛來的大小子都能吃,大肉大油吃幾天,你們就吃不動了,多吃點,吃飽了好乾活。」

幾個鄉下人實誠,絲毫不知客氣為何物,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