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迎來托特納姆熱刺的時代

人是一種很複雜,很奇怪的動物,哪怕他是一種群居動物。

曾幾何時,人類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這讓當時的人類看起來很野蠻,很暴力,甚至差一點就用戰爭毀滅了整個地球。

在兩次世界大戰,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冷戰結束後,所有的人類都在反思,他們都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如果地球上人類的遊戲繼續這麼玩下去,如果人類這一盤棋繼續以這種野蠻暴力的方式繼續下去,早晚有一天,地球會迎來毀滅。

一定不是什麼外星人,什麼自然災害,而是人類自己親手埋葬這個地球。

或許這個道理所有人都懂,甚至全人類都有這樣的共識,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二次世界和冷戰結束之後,所有人都崇尚和平,所有的國家領導人和政治家們都說要和平,要放棄過去的那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可為什麼實際上所做出來的事情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呢?

以美國和歐洲為首的早一步發展的發達國家,他們是這個世界規矩的制定者,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千方百計的設立一道道條條框框來確保他們的利益,同時限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最好是讓出了美國和歐洲以外的所有國家所有人,一輩子為他們打工,受他們剝削,這就是他們所想要的結果。

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民眾在覺醒,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崛起,他們不會甘心接受發達國家所設置下來的這一些規則和條款,他們渴望發展,渴望進步,渴望有一天,自己國家的人民也能夠過上發達國家那樣的生活,享受那樣的福利。

這就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就促使發達國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回到叢林法則,重新回到過去的那種冷戰的思維邏輯裡面去。

不僅僅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是如此,他要發展,要進步,就得去挑戰發達國家,去損害這些發達國家的利益,這非常危險,所以他們必須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到安全感,只有當自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才會去考慮所謂的世界和平與穩定。

於是,這個世界就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戰爭和冷戰的陰雲,依舊籠罩這個世界。

英超的格局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世界,二十支球隊,有豪門有強隊有中下游,也有為保級而戰的弱旅,他們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懸殊差距,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相同的目標,那就是聯賽排名。

對於雷丁等升班馬來說,他們不會考慮所謂的工資上限問題,因為那不是他們關心的,他們只有一個目的,留在英超,而工資問題要讓他們操心,那也是留在英超以後的事情。

可對於曼城、紐卡斯爾和西漢姆聯等球隊,甚至是對西布羅姆維奇、阿斯頓維拉等球隊來說,薪水上限就成為了他們頭頂上的天花板,是曼聯、切爾西等功成名就的豪門球隊壓在他們頭頂上的一大障礙,妨礙他們發展和進步。

於是,他們就要反抗,就要反擊!

當然,還有一部分球隊存在著另外一種鴕鳥思維,那就是當失去競爭力與破產倒閉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他們寧願失去競爭力也不能讓俱樂部破產倒閉。

可實際上,他們卻從來沒有去很認真的思考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定要在失去競爭力和破產倒閉之間,二選一呢?

葉秋和他的托特納姆熱刺實際上就給所有的英超球隊,甚至所有的歐洲職業球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可能,那就是,你可以為了爭取到更好的成績,更高的排名而擁有野心,甚至承擔一些風險,但前提是,你得用最好最優秀的手段來運作你的球隊,去開拓潛在市場。

托特納姆熱刺是當下英超甚至是歐洲經營得最健康的球隊,薪水跟收入比例適中保持在45%左右,球隊每年都在提升商業收入,每年都在開拓全新的市場,這些都讓他們獲得了財政收入的同時,提升了球員的待遇。

很多人都批評托特納姆熱刺,認為他們壓榨球星的價值,但為什麼沒有球星起來反抗?為什麼梅西和里貝里等人都不考慮離開托特納姆熱刺?難道他們是傻瓜?或者說他們不貪錢?

錯了,是因為他們在托特納姆熱刺的收入比去其他球隊相比,至少不會低!

應該說,商業運作一向都是英超的強項,托特納姆熱刺和曼聯都是商業開發非常出色的球隊,為什麼那麼多球隊卻看不明白這裡面的問題呢?

其實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動力。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英超的轉播權銷售之所以是分成制度,那也是中小球隊力爭得來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英甲球隊分成了兩派,強隊和弱隊,兩派之間就好像是兩個國家政黨,相互攻擊,相互排斥,甚至在很多關鍵問題上,明明是對聯賽有利的,但因為是對方提出來的,所以他們都要堅決反對。

這種情況到了1988年變得更加明顯,大衛·鄧恩通過拉攏、遊說等方式,積極運作,將英甲的轉播權賣給了獨立電視台,挫敗了天空電視台對英甲的努力,而當時兩家電視台的代言人都在主席峰會上斗得你死我活。

後來有贊助商要提出冠名聯賽,但包括大衛·鄧恩等人在內,都因為提案是對手提出來的,都堅決反對,導致兩派之間的鬥爭徹底變得白熱化。

到了1991年,以切爾西前主席肯·貝茨為首的一派也利用中下游球隊的結盟,擊敗了以大衛·鄧恩的阿森納、曼聯、利物浦等球隊為首的同盟,幫助天空電視台奪下了英超的轉播權,原因很簡單,天空電視台的出價更高,而且也願意照顧中下游球隊的利益。

這就形成了現在英超轉播權的分成模式,在這裡面肯·貝茨發揮著重要作用。

而天空電視台也一直因為沒能得到豪門球隊的大力支持,所以才會想要在1998年收購曼聯,但這樁轉會最終因為球迷的極力反抗,以及英國政府的干涉而宣告夭折,但必須要清楚的一點是,當時曼聯管理層的愛德華茲等人是同意的,以至於後來愛德華茲離開了曼聯,讓彼得·凱尼恩取而代之。

順便一提的是,在九十年代末,英國要返修溫布利球場,阿森納的大衛·鄧恩曾經一度想要採取托特納姆熱刺買下斯特拉特福德球場的這種模式,買下溫布利球場,當時雙方基本達成了共識,但肯·貝茨帶著自己的小夥伴們發飆,給阿森納製造了麻煩,最終入主溫布利球場的計畫宣告夭折,阿森納被迫自己承擔新球場的籌建。

葉秋過去幾年之所以採取低調策略,奉行和氣生財的策略,也跟當年的這一樁案例有關係,畢竟當時阿森納是失敗的,而如果托特納姆熱刺開罪人太多的話,很容易也導致收購斯特拉特福德球場的事情宣告失敗。

相對來說,在聯賽或者是在球員轉會上,球隊損失那不過是小事,可一座位於市中心的球場,價值幾個億英鎊,那才是托特納姆熱刺的核心利益。

從英超過去二十年的歷史來看,當年肯·貝茨和中下游球隊的這種抗爭,雖然也是為了他們各自的利益,但卻為英超盛世奠定了一個紮實的基礎,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種煩惱,那就是動力。

所有的中下游球隊沒有歐洲賽事的壓力和動力,沒有大牌球星和薪水壓力,但他們每年都能夠從英超聯盟手中得到幾千萬英鎊的收入,再加上英超出色的比賽上座率支持,這兩筆收入就足夠他們在英超的日子過得很滋潤,所以,他們就缺乏一種動力,繼續開拓市場的動力。

就好象阿斯頓維拉、埃弗頓等球隊,甚至是托特納姆熱刺,以前托特納姆熱刺拿到了聯賽第四第五,連續表現不錯,可他們的贊助商卻只有四家,阿斯頓維拉甚至連胸前廣告的贊助商都沒找到,埃弗頓也同樣靠著英超聯盟給予的分成過日子。

這種缺乏發展動力的表現在英超比比皆是,於是就造成了幾乎所有球隊都非常依賴於轉播權和比賽日收入,商業性收入很少很少,反正有英超聯盟這口大鍋,怕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超的轉播權收入越來越高,這些球隊也就越來越缺乏動力,而球員薪水壓力也越來越高,導致他們的負債比例越來越大,也就造成了現在的英超局勢。

盛世,那是外面球迷們所眼中的一切,可在英超內部,尤其是一些有眼光的人眼裡,英超已經到了不改革就一定會衰敗的危急關頭。

所以葉秋提議,趁此轉播權大賣的機會,落實英超改革的步伐,首當其衝的就是限制英超薪水的發展,但在限薪的同時,也放開對中下游球隊的限制,加入一些影響因素,例如可以將球隊新增加的商業收入不受限制的用於薪水支出,這就是鼓勵中下游球隊積極進行商業運作。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負債,因為包括切爾西、紐卡斯爾、西漢姆聯、曼城和曼聯,甚至是埃弗頓等球隊都有很嚴重的負債,而葉秋的提議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限制住負債,這頓時讓他受到了包括曼聯、切爾西、利物浦等球隊的堅決反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