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青山黑水 第一百五十四章 深入內陸

雖然在美日聯軍攻佔了瀋陽之後,東北戰場的重要性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戰場,決定著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但是處於政治上的原因,在東南戰場上,美台聯軍的進攻行動一直沒有停歇過。

在奧康納發表了戰爭宣言之後,美國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台灣政權光復大陸。

從政治上講,這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

可惜的是,在戰場上,很多時候決定戰爭走向的並不是政治因素,特別是在勝負未明的情況下,政治的影響力並不明顯。

這一點,在美軍登陸浙江之後就體現得非常明顯。

登陸之後,美台聯軍首先把重點放在南京,以攻佔南京,幫助台灣政權回歸正統為主要目的。不管怎麼說,「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南京,只有在打下南京,才算得上是邁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

為此,美台聯軍在該方向上投入了幾乎全部兵力。

問題是,中國軍隊在東南戰場上的主要目的也是守衛南京,而且不惜代價。

結果就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之後,美台聯軍終於將戰線推進到了南京郊外,卻遲遲無法攻入南京城區。特別是在陳必時重新就任東南戰區司令,與王虞珉珠聯璧合,通過一系列的戰術級別的小規模戰鬥穩住了長江南岸的戰線之後,美台聯軍再也無法前進。要想打下南京,美台聯軍肯定得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

阜錦會戰之後,美軍就對進攻南京做了一個簡單評估。

當時,帕特里奇還沒有調整戰爭計畫,仍然將攻佔南京當成主要目的,因此打算在東北戰場上發動下一輪進攻之前,發起針對南京的進攻行動。

按照美軍的估計,除非發生奇蹟,比如炸死了陳必時,或者用其他方式導致中國軍隊士氣潰敗,不然美軍將在進攻南京的戰鬥中陣亡十萬到十五萬官兵。這還沒有算上台軍的傷亡數字,如果算上的話,那將是不可承受的代價。

說得直接一點,就算美台聯軍不惜代價的打下南京,也很難繼續進攻。

受此影響,美台聯軍進攻南京的作戰計畫一拖再拖。隨著長崎遭到戰略打擊,帕特里奇按照總統的意思調整了戰爭計畫,將重點轉向東北,進攻南京的作戰計畫就擱置了起來,再也沒人提起。

當然,這並沒妨礙美台聯軍在其他方向上的進攻行動。

相對而言,東南戰場上另外兩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順利得多。

短期內打下南京無望之後,美台聯軍開始加強其他方向上的進攻力度。

最初的時候,因為帕特里奇仍然指望能在南京取得突破,所以美台聯軍把重點放在了長江流域。

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在八月初,美台聯軍就從銅陵出發,向池州與安慶推進。

雖然在攻打池州的戰鬥中,美台聯軍依靠強大的空中優勢取得了勝利,甚至沒有為此付出太大的代價,但是等到美台聯軍向安慶進發的時候,因為用來打擊導彈部隊的戰鬥機佔用了大量前線支援,台軍又沒有像樣的空中力量,所以美台聯軍的進攻行動遭到挫敗。

打到九月中旬,美台聯軍都沒有攻下由王虞珉親自部署防禦的安慶。

隨著東北戰場上的戰鬥在十月初打響,大批支援航空兵被派往東北戰場,帕特里奇不得不在十月初下令結束了攻打安慶的作戰行動。

到突出部戰役結束的時候,該路美台聯軍仍然在池州。

因為王虞珉趁此機會增強了安慶的防禦部署,將安慶變成了一座防禦強度絲毫不亞於南京的軍事要塞,所以美台聯軍要想在短期內打下安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實上,在拿下南京之前,美台聯軍很難向長江上游推進。

原因很簡單,僅僅依靠鐵路線與公路線,美台聯軍的後勤保障壓力非常巨大,不得不將大批兵力部署在後勤保障線上,從而使得投入前線作戰的部隊嚴重不足。

解決後勤保障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打通長江航道。

要想打通長江航道,就得打下南京。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掐住了長江航道的就只有南京了。

在此之前,美台聯軍已經攻佔了蘇州,完成了對上海的包圍行動。因為上海確實無險可守,城區內有三千多萬平民,人口密度過大,如果在上海與美台聯軍交戰的話,最受傷的肯定是平民,所以在八月初,陳必時就開始逐步撤出部署在上海的部隊,僅僅留下了十多萬民兵。

有意思的是,美台聯軍並沒立即佔領這座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帕特里奇沒讓美台聯軍進軍上海,主要還是為了避免背上三千多萬人的負擔。

要知道,這三千多萬人得吃飯,得生活,所佔用的資源超過了美台聯軍的承受能力。

在東北戰場上,羅耀武就用這一辦法牽制了數十萬美日軍隊。

如果美台聯軍立即進駐上海,作戰行動必然受到影響。

直到九月初,在沒有大戰事的情況下,帕特里奇才讓美台聯軍開進上海,首先控制了上海港,讓運送物資的船隻靠港。隨後,台灣當局在上海市區內設立了一百多處救濟站,按照配給向市民發放生活必需品,特別是糧食與藥品。

也就是說,到九月份的時候,美軍的船隻已經能夠進入長江了。

可惜的是,美軍船隻無法沿江而上,因為在南京還有上百萬中國軍隊,而且部署在長江北岸的岸防部隊對美軍船隻構成了重大威脅。

為了確保船只能夠順利進入上海港,美軍不但佔領了崇明島,在島上部署了幾套防空反導系統,還對北岸方圓一百公里範圍內的所有軍事目標、甚至是可疑目標進行了長期的持續轟炸。

由此可見,美軍要想逆江而上,至少得打下南京。

因為在攻打蕪湖與銅陵的時候,美台聯軍就吃到了不少苦頭,所以在向池州與安慶進軍的時候,帕特里奇開闢了另外一條進軍線路。

從浙江進軍上饒,然後攻打南昌。

最初,這條進軍線路只是佯攻,即配合攻打池州與安慶,迫使王虞珉將部署在九江地區的戰略預備隊派往南昌,守衛江西省會。隨著進軍安慶的作戰行動失利,無法繼續沿長江南岸推進,該進軍線路的重要性才顯現出來。

實際上,到這一步,帕特里奇的目的已經不是攻打南昌了。

要知道,以鄱陽湖為中心九江、景德鎮、上饒、宜春、南昌、鷹潭、撫州與新余等市是長江中下游的主要產量區之一。

因為之前沒有受到戰火威脅,該地區的糧食生產沒有受到嚴重影響。

按照美軍的統計,該地區僅二零一三年的秋糧產量就足夠養活兩億人,而鄱陽湖的水產有著更加重大的意義。

如果能夠在冬季到來之前佔領該地區,就能使中國軍隊失去二零一四年的夏糧。

對於已經處於糧食危機中的中國來說,這無疑是最為沉重的打擊。實際上,對於急於在大陸建立政權,得到民眾支持的台灣當局來說,如果能夠控制這一產量區,也能使其形象得到極大改善。

即便對美國來說,並不存在糧食問題。

別的不說,美國在二零一三年的糧食產量至少能夠養活二十億人,除掉本國過分消費之後還能供養十億人。

可是要將這些糧食運往中國,確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美國當局還得為此買單。

與之相比,控制中國的產糧區,讓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無疑是最划算的辦法。

受此影響,從九月下旬開始,美軍就把重點放在該方向上,首先集中兵力攻打之前數次沒有打下來的上饒市。

因為王虞珉將主力部署在了安慶,所以上饒的防禦相對薄弱。

在突出部戰役結束之前,美台聯軍就佔領了上饒。

問題是,突出部戰役耗費了大量資源,使得美台聯軍的進攻行動後繼乏力。等到美台聯軍在十月底調整好部署,從上饒出發的時候,王虞珉已經及時調整好部署,在上饒西面的橫峰部署了數個集團軍。

結果就是,一直打到十一月中旬,美台聯軍都沒能在橫峰取得突破。

不是美台聯軍不肯進攻,而是無法發起足夠強大的進攻行動。

原因也很簡單,從浙江進軍江西,也只能依靠鐵路與公路,而且交通條件更加糟糕,美台聯軍最多只能投入數萬兵力。

這點兵力,顯然難以在如此重要的戰略方向上打開突破口。

從這兩條線路上的進攻行動來看,都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過於漫長的戰線,使得美台聯軍在大陸腹地的進攻行動舉步維艱。

雖然針對這一情況,美台聯軍想出了很多解決辦法,比如在美軍各營級部隊中,都有數名精通中文的翻譯,以此避免在軍事行動中與當地民眾發生衝突。為了維持軍紀,美台聯軍甚至在前線設置了特別軍事法庭,嚴懲那些擾民的官兵。台灣當局更是賣力,通過建立臨時政權來維護地方秩序,甚至邀請不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