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青山黑水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先打再談

羅耀武等著美日聯軍打過來,帕特里奇卻在為怎麼打發愁。

如果只是軍事上的分歧,那還好說,帕特里奇是最高指揮官,福田康夫只是東北前線指揮官,一道命令下去就行了,但是在戰略進攻方向的選擇上,不是簡單的軍事分歧,而是重大的政治分歧,帕特里奇就不能那麼武斷了。

五月上旬之前,這個問題還不算突出。

原因也很簡單,掃蕩遼河平原與遼東半島需要時間,美日聯軍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在兩個方向上發起大規模進攻,兵力被牽制在前線戰場上,自然不需要急著考慮下一步行動,也就不用爭得太狠。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帕特里奇沒有時間跟福田康夫較勁。

瀋陽戰役結束之前,美軍就從湖州北上,攻入江蘇無錫,在太湖西邊的宜興與中國軍隊惡戰一場。

雖然宜興的防禦還比不上湖州,但是陳必時回歸,極大的振奮了前線官兵的士氣。

結果在陳必時的積極策划下,一場戰役級別的進攻行動,硬是打成了一場大會戰。

宜興會戰一直打到四月下旬,美軍才在付出了近三萬名官兵傷亡的慘重代價之後,佔領了這座太湖邊上的城市,打開了進軍南京的大門。

接著,雙方又在常州溧陽惡戰一場。

直到五月初,美軍才佔領溧陽。   可以說,陳必時的到來,讓美軍進軍南京的作戰行動變得異常艱難。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陳必時的功勞。

雖然在新的戰區制度下,緊挨著戰場的安徽不屬於陳必時統轄,但是王虞珉與陳必時的關係非同尋常,兩人在二十多年前就合作過,配合起來簡直是天衣無縫。如此一來,美軍不但要面對一個能力全面的將軍,還得面對一個擅長打進攻戰的將軍。

陳必時能在宜興與溧陽重創美軍,王虞珉的功勞不比他小。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東南戰場上,竭盡全力向南京進軍。

雖然在打下溧陽之後,美台聯軍距離南京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公里的進軍路線上,中國軍隊總共設置了七道防線,幾乎將南京與溧陽之間的整個地區都變成了防禦陣地。

強攻南京不是不可能,只是難度非常大,代價也不會小到哪裡去。

不能強攻,就只能迂迴。

問題是,向東迂迴,不但得攻打蘇州與上海,解除側翼威脅,還得在南通渡江,從北面圍攻南京,難度比直接進攻南京還要大得多。向西迂迴的話,就得打入安徽,與王虞珉指揮的華中大軍鏖戰,還得受到陳必時的威脅,難度同樣不小。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不得不在五月上旬讓美台聯軍轉為防禦。

此時,美軍已經把重點轉移到東北。

對帕特里奇來說,肯定是別無選擇,只能強攻北京,迫使中國軍隊把重點放在北面,這樣才有可能在南方戰線上取得突破。如果中國軍隊不把重點轉向北面,美日聯軍就有很大的把握殺入華北,佔領北京。

只要打下了北京,攻打南京就容易得多了。

到時候,大不了再把重點轉到南方戰場上,集中兵力攻打南京。

至於在東三省花時間,帕特里奇想都沒想過。在他看來,只要能夠殺入山海關,東三省不用打就能拿下,根本不需要費力氣。

再說了,日本承諾出兵一百萬,還有三十萬沒有派來呢。

先南下進軍華北,再用第四批日軍掃蕩東三省,雙方都不吃虧。

隨著日軍第三批部隊到達,美軍增援的四個師也到了前線,加上順利打下大連,帕特里奇開始向福田康夫施壓,要求福田康夫把兵力集中在南面,為南下進軍華北做準備,而不是想著北邊的吉林與黑龍江。

問題是,福田康夫只是名義上聽從帕特里奇指揮,真正能使喚他的只有進藤加一。

到了五月中旬,百萬大軍的作戰任務基本完成,作戰部署也該提上日程了,帕特里奇也沒心情與福田康夫鬧下去,所以在美日聯軍佔領大連的第二天,就以聯軍總司令的身份召開了高級會議。

當然,帕特里奇沒有忘記給加布里埃爾打招呼,讓美國政府向日本政府施壓。

會議開始後,雙方就圍繞著進軍問題展開了爭論。

「不管怎麼說,我們得展開行動。」帕特里奇不想在爭論上花時間,因為這不可能給美日聯軍帶來勝利。「總體意見有兩個,一是南下,一是北上。到底怎麼打,我們還是得看戰場局勢,而不是一廂情願。」

福田康夫沒有反駁,畢竟帕特里奇說得也有道理。

戰爭是雙方的事,而不是單方面行動,單方面行動那叫軍事打擊。再說了,中國軍隊已經枕戈待旦,羅耀武的部署工作已經到位,到底該怎麼打,也不是由美日聯軍說了算,還得看中國軍隊的行動。

「南下戰術很簡單,所以我們先看看北上行動。」帕特里奇讓秘書調出了戰區地圖,「中國軍隊的部署很明確,重點守衛從彰武到錦州的戰略防線,目的也很明確,阻止我們南下進軍華北。」

「所以我們得避開中國軍隊的鋒銳,先北上,迫使中國軍隊出戰,再趁機南下。」

「道理雖然如此,但是中國軍隊會出戰嗎?」帕特里奇笑了笑,說道,「如果羅耀武打算守衛吉林與黑龍江,就不會把他手裡的部隊全都部署在這條防線上,而應該把重點放在瀋陽北面。再說了,以中國軍隊目前的情況,也很難在兩條戰線上作戰。從戰略上講,守住華北比守住東北更加重要。」

「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打下東北。」

「有那麼容易嗎?」帕特里奇嘆了口氣,說道,「中國的戰爭動員已經開始,而我們卻沒有進行全面動員。不可否認,攻佔東北確實不難,但是總得花時間,少則一兩個月,多則半年一年。到時候,我們還有優勢嗎?已經有情報證明,中國開發的多種新式武器,特別是空軍的新式戰鬥機將在年底完成所有研製工作,明年年初就將大規模裝備部隊,到時候我們的制空權將受到威脅。可以說,拖下去,對我們沒有多少好處可言。越延遲,進軍華北的難度越大。」

福田康夫沒有反駁,這是事實。

「要想擊敗中國,就得佔領華北,就得進軍北京。即便只是為了佔領東北,我們也得進軍華北,擊敗中國。如果不能擊敗中國,我們現在取得的任何軍事成就都不牢靠。這場戰爭也許會打上幾年,我們誰能堅持那麼久?千萬不要低估中國的抗戰能力,就算打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只要中國仍然團結在一個政府之下,我們就無法取勝。歷史也證明過,只要堅持下去,中國就能擊敗任何強敵。」

這下,福田康夫的臉色更難看了,因為帕特里奇擺明了在說日本。

「暫且不說歷史如何,我們要想取勝,唯一的途徑就是推翻中國政府,由新的政府來統治中國。想必,福田將軍也不會否認吧?」帕特里奇笑了笑,說道,「為此,我們就得儘快打到北京,並且配合在南面作戰的美台聯軍佔領南京,讓台灣政權回歸正統。只有如此,我們在東北的勝利才算真正的勝利,日本出兵才有意義。」

最後一句話,說到了要害。

日本想要什麼?無非就是在中國、至少是在東北的特權。為此,就得支持美國扶持的台灣政權,也就得幫助台灣政權成為正統。

「從現實來看,進軍華北比攻佔吉林與黑龍江困難得多,所以我們不能好高騖遠。」帕特里奇也給福田康夫留了面子,「即便要北上,也得打下彰武,切斷中國軍隊與吉林、黑龍江的聯繫,不然北上進軍的難度將非常大。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打下彰武,至於後面該怎麼打,等到打下彰武之後再討論也不遲。福田將軍,你說是嗎?」

「我沒意見,但是需要時間調整部署。」

「三天!」帕特里奇見好就收,「三天之後發起進攻,我們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現在得把時間趕回來,再也不能讓中國軍隊從容不迫的投入戰鬥了。」

福田康夫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帕特里奇說服福田康夫的時候,加布里埃爾也通過日本國防大臣,說服了日本首相進藤加一,讓日本當局同意先打彰武,再決定總體戰略。

對帕特里奇來說,能夠讓日本當局同意先打再說,已經是不小的收穫了。

問題是,如果沒有明確的戰略目的,又怎麼可能有明確的戰略重點呢?

很明顯,美日聯軍進攻彰武,只是一次缺乏戰略眼光的戰役行動,不可能有更加長遠的打算。

與之相比,羅耀武在策劃彰武會戰的時候,是從戰略高度考慮的,有明確的戰略目的。

這麼一比,雙方的高下已經分了出來。

當然,這並沒改變雙方戰鬥力上的巨大差距。美日聯軍的戰鬥力依然強悍,而且隨著佔領區內的大批機場投入使用,美日聯軍的空中優勢將更加明顯,而羅耀武能夠依靠的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