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青山黑水 第八十七章 鋪開了打

如果說韓軍無路可逃,那肯定不現實。

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任務是穿插分割,而不是阻擊,即便突擊速度驚人,大部隊也集中行動,沒有像第十五集團軍那樣建立防線。也就是說,如果韓軍D集團軍向南突圍,還是有希望的。

可惜的是,現在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擋住韓軍突圍步伐的不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突擊部隊,而是寒冷的天氣,以及崎嶇複雜的地形。

別忘了,朝鮮東北地區主要是高原,最有名的就是蓋馬高原。

六十多年前,美軍陸戰隊就是在這裡被志願軍擊潰,最終全線崩潰,不得不逃到興南乘船出海。

朝鮮半島的冬天本來就非常寒冷,蓋馬高原更勝一籌。

雖然韓軍官兵並不缺乏禦寒衣物,兩個月前,冬裝就送到了前線,主力作戰部隊還拿到了由美國提供的極地作戰服,但是受後勤保障困難影響,韓軍D集團軍的物資一直不太充足,嚴重缺乏油料。

更要命的是,朝鮮的基礎設施非常薄弱,為了取暖,韓軍不得不配備大量發電設備。

這樣一來,油料消耗更加驚人。

可以說,美韓聯軍堅持在西線用兵,就連被全殲的第四步兵師也是在慈江道活動,沒有到東線去,與東線的惡劣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朝鮮人民軍還能在東北地區堅持抗戰,也是依託了當地的自然條件。

要是在兩個月前,韓軍D集團軍還有可能向南突圍,畢竟那個時候還不太寒冷,就算道路泥濘,部隊也能走出去。

隨著氣溫降到零下二十攝氏度以下,部分地區還在零下三十攝氏度以下,韓軍要想靠兩條腿突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從一開始,韓軍D集團軍就沒有想過突圍,至少沒有想過成建制的突圍。

如此一來,除了部分部署在蓋馬高原南部地區的小股部隊趁機溜走之外,韓軍D集團軍的主力全被圍住了。

不能突圍,就只能死守。

在荒涼的高原上,能夠供韓軍死守的地點並不多。

可以說,除了惠山,韓軍別無選擇。

結果就是,當第十六集團軍投入戰鬥,第三十九集團軍提高突擊速度,將包抄線路擴大近一倍之後,包圍圈內的韓軍不得不向惠山集中。

對此情況,帕特里奇也是無能為力。

打到九日凌晨,帕特里奇除了讓已經精疲力盡的韓軍E集團軍與F集團軍繼續猛攻由第十五集團軍守衛的熙川之外,還讓第二機步師向第七步兵師移交防線,撤到鴨綠江南岸集結。

就算韓軍D集團軍抱成團,隨著作戰物資耗盡,最終肯定守不住,還是得突圍。

不能向南突圍,就只能向西突圍。

既然要突圍,就得有接應部隊。

雖然帕特里奇一直對韓軍的作戰表現非常不滿,但是他知道,韓軍再也經不起戰敗,要是D集團軍重蹈覆轍,韓國很有可能因此退出戰爭。

必須保住D集團軍,那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韓軍身上。

此時,第二機步師的戰鬥力已經有所恢複。

增補的兵力到了一大半,該師總兵力超過一萬五千人,只比正常情況少了幾千人。加布里埃爾答應補充的作戰裝備也到了一些,至少能夠組建一個減編的裝甲旅。雖然比起正常情況,第二機步師現在的戰鬥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集中到一個地點,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突擊力量。

顯然,帕特里奇不會讓第二機步師去熙川。

第十五集團軍的主力就在熙川,至少有兩個師在那邊對付韓軍的兩個集團軍。兵力密度已經夠大了,再增派作戰部隊起到的效果並不明顯。

再說了,韓軍D集團軍正在向惠山集中,突圍的話,也不會繞道熙川。

讓韓軍E集團軍與F集團軍繼續猛攻熙川,只是為了拖住第十五集團軍的主力。如果能夠打下熙川,第十五集團軍就只能退守江界。到時候,美韓聯軍就能集中兵力圍攻這座已經被炮火炸成廢墟的城市。

從防禦角度考慮,第十五集團軍肯定會死守熙川,確保江界不被圍攻。

如此一來,第二機步師的目的地就是江界!

只要打下江界,就有機會與D集團軍會師,也就有辦法把D集團軍救出來。

問題是,江界的防禦也不弱。

守在這裡的,除了第十五集團軍中在防禦作戰中表現最頑強的四十五師之外,還有該集團軍編下的三個獨立旅,其中一個還是裝甲旅。

僅這四支部隊的總兵力就在三萬人左右。

這還不是全部。之前在慈江道與兩江道交界處作戰的三個新編集團軍中,至少有一個新編集團軍在八日夜間到達江界,加入防禦作戰。

因為江界是第十五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大後方,所有作戰物資都得通過這裡送往前線,而運送作戰物資的主力是民兵,所以在江界至少還有半個民兵縱隊。

這些力量加起來,沒有十萬也有八萬。

也就是說,守在江界的中國軍隊有十多萬。

從這一部署也看得出來,羅耀武吸取了在朝鮮境內作戰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在圍攻第二機步師的那場戰役中,打穿插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突得太猛,結果被第四步兵師纏住。如果不是第十五集團軍迅速東移,守住了第三十九集團軍退回國內的大門,恐怕羅耀武就得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這次,羅耀武把重兵放在江界,就是想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把入朝部隊順利撤走。

僅僅依靠第二機步師那一萬多兵力,肯定打不下江界。

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帕特里奇不得不讓黃真尹從韓軍A集團軍與B集團軍中各抽調幾個師的兵力,協助第二機步師攻打江界。

這次,黃真尹也很賣力,因為要救的不是美軍,而是韓軍。

丟掉C集團軍,已經讓黃真尹的烏紗帽去了一半。如果D集團軍有個三長兩短,就算總統格外開恩,也會撤掉他的職務。

對職業軍人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恥辱。

對黃真尹來說,更是如此。

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將最後一支中國軍隊趕出朝鮮之後,黃真尹就被國人視為完成了統一大業的民族英雄。

從英雄到罪人,這個落差太大了。

既然要全力救出D集團軍,黃真尹就不惜血本。

按照帕特里奇的安排,黃真尹從A集團軍抽調七個師,從B集團軍抽調六個師,還各有兩個主力師,總兵力十二萬。

加上美軍第二機步師,總兵力接近十四萬,與守在江界的中國軍隊旗鼓相當。

組織起這支力量,帕特里奇才發起反擊。

九日夜間,美韓聯軍的解圍部隊到達江界附近,戰鬥隨即打響。

此時,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已經完成穿插,兩個集團軍的前鋒突擊部隊即將會師。

面對泰山壓頂的中國大軍,包圍圈內的韓軍D集團軍加速向惠山收縮。

因為美韓聯軍已經展開救援行動,所以羅耀武在九日夜間派出了東線戰場上的另外兩個新編集團軍,從惠山西面南下,在惠山與江界之間構築了一道防線。

這樣做,即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也是為了降低江界的壓力。

有了足夠大的防禦縱深,第十五集團軍在防禦作戰的時候將更加遊刃有餘,而不用拘泥於一地得失。

當然,這還不是羅耀武在當天晚上做的最重要的決策。

隨著十多萬美韓聯軍向東運動,丹東方向上的防禦密度大大降低。雖然用擺在這邊的兩個主力集團軍很難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牽制美韓聯軍主力仍然很有必要,所以羅耀武讓三個新編集團軍協助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攻打丹東與庄河,另外兩個新編集團軍則轉向東進。

羅耀武別無選擇,因為東線的五個新編集團軍全都用上了。

圍殲戰才剛剛開始,遠沒進入高潮,如果沒有幾支像樣的戰役預備隊,後面的仗將很難打,甚至打不下去。

對羅耀武來說,兩個新編集團軍就算得上是像樣的戰役預備隊了。

到此,戰鬥已經全面打響。

雙方都是一攻一守,攻的要快,守的要穩!

戰役的艱難性也在這裡體現了出來。韓軍D集團軍二十多萬人馬,包成一團的話,很難一口氣吃下,光是戰術級別的穿插包圍就得打好幾次。

一定要說什麼的話,只能說在惠山打比在蓋馬高原上打,對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要求低得多。

事實上,這也是羅耀武採納葉振邦的建議,出動第十六集團軍進行戰略包抄,將韓軍趕往惠山的主要原因。

如果在蓋馬高原上與韓軍決戰,至少需要動用兩個縱隊的民兵負責後勤工作。

在惠山作戰,只需要一個縱隊的民兵。

另外一個縱隊,自然可以編成戰役預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