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青山黑水 第七十八章 關鍵戰役

關鍵性勝利肯定在東南,不在東北。

成功登陸花鳥鄉後,美軍一面集中力量轟炸大陸的遠程炮兵與彈道導彈部隊,一面出動陸戰隊掃蕩周圍島嶼。

數日下來,嵊泗縣內的幾大主要島嶼均被美軍攻佔。

打到十二月三十日,美軍已經佔領了包括衢山、岱山與秀山等多座島嶼,兵鋒直抵舟山島。

在美軍身後,台灣軍隊亦步亦趨,負責控制佔領區,並且設置地方政府。

顯然,美軍採取的並不是排山倒海般的全面進攻,而是逐步蠶食的戰術。先在外圍島嶼上站穩腳跟,鍛煉部隊的登陸能力。順帶讓台軍熟悉新的戰場,也讓台灣當局學會如何在新的地方維持社會秩序。

這一招,夠狠!

從軍事上講,美軍非常強大,但是已經幾十年沒有打過大規模登陸戰爭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與諾曼底登陸之後,美軍再也沒有打過師級以上的登陸戰役,對大規模登陸作戰也比較陌生。

戰術理論是現成的,但是部隊不是現成的。

從鍛煉部隊的角度出發,美軍需要在外圍島嶼上反覆磨練,讓早就荒廢了灘頭爭奪戰的部隊掌握在密集火力壓制下的登陸作戰方式。

實際上,美軍也確實在這麼做。

攻打岱山島的時候,美軍就動用了一個陸戰師,而實際上最多只需要一個旅的兵力。登陸作戰打得有模有樣,彷彿駐守在岱山島的是中國軍隊的王牌部隊。

在這場登陸作戰中,美軍還檢驗了陸軍炮兵與航空兵,以及空軍與登陸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把主要登陸戰術全都操練了一遍。

關鍵還是在台灣軍隊與台灣當局身上。

美國已經與中國斷交,並且承認台灣當局是中國的合法代表。也就是說,打上大陸之後將由台灣當局負責重建政權。顯然,這也是動員一百五十個台軍旅的主要原因。美軍並不指望台軍能在前線與大陸軍隊作戰,只是想讓台軍管好後方。

這也對了部分台灣人,特別是藍營的胃口。

反攻大陸,可是國民黨喊了數十年的口號。雖然在李家取代蔣家之後,這一口號真的成了口號。兩次在大選中敗給綠營之後,就連一些資深的國民黨將領也對反攻大陸的事情閉口不談。但是當機會再次到來,而且很有可能是最後的機會時,已經在台灣當局擁有重大發言權的藍營將領與政治家自然不會忘記這個喊了幾十年的口號。

問題是,反攻大陸是行動,而不是口號。

要想採取行動,就得有所準備。

顯然,在這方面,台灣當局的準備很不充分。

美軍放慢進攻步伐,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大陸推進,正好給了台灣當局做好準備的機會。

因為戰爭還沒結束,所以台灣當局在佔領的島嶼上實行戰時管制。

建立新的地方政權並不容易,台灣當局也想不出好辦法,只能暫時在佔領區充分發揮與調動民眾積極性。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即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邀請一些地方大族與德高望重的長者參與管理事務。

這一招到底有沒有用,還很難說清楚。

受此影響,進攻也不能太快,不然後方亂了套,前面打得再好都沒用。

只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台灣當局正在努力爭取民心。

對陳必時來說,這明顯不是什麼好事。不管是美軍穩打穩紮的進攻策略,還是台灣當局籠絡民心的政策,都打在了要害處。

可惜的是,陳必時沒有好的對策。

雖然可以在夜間用快艇將人員送上美台聯軍佔領的島嶼,還能輸送一些物資,但是這些島嶼上的兵力密度都很大,部分地區的佔領軍比平民百姓還要多,派上去的小股部隊大多是有去無回。

一兩次還行,真要持續不斷的做這種自殺式的攻擊,士氣很快就會崩潰。

陳必時能做的,仍然是穩守大陸。

不管美台聯軍在外圍島嶼上做什麼文章,肯定得進攻大陸,不然只是幫助台灣擴大勢力範圍,不可能徹底擊敗中國。

這一局面,一直僵持到十二月三十日夜間。

隨著美軍在當天晚上集中火力打擊三北、龍山與澥浦,出動航空兵進行遮斷轟炸,進攻大陸的戰役終於打響了。

到這個時候,美軍的壓制性轟炸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雖然在持續數日的高強度轟炸中,大陸軍隊的遠程炮兵受到的損失並不大,各個炮兵旅均沒喪失作戰能力,但是彈道導彈部隊損失比較慘重,陳必時不得不將原先部署在前沿陣地的導彈部隊撤退到大後方。

這樣一來,彈道導彈部隊對美軍艦隊的威脅大大降低。

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內的短程彈道導彈在後撤數百公里之後,根本就夠不著美軍艦隊。即便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中程彈道導彈還能打到美軍艦隊,但是數量太少,而且導彈部隊被迫分散部署,難以協調一致的發起攻擊,威脅自然大大降低。

這一情況,在遠程炮兵部隊同樣存在。

受轟炸威脅,各個炮兵旅不得不分散部署,甚至連炮兵營都得分散部署,以免被美軍徹底摧毀。

要是在平常,這也不是什麼問題,本來各炮兵部隊就是分散部署的。

問題是,戰爭期間,美軍掌握了制信息權,各部隊只能通過有線電話交換戰術信息,無線電台基本癱瘓。很多臨時設置的炮兵陣地根本沒有通電話,架設電話線也是件麻煩事,無法保證及時有效的傳遞戰術信息。

結果就是,分散部署的炮兵很難協同作戰。

在其他基層部隊,信息溝通困難的問題也很突出。

就拿岸防部隊來說,別說部署在灘頭陣地上的一線部隊,就連部署在後方的二線部隊都最多只能以營級單位活動。

部隊過於集中就會遭到轟炸,還沒等美軍上岸就失去了戰鬥力。

營一級的戰鬥部隊有多大的戰鬥力呢?

如果面對的是美軍同級部隊,還有一點勝算。可是美軍登陸大陸,肯定師級規模,甚至有可能投入兩個陸戰師。

只要美軍集中使用兵力,在任何一處海灘都能取得突破。

說得不好聽一點,此時陳必時部署在前線的作戰部隊就是一盤散沙,只能各自為戰,很難配合協同。

反過來看,陳必時認為在海灘上擋不住美軍的原因就在這裡。

美軍掌握了制空權與制海權,還獲得了前進基地,部署在岱山島與秀山島上的遠程炮兵甚至能夠直接轟擊海灘上的防禦部隊,這仗沒法打!

只是,戰爭並不以某一方的意志而改變。

美軍的轟炸與炮擊持續了一整夜,直到二零一二年的最後一天清晨。

隨著第一批美軍突擊部隊搭乘直升機出現在戰場上空,開始攻擊防線後方的駱駝、洪堂與慈城等地,東南大陸上的第一場戰役打響了。

與以往相比,美軍的突擊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

登陸部隊上岸之前,空中突擊部隊就攻擊了防線後方的交通要道,將灘頭陣地與後方防線隔絕開了。

由此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海灘陣地上的防禦部隊得不到任何支援。

低空突擊得手之後,美軍的兩棲登陸部隊才開始沖灘。

大部分登陸部隊都是從聚集在馬鞍列島附近海域的兩棲登陸艦上出發的,別說氣墊登陸艇,就算是AAAV型兩棲戰車都能直接駛上海灘,而部署在大縱深的中國陸軍遠程炮兵對美軍兩棲艦隊的威脅並不突出。

這些兩棲登陸部隊都是在天亮前出發的,八點三十分左右準時到達登陸海域。

隨著沖灘開始,美軍的火力打擊與空中壓制也達到巔峰狀態。

一時之間,海灘上彈如雨下,防禦部隊根本抬不起頭來,甚至上不了陣地,而那些永備防禦工事早就被美軍用鑽地炸彈摧毀了。

此時,部署在三北、龍山與澥浦的只有三個營。

這是陳必時面臨的最大難題。

杭州灣南北兩岸的海岸線長達數百公里,就算除去不適合登陸的地點,也有近百公里的海岸線需要守衛。按照一公里一個營的密度部署防禦部隊,也需要大約一百個營,也就是兩個集團軍。

陳必時手上,當時能夠部署在海灘防線上的只有一個集團軍。

兵力不主,就只能降低兵力密度,而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海灘防禦部隊只能集中在前沿防線上,與二線部隊的間隙拉得太大。

結果就是,美軍以空中突擊的方式切斷了海灘防禦部隊與二線部隊的聯繫。

雖然陳必時比較準確的判斷出了美軍的登陸地點,即為了攻佔鎮海與北侖,美軍將在杭州灣南部登陸,但是在部署防禦部隊的時候,受上面影響,他不得不把更多的兵力放在杭州灣北部,防止美軍直接攻打上海。

等到美軍發起進攻再來調整防禦部署,顯然來不及了。

收到消息的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